大西路343号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原创:F小姐
公众号:旗津港
节后第五天,她收到了丹阳眼镜城配的眼镜。一年前曾听vesper提什么时候一起去丹阳,那有眼镜城。镇江之行终于去了,倒没有同他一起。正巧看到平素关注的某位博主发的一篇推文,关于西津渡。后在心游迹上找到了之前去镇江录制的视频。
江浙小城,与十月底去的绍兴很相似。抵达丹阳已近正午,那日午后阳光盛烈,车子停靠在一楼广场外某家眼镜店前,老板娘走出来说,“车子最多停留15分钟”,连声说行。广场对面是丹阳高铁站。车子缓缓前行,拥堵在地下车库入口,实在难找车位。去朋友介绍的眼镜行,正午店内依然挤满了顾客,门口有供应商城的快餐。整间店面不大,人多便显得狭小。扩充了隔壁店面,L说去年来的时候,只有一间店面。店员来不及招待,等待的时候,绕着环形商城转了一圈。有古风主题,也有现代主题,这些过分追求个性的店铺仿佛少有人问津。人气旺盛的仍旧是传统而大的店面。她选无框眼镜,纯钛架。
因为订单太多,店员说走快递。没有逗留,直接去镇江,丹阳是镇江县级市,离镇江有一段距离,到镇江的时候近2点。在金山寺景区前,看到一家饭店。镇江三怪,是肴肉,锅盖面,陈醋,点的是长鱼腰花锅盖面,另点了肴肉,吃肴肉时,撒上陈醋。这家店,味道一般,到访食客仍是络绎。排在22号,等二十分钟。找到座位,对面两位结伴出游的男生坐定后一位说:“这面不便宜,不知道如何”。他们最初只点了面,后加了一份肴肉。面汤不浓,长鱼素淡。肴肉味道尚可,冷冻的肉,像果冻一样,不咸不淡。这便是戏称为淮扬第一菜的水晶肴肉。
镇江在民国时期是江苏省会。走近大西路,两岸都是近百年的梧桐。1936年,大西路经过改造成为其省内第一条柏油马路。去这条街走一走,东起解放路,西至西津古渡,全长1959米。同行去买盐水鹅,据说这条路的螃蟹盐水鹅是很有名的。绕到了大西路,走到底是西津渡。未曾走近,并不会知道,有这么静谧而具有历史的一条路。
螃蟹盐水鹅店外排队的人陆续站到对街。店面不大,透过透明的柜台,望见戴着白帽子的店主在切鹅装鹅,小小的店里挤着三个人,要带走或者送人,后面可以加工抽成真空包装。店面在路口处,排队的人也不急不躁,头顶着浓密的树荫,在此静静等候。一只鹅200-300之间,四分之一只起售。大多数顾客会买二分之一,或者加鹅肠、鹅头。排在后面的是从N市来的老人,和身后年轻女子探讨这盐水鹅的称呼来历,看到店门口有纸板上写着“高邮双黄鸭蛋”,于是又从这盐水鹅转向了高邮的历史······
这条街左侧是一些旧时小巷子,小胡同儿,墙上写着巷子的名字。沿街是成衣店铺,如今匮乏顾客,濒临倒闭。看上去都是过时的上个世纪的款式,和当年去苏州,在七里山塘看到的店铺很相似,价格低廉,仿佛这标价,也停留在了上个世纪。裤子标价9元,一双鞋15元。前面有一家中百百货,还有一家润州区利民中医药堂。
这条街上有间教堂,是位于大西路343号的福音堂,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889年由美国传教士购地建堂,午后院子闭了门,很是安静。对面是雨花斋,供应免费素食。再往前,走过了大华电影院,其前身是清同治皇帝的戏园子,建于1873年,后经历了几次火灾,修复后改名“大华电影院”。影院门前,大华面馆,看上去其貌不扬,很是简陋,但却是镇江最有名的一家锅盖面馆。再往前能看到宴春老店,宴春肴肉非常有名,具有120年历史。
镇江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水运发达的年代,商贾云集。西津渡位置尤为显赫,如今的西津渡游人颇多,在其古街走一走,摩肩接踵,来的时候已近黄昏,景区内几家有名气的餐饮前已经排了长队。其建筑杂糅了中国古典宋元古建筑与殖民时代东印度建筑风格,保留了英国领事馆旧址与昭关石塔等。西津渡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词,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黄昏时分,从西津渡去北固山。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刻在了景区门外,著名的三国故事,刘备甘露寺招亲,便发生在此。临近下班,并没有上山,去了山下公园,绕着长江,暮色中风大,浮动江水一浪一浪,站在江边,辽远的想起这座江南小城,大西路过往的辉煌,直射着镇江显赫的历史,而如今,黄昏中的大西路与这座城,是当地人在悠悠中独酌的寂寥。
如果说历史是“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那么作为普通游人,此际听一曲小调"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未尝不可。
-
F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0 22: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