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总结1
因为新增微信号/微信分身的缘故,上个微信的聊天记录全部消失了。依靠豆瓣和当前微信的记录,回忆今年流水账里的点滴。
看过那么多豆友的年末总结,阅读当下在想,如何描述我的这一年,用什么风格。现在想不如用余华风,会写的字少,文化水平低,干脆朴素点。
去年末来到长沙,除去面试、租房等闲杂事务,今年正式开始在长沙的生涯,迄今为止满一年,勉强算纪念日吧!
工作转正。工作内容没什么好说。这一年带给我最大的变化也许是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傻逼。偶尔会破防,但比大学时好多了。
工作转正后的第一天是拥有购房资格的第一天,也正好是楼盘开盘的第一天。在父母和置业经理的协助下,用很短的时间迷迷糊糊交了首付,办了贷款。对于房子,一向没有觉得固定资产的存在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在租住的空间里一样那么过。我爸说因为你没有被房东赶出去的经历。也许吧。这个事情让我很疑惑:是否真的需要它。长沙真的是一个值得定居下来的地方吗。
但生活的洪流这么推着人往前走,你似乎没有充足的理由停下来,从而只得混沌地跟着大流走。每想到这,会觉得有些悲哀。工作之所以选择长沙,也是疫情当下,武汉、江浙等新一线城市落选后的随机缘由。当时前男友在准备出国考试,长沙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几乎所有人询问之后都发出惊叹的声音:怎么那么草率。我只能嗯嗯啊啊应付过去,不知如何解释。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不想回老家小城市,不想去亲戚云集的济南,不想在北方。选择这个工作,也只知道不喜欢制度性、服务性的银行(金融行业)。慢慢理解大多数人不会出错的选择,不是被迫是被迫的主动。
是的,喜好并非强烈。看到有人有热爱的事业,脱产投身,打心里感到羡慕。能力所及内,只喜欢安逸的生活,而且很可耻,目前还未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放弃安逸。也许这就是我的坚持,在物质上憧憬更好的生活,可以远离家乡。长沙的基建和发展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条件稍好的城中村,同为中部城市,远不如我待了四年的武汉,甚至不如济南;但习惯了就还好。
对家没有归属感。和单位姐姐聊。湖南新邵人,在南宁组建家庭,呆了19年后,竟然把南宁房子卖了回到了长沙。理由是看到上班下班路上的棕榈,怀念湖南的梧桐。如果你父母到广西,你会有归属感吗?”没有。” 在长沙上大学,22岁离开,她在这有鲜活的经历,想的是确切的土地。回想我对家乡没有认同和归属的原因在于大学前生活里90%就是学习,被灌输的功利性教育理念就是去大城市离开这里的萧索,朋友不多且四散各地。
这一年糊里糊涂,之前是一张皱皱巴巴的纸,在帕罗西汀、疏肝解郁、逍遥丸、工作的催化下,褶皱被抹平,多了钝感。心里像得了白内障,大方向不会错就是了,至于细节,看不清,没那么重要。
也许人生中最后一件疯狂的事情是年过八旬失能在养老院被护工欺负,厌恶了皱巴巴的生活,搞个大破坏,然后美美自尽。
今年最大的收获,除了线下认识的几位好友,便是借助豆瓣平台认识的友邻们,他们是平淡生活里极大的快乐。所以即便对豆瓣失去任何希冀,对于它提供的社交属性,还是要说一句感谢。



还有未曾谋面但终将见面的:


小蝇、甜面人、纯不真~(会在第二部分着重描写)
说回男人,分手后,crush很多,有过短暂的肉体关系,但没有谈恋爱,这是比较大的遗憾。更有了一个认知,几乎不可能发展炮友关系,这种关系会带来心理上的嫌恶感。
写到这才发现,想象中的洋洋洒洒竟然寥寥数笔写尽了。2021年,说到底和2011年、2031年没什么不同,生活还是一样得活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