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21年读书杂记
2021年读书汇总
又是一年之尾。年纪越大,日子过得越似流水,波澜不惊,泛善可陈。
年轻人能憧憬浪漫美好的爱情,出人头地的事业,最不济,还能饶有兴趣的围观吃瓜,针砭时弊。而留给中年人的,就是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及自己身体健康。不得不说,时间是个好东西。磨平你的脾气,磨出你的耐心。
因为生活的琐事太多,未能免俗,但又不想那么俗,所以继续从书本中找安宁。
今年之初,并没有树立一个明确的读书Flag, 诸如读多少本,多读什么题材等。好像自己生来就比较随心所欲,但总免不了受他人影响的跟读几本书。
统计了一下数据,今年共读完了57本书。上半年32本,下半年25本,而且下半年的25本之中,有10本是集中在12月份读完的,因为11、12月两个月没有工作。
这57本书之中,历史文化类22本,小说类20本,其中包括两本文学作品: 《战争与和平》,《儒林外史》。
平均起来,每周读一本书的节奏。这似乎有点慢了。不过,这应该正好是我的能力所致吧。
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仍然是我改不掉的读书毛病。
今年的十佳,按由近至远的时间顺序如下:
1、《文明的边界》作者: 格非
文学评论作品。由格非老师在清华大学的讲义稿编辑而成。
援用三个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作家,例举其对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作品,提出一个充满忧思严肃的问题:现代文明的最终目的,它最终将我们带往何方,什么是现代文明的边界。
坐在窗明几净的写字楼里,或者开阔明亮的客厅,思考这种宏观的命题,似乎有点杞人忧天。现代文明下,怎么处理好个人生活和文明进程之间的关系,大概是现代人焦虑不安的来源吧。
2、《布局天下》作者: 饶胜文
军事地理作品。其实是挺艰难读完的。中途翻阅了无数次谭其骧的那套历史地图集。
脉络很清晰,棋盘格局,将古中国军事地理格局划分为四角四边加中原的九大区域。每一区域,又举出若干历史战役以佐证地缘重要性。
以前的我,为什么读春秋战国的书如此费劲,对三国这类更是提不上兴趣,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古代地理方面的知识。
3、《逃离》作者【加】爱丽丝 门罗
门罗是位奶奶级的前辈,今年之前我都没听说过她老人家。无意看到一篇关于她作品的评论分析,于是找来一读。一种直达心灵的感受。
逃离是这本小说集的名字,也是其中一篇同名的中篇小说。
逃离眼前的生活,逃离婚姻,逃离家庭,以逃离这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所有的人物,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逃离表面上是一种对外面世界的探索,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内在自我的审视。
她的作品,适合各种女性,适合有一点点耐心,有一点点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我的反思的女性。
4、《置身事内》【中】兰小欢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如果想了解中国特色的政府的组织形式及经济运作方式,这便是最好的一本通俗读物了。涉及了很多宏观而又跟自身息息相关的话题。比如政府投融资与债务、房价与贫富差距等。
文章后面提到了很多扩展阅读书籍,丰俭由己,取舍随意。

5、《孔子大历史》【中】李硕
这本书中描写的孔子,远不是被我们立在神坛上崇拜的圣人。作者评想象也好,凭历史资料也罢,总之,呈现出一个“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普通孔子。我因此而喜欢。
6、《晋武帝司马炎》【日】福原启郎
一部特别合适三国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入门作品,浅显易懂,细节丰富。
7、《科举 中国的考试地狱》【日】宫崎市定
我们在各种影视剧里见过太多跟科举有关的情节,在我们的知识体系里,科举只是一个教育制度,离不开八股文、寒窗苦读、然后是范进的中举。
而日本汉学泰斗宫崎市定的这本书,却从政治制度,对科举做了一个全面的阐述。介绍了一个古代中国读书人要为之奋斗的漫长历程,层层选拔至最后的殿试,状元及第所需要付出的艰辛。
这本书不算是一本专业性的学术研究作品,而是一本关于科技的科普书籍,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还有很多关于科举考试过程中的细节描述,让人喜欢。
8、《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一本汇编讲义集而成的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阅读感流畅。从西方各种经典作品中走出来,去掉了晦涩的专业词汇,通俗易懂,还能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做生动说明。 读罢,一种洗刷了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惊喜。
9、《儒林外史》
断断续续看完这本古典白话小说,感概颇深。整本小说的结构形式,很是新奇。一条牵出来几十条蚂蚱(人物角色),没有主次之分。每个人的故事都既单独成篇,又跟已出场或要出场的人物千丝万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由读书人组成的江湖,尽是些坑蒙拐骗,欺世盗名之徒。也不凡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之辈。
10、《战争与和平》
世界文学巅峰之作,不做任何评论,只需要耐心,读完便是一种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