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岐究竟是八个头,还是九个头?——起源粗考
八岐大蛇,是日本传说中的怪物,在诸多影视、动画、游戏作品中均有登场,不仅日本享有极高的人气,在中国也有不低的知名度。
但八岐之名却引发了疑惑,岐字有分歧、分岔的含义,八岐即是八个分岔,照理说应当是九头九尾才是,但广为人知的八岐大蛇却是八头八尾的形象,令人乍看之下有些费解。

事实上,对于八岐大蛇名字的争议早已有之,甚至在动漫《哆啦A梦》的新番第一集中(时光机不见了!),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也有人提出过不同的猜想,其中有一种解释的可信度看起来很高。
其解释道,八个头若是并列存在,确实只有七岐,但若是环形分布呢?在漫画作品《地狱老师》第235话中描绘的形象,便是八个头围成环形,此时便可同时满足八头八岐。

那么,这种说法究竟可不可靠,有没有相关依据可做理论支撑呢?
在论证是否环形分布之前,首先要排除的一点是,八岐的名字并非翻译的错误或后人理解的偏差,于是需要找到最早的出处。

面对大雄的追问,哆啦A梦用“很早以前就定下来叫‘八岐‘’”来搪塞,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那么“很早以前”究竟有多早呢?
八岐大蛇的故事有两个最早的文字出处,一是公元712年安万侣汇编的《古事记》,二是公元720年的《日本书纪》,分别是日本最早的文学作品和最早的史书,合称“记纪”。虽然时间相去不远,几乎是同一时期的成书,但《古事记》毕竟早了几年,便暂时先以《古事记》为源进行探讨,但两者的故事来源应是相同。
由于在那时尚未存在平假名与片假名,两书均是由汉字写成,这种汉字表记的用法使得书中有些字词表义,而有些字词则表音,作为一个不懂日语的人,判断起来十分混淆。
其中上卷第三“天照大神と須佐之男命”一章,提到了八岐大蛇的传说,原文是“是高志之八俣遠呂智毎年來喫、今其可來時、故泣。”
八俣远吕智,这个在无双系列游戏当中熟悉的名字,字面上看起来和八岐大蛇似乎没什么关联,但前面提到,本书中的汉字有些是用以表音的。八岐大蛇目前的日文写法是やまたのをろち,罗马音为Yamata no orochi,可以发现,o ro chi 三个音节与 远吕智 三字十分相近,而をろち是大蛇的意思,除去中间的の表示连词“的”,剩下的问题实际落在了やまた的部分。
起初,由于やま有山峰的意思,所以还考虑过,是否八岐的名字其实与山有关,但对于た则是不通,连起来若是“山田”也太过奇怪。


果然在哆啦A梦中,大雄也曾误将八岐大蛇叫做“山田大蛇”而被哆啦A梦纠正,除了だ(da)和た(ta)的误用以外,我想到或许断音句读上也可考究,非是yama/ta,而是ya/mata,如此一来,や是八的意思,而また正好是俣字的读音,表示分歧、分叉。因此在这里,八俣应是既表音又表义,而八俣远吕智的表述,也正等同于八岐大蛇。

在随后的《日本书纪》中,则是直接称作“八岐大蛇”,应是直取其义,而这也是八岐大蛇四个字最早的出处。
至此,便可证明八岐的名字在翻译上并未出错,也非后人理解的偏差,无论是八岐还是八俣,均表示八次分岔。
这一点,也能在八岐大蛇的后续描述文字中,得到佐证:
《古事记》中对八岐大蛇形象的描述是“彼目如赤加賀智而、身一有八頭八尾、亦其身生蘿及檜榲、其長度谿八谷峽八尾而、見其腹者、悉常血爛也。”
《日本书纪》中的描述是“至期果有大蛇、頭尾各有八岐、眼如赤酸醤、松柏生於背上而蔓延於八丘八谷之間。”
可见八头、八尾的形象是明确提到的,至此已可彻底排除九头九尾的并列八岐之说。
那么,环形分布是否可靠呢?
起先,百思不得其解八头八尾若成环形,要如何才能“蔓延於八丘八谷之間”,若是各自并列,或许还能勉强放进共计十六个的谿、谷之中;但若是环形,却很难实现。
于是回过头再读,注意到《古事记》中“其長度谿八谷峽八尾而”一句,或许此处所表达的意思,是以谿谷山峡的长度,作为参照的衡量单位,用以形容其长度之长,并且更倾向于指身长而非头、尾的长度,于是便合理许多。
而《日本书纪》中的“蔓延於八丘八谷之間”一句,或许更加侧重其体积之大,足以充塞八丘八谷的空间,也并非是指同时放进八个丘和八个谷的形态。
综上所述,“八岐”一词并非后人杜撰、附会或是错译而来,而是自其成文之初便是如此,而原文中也明确表示八头、八尾之数,因而可排除九头八岐的观点。而两者共存的其中一种猜想,是八头、八尾各自成环形分布,而非并列存在,便可达到八头八岐。

PS: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借此粗略考据,也可排除八岐大蛇演化自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或是源自中国传说中的相柳的说法,毕竟人家明确提及了实数的“八头、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