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读书报告也写了五年了!
转眼间已经是疫情下的第三个冬天,有时也会恍惚,好像想不起来出门不戴口罩是一种怎样自由的感觉,希望这的确是疫情下的最后一个冬天。
这一年一共读了十三本书,平均到每个月还多出来一本。
希望明年还能再多一些。
这本书很特别,据说作者用豆豆这个化名写了作品,但连编辑都没有见过作者本人。
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在讲故事,但内核上是在讲文化,丁元英说,内耗是文化的一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文化属性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体制的松紧,强势文化遵循客观规律,弱势文化依赖强者的赐予。
丁元英可能算得上之故事里最聪明的人,但真正的妙人,是芮小丹,她是文中出现的那个,常常被提到的《天国的女儿》的化身,丁元英还需要学习和与人讨论宗教佛法,而芮小丹像一个天生就懂得的人,也因此最后的她做出了那样的选择。
音响、乐圣公司、王庙村反而成了故事中最常见的那种,看到开头能猜到结尾的角色和故事。
今年试着买了一次书单狗的盲盒,拆出来三本书,《夜行货车》《西线无战事》和《云游》,选书还挺有品味的。《夜行货车》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前两篇反思战争,后四篇讲职场,看得人心有戚戚,职场感受真是源远流长,管你在什么公司,面对的问题都一样。
当我行走在博物馆中的时候,有时并不能理解为什么眼前这个放在玻璃柜中的东西要小心翼翼地对待,而它又美在哪里。于是我开始看一些纪录片和中国历史美学的著作,再看到玻璃柜中的或完整或残缺或清晰或模糊的作品时,我知道它们曾经是完美的,曾经是闪耀的,曾经是饱含着美好寓意的,曾经是被倾注无限祝愿的。
美的沉思,就是这样带给人美的知识的。
里卡尔多和埃米丽亚,男人和女人,不同的视角,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女主鄙视男主。
男主真的是一个典型的双标人,认为妻子只是个漂亮的打字员,没什么文化,和他这个编剧文化人之间没有共鸣,和他结婚也只是为了有个住的地方,而自己,是多么伟大,买房、放弃理想抱负挣钱养家,无视妻子受辱,或者也可以说在背后推了一把。处处显露着“我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
真是讽刺。
霍尔顿其实是一个观察生活很仔细,对待他人很真诚慎重的人,不喜欢所谓的人生规则,只想做一些实实在在能抓在手里,能看到意义的,不那么虚伪的事情。
但我看他做出的事情,偶尔会感到厌烦,我想是因为离开校园生活太久,已经充满了社畜的气息,已经没有办法全身心地去理解他的思路,产成共鸣。有点可惜了。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希望我们心中都能留下一块麦田。
谨献给每一个有脑子的人,要忍受这玩意儿可不容易,大家辛苦了。——扉页
人类因为大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麻烦、混乱、逻辑不清的生物,大脑有很多自作主张、令人窒息的操作,比如将信息归档时随即决定是否重要,偶尔把一些私密又令人尴尬的信息自作主张地调出来,让人在睡觉之前感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的尴尬。
作为人类,我们要想想,大脑究竟有没有听我们的话,还是我们只是大脑的无情输出设备。
在看这本书之前,没有想过应当如何对待死亡,死亡到底是什么样的过程。我们经常关注生和如何生活,很少去想死亡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以为到那时只是或平静或痛苦的等待,不得不面对未知和恐惧,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可以未雨绸缪,可以观察人生,可以把生与死看作一体,可以把死亡看做是生命另一章的开始。
史铁生的短篇作品集,偶然的一天突然想起课本里的我与地坛,就把这本书翻了出来,当读到曾在课堂上读过的语句时间仿佛短暂地停顿或者说回溯了,回到了多年以前。
史铁生对于生活的思考观察让人感到温暖,文字的背后有悲伤,因为伤病对于生死思考了很多,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停地追问,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慢慢和解,他曾说,你可以逃避一场旅行,但你却不能逃避生命这一场缓慢而孤独的旅程。
深以为然。
黑塞最怕读者沉溺于故事而忘记现实生活,他的作品源于痛苦的现实,但鼓励人们勇敢承受生活的压力,追求美好的世界。
正如悉达多和歌文达,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也有一种说法是歌文达是悉达多的分身,两者其实是一个人。两人离开富俗的家庭进行修行,学会重新找到“我”,学会等待、耐心和倾听。悉达多觉悟了,世界的每个瞬间都是完美的,罪恶中含有恩教,孩童是潜在的老人,婴儿身上带着死亡,垂死之人必获得永恒的生命,一切在他看来,存在的每一样都是好的,每样东西都是必须的,每一样东西只需赞同承认和善意理解。他和世尊乔达摩一样,带有佛的微笑,安详、细微、难以揣摩,同样隐含着慈悲嘲讽和万千意味。
这是一场探索内心的旅程。
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The body:A Guide for Occupants,人体使用说明书,和官方中译名称有的差别,我甚至怀疑这是为了蹭这几年流行的XX简史的热度。
但确实作为科普书籍,这本书能够让读者明白,为什么人类的身体是现在这个样子。
从广度上来说,经过拆解的人体和宇宙的丰富程度是很类似的,从细节上来说,所有人类共享99.9%的DNA,不同之处只占极小的比例。我们的大脑会预测世界在五分之一秒之后的样子,并告诉我们,这就是当下,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无法看到世界在这一瞬间的样子,我们看到的是片刻之后的将来,这是进化赋予我们的一种“预测未来”的能力。
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健康,但科技和农业的进步使人类过上宅人的生活,浪费了好不容易进化得到的适合狩猎和采集的身体。而健康的保持,医学带来的改善只能占到20%,更多地是卫生、饮食条件的改善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财富也比人们能意识到的作用还要大,两个生活方式完全类似,只能银行存款不同的人,富裕的人可能比贫穷的人多活10-15年。
搞钱吧,朋友们!
星云大师讲了五次般若心经,般若(bo re)不是指智慧、知识、学问或哲学,而是正见,眼睛、心对世间的看法正确了,就是正见,可以说相似般若。
宇宙万物都有彼此的关系,相互依存着,具有许多因缘条件才能生起,想来人生需要经历很多,过于执着、计较在这些经历上可能带来痛苦,因为人总是看不透缘起,不想经历过多痛苦。
有时候,我觉得心经是在教会人向自己内心去寻求,去询问,去探索自己想要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能拥有一些智慧。
我们在心里种下什么,将来就会生成什么。
故事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一座南方小镇,家族历史很长的律师父亲阿迪克斯和两个孩子生活在这里,镇上有一家怪人,孩子们把他家当做冒险理想场所,却和那怪人交上了朋友,达成了默契,他们在陪伴杜博丝太大的临终时光中学会了什么是勇敢,在父亲为黑人辩护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是善良。
阿迪克斯坚持以自身为榜样教育孩子,坚守善良的底线,勇敢而冷静,即使知道注定会输也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总会有赢的时候。
有时候我后做为成年人,也要时不时回头看看,在孩童时期学会的品质,有没有忘记,有没有坚持。
我收到的书单狗的盲盒中的读的第二本书,读来比较致郁。西线无战事,读完觉得这个名字都带着悲凉。都说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反对战争,这倒是没错,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在多年的保卫国家的战争中,我们的前辈曾经面对过什么样的艰难和惨烈画面。他们在战争一线和在后方心理状态的巨大落差,让人觉得发起战争的人罪无可恕。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有各自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