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不高,七分天注定,三分得赖你
男性的身高有多重要?
知乎上,这个问题足足有1.9万人关注,1210万人浏览。
微博上,“中国男性35年间平均身高增长9厘米”冲上热搜。
围绕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你去询问男生的身高,180cm以上的男生,会以各种明示、暗示的方式告诉你他的身高,甚至是临死前都会强调自己180cm以上;报178—179cm的男生,大部分都是真实的身高,因为看起来跟180cm差不多;而报175—177cm的男生,大多都存在“水分”,脱了鞋可能还没女生高;报170cm的,基本都没有170cm,因为男生一旦过了170cm,最低也会说自己175cm。
古人常说七尺男儿,现代人也会说高富帅,高还排在第一位呢,可以看出,不管什么时候,身高,都是国人衡量一个人时首当其冲的标准。
在身高的背后,其实和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儿童的生长发育分为两个阶段,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非常重要,这和成年的最终身高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此时的身高没跟上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生长发育的正常标准
怎么判断跟没跟上呢?很遗憾没有绝对数值,但可以参考儿童生长曲线,通过观察生长速率,来判断身高否有问题。一般如果小孩<2岁,<7cm/年;4~5岁~青春期,<5cm/年;青春期,<6cm/年,那么小孩就有生长迟缓的可能性。
#矮小和晚长的区别
有的人可能也会说,孩子现在没达到标准,也许不是矮小,而是晚长呢。也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不过两者仍有较大区别。
身材矮小是指身高低于同地区、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低于该人群身高曲线的第三百分位,通俗地讲,就是一百个这样的孩子按大小个子排队的最后三个人。
其病因繁多,对生长激素的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不过随着生长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身材矮小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晚长通常指“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即在正常儿童进入青春发育的年龄时,没有生长加速,但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长或生长减慢之后,却出现身高猛长的情况。
一般是通过测骨龄的方式来评价儿童的生物年龄,它是准确评价孩子发育状况的“金钥匙”,能够客观反应身高生长水平。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每年测一次骨龄,一旦孩子出现生长迟缓、身高较矮或骨龄提前并且身高不理想的情况时,首先要排查是否存在生长发育疾病,如:性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即Turner综合征)等,然后再从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角度综合考量。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晚长”的比例非常低,而且骨龄通常正常或落后于年龄。
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所导致的矮小,即使后来给予治疗,也可能很难逾越之前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差距,而且治疗越晚,差距越大。即便是晚长的孩子,其生长曲线也与正常的孩子基本平行,如果孩子的生长速率异常,又没有及时干预,那么待到骨骺闭合时就会错过最佳干预时间,追悔莫及。
因此,对于矮小的孩子,家长不能抱侥幸心理,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帮助孩子尽快赶上来才是最科学的。
#生长激素可以打吗?
矮小的治疗方式最主要的是使用生长激素,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用于生长激素。
从药物治疗来看,直接影响到生长的生长激素在近几十年的应用中属于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它仍然是一个处方药物,必须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同时也要注意生长激素并非适合所有孩子,需要先通过测骨龄等方式来判断孩子是否还有生长空间,以及生长激素是否缺乏等问题。
如果确定缺乏,那注射生长激素确实大有裨益,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把握适应症,不可随意乱用,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如血压增高、诱发肿瘤、骨骼横向增长等问题,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
#影响身高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影响身高的因素首先是遗传,父母的身高及身高的增长幅度,都决定了孩子的身高增长及最终身高。普遍来看,高个子父母所生孩子的身高要比矮个子父母所生的同龄小儿身高要高,而且男孩的身高主要取决于父亲的身高,而女孩的身高则主要取决于母亲的身高。
其次便是营养,如果营养状态好,那肯定对长高有利,如果摄入的营养素不足,平时有偏食、挑食等习惯,这就不利于长高,而且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钙+维生素A+维生素D,被称为“儿童长高的黄金营养公式”,平时可多补充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以及一些动物肝脏。
切记不要随便使用补品和增高产品,除了吃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定期带孩子去做体检,检测孩子的生长发育,以便及时调整。最后一点,但不代表不重要,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不仅有助于孩子身高的增长,更有益于孩子心智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