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持续写论文(写大论文)的小妙招
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博论写作也非一蹴而就,能够两三个月一气呵成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耗费差不多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写着写着,人容易疲惫,甚至还会有新成果涌现,来不及消化吸收。所以拖太久终究只会陷入被动,怎么才可以快刀斩乱麻、迅速拿出初稿呢?
围绕大纲写,可以挑一些比较熟悉的板块先写,不一定非得按顺序从前往后写,只要把某一节甚至一目写出来,有灵感立马变成文字,后面再从头至尾顺一遍,查缺补漏,会比对着空白word好输出一些。哪怕之前写的好多最后其实没有用上,但总有那么一些会保留下来,也比较容易发散思维。
写论文与读论文相结合,一味埋头苦写和只读别人的文章自己不动笔都是不对的。早动笔会避免被动,写完一节或是一章后,最好再回过头看看该部分比较权威的研究,多与大家对话,别人写过的一笔带过即可,别人没能详细展开的自己若能补充,又或是找出前人研究的错误,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多问问同学进度,有对比才有鸭梨,有鸭梨才有动力。互相交流下研究心得,也能少走弯路,还能节约钱包。分解任务,计划要切合实际,最好能实现,不能实现的计划终究令人沮丧。有人flag年年立,但年年破,这样很容易懈怠甚至破罐子破摔。当然,拖无可拖之时,能临时抱佛脚写完的,也是一种常人不及的能力。怕的是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还拖很久,论文想过关就没那么容易了。
好论文都是改出来的,所以不指望初稿能有多好,字数超标(以后修改删减比加补容易),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大体可以自圆其说就行。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下音乐,运动下就好,少与人发生口角冲突,长期压抑的时候容易口不择言,最后陪在身边的往往还是亲人。读博没有亲人的支持,是很难最后上岸的,所以不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家庭,都要想方设法把自己择出来,找一个能静下心的地方每天写一点,积少成多,最后想说希望过年前正文可以突破10万字,前三章完稿。这样五一前交初稿也许就能从容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