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沿着文字的方向 | 2021年读书报告
防杠(die)指南:发读书报告是为了分享感想,想对我读了多少本、读得多与少快与慢、读的什么、怎么读的、写没写笔记记不记得住学到了什么……发表质疑、指手画脚、阴阳怪气或者分享自己看一本契诃夫花了4个月的,看到这里就可以走了。这里不欢迎爹。
以前每年总结的时候都会主动或者被迫去想要回答一个问题——读书究竟为了什么?说过很多:扁舟渡海、积沙成塔、得到广阔世界、看到万千人生。但越读越觉得,不过是我在各种各样的爱好中恰好选择了读书而已。
所以书不过是我在苦短的人生中寻的一个乐子,干嘛非逮着乐子问意义呢?
今年寻欢作乐气氛组主要是两个群。
一个是主题群(前“名著群”),每个月定一个主题读一本书。当然气氛来源更多是每个月的花式擂台,五月参加过一次2v2,消了不少实体库存,人也差点撅过去(喂),我妈:你们读书人过场好多。
二个是“看见女性写作”。今年3月参加了一些女性月的活动,对自己之前零零散散的想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于是8月攒了个群,旨在了解性别议题、感受女性故事、发现更多女性写作者。
2021年总共读了165本书,虚构与非虚构的比例和去年差不多,算是平衡。


Flag等末尾再来打脸和重立,先来年度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作为女性,一直对女性话题有自然的关注和敏感,但真正自我认可成为“女性主义者”,还是在今年3月。之后断断续续读了些书,8月开始和一群书友一起读“女性”,像是把之前散落在各处的沙子一点一点聚到一起。
「什么是女性主义?」
“……除非女性从无孔不入的男性视角之外看问题,否则她们将永远无法获得平等或认可。”——塔比·杰克逊·吉 弗雷亚·罗斯《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可以称得上是我今年非常喜欢的一本性别读物,作者结合了四波女性主义思潮的理论,用以解答离我们很近的生活问题。比如:“常言道女人比男人更重感情,这话有错吗?”“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算正常?”“我的收入为什么比他低?”……等等一系列,覆盖到女性在权利、性、婚姻、工作、媒体和身体等方方面面。作者用简明易懂的解释和前辈们的理论告诉读者,我们平日里在性别上感受到的不对劲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确实存在的。只是父权制社会和那些“谬论”的持续时间太长,长到成了一种似乎不容质疑的“传统”。比如卢梭就曾说女性不理性,而直到今天社会还是会有女性好像就更感性的观点。
所以,女性主义有什么用?这本书告诉我,它的用处就在于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新的视角,一种并不以父权社会为基础的视角。站在一种更平等、更人类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书摘:
“逆转女性主义多年努力成果的手段每次都是一样的,总是把女性主义归结为伤害女性的因素,认为女性主义本身(而不是不平等或父权制)才是所有女性问题的根源。”
“生活远不是一场等待的游戏。无论有没有男人,你都可能过得快乐或不快乐。”
“我们真的能把家务分工归因于性别差异吗?这里,我们可以谈论性别的两种意义。因为女人有阴道,她就天生比男人更擅长做家务吗?女人又不用阴道搞卫生,所以这个理由似乎站不住脚。”(这句跟《爱说教的男人》里“智慧并不长在你的裆部”有异曲同工之妙)
“女性始终占人口的50%左右,但只有0.5%左右的历史在书写女性。”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则是另一本入门佳作,来自上野千鹤子和田房永子的对谈。
就像上野老师在对谈中所说,她有的时候发现,他们那一代的女性主义者在理论和实践上所做的努力似乎完全没有被继承下来,田房永子靠自己的经历总结出的东西实际上前人早已提过。这也是为什么上野老师选择跳出学术著作,走向更平易近人的领域,和还并没有勇气自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的漫画家开展一场对谈。
所以这本的优点就在于非常接地气、非常简单好读,就是一个女性主义学者和一个懵懵懂懂的人在对谈,翻开这本书,我们可能就是田房永子。但有一点瑕疵在于,她们的对谈很多是跟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关,有些方面是否能产生共鸣又很取决于个人的生长环境。
《爱说教的男人》是一本合集,之前已经写过一篇长评——
(又:在年底上映的《爱情神话》里,这本书的封面出现在了儿子白鸽的朋友圈,喜欢这个彩蛋!)
书摘:
“那些通常的建议总是把防止强奸的全部责任放在潜在的受害者身上,把暴力当成默认的前提。不然你说说看,为什么大学里总是花更多的时间告诉女人如何逃离色狼之手,而不是告诉另一半学生如何不要成为色狼。”
“这场斗争过去是、将来也会是漫长、艰辛,有时候甚至是丑陋的,攻击女权主义的反弹依然野蛮、强大、无处不在,但它不会获得胜利。”
「发现女性故事」
我的年度推荐。
作者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她在一场派对醉酒后被性侵到她控告罪犯的全过程,读完能发现,一位女性受害者在指控加害者这条路上究竟有多么艰难——不管在哪里,这整个过程都仿佛厌女现象合集。
被性侵的女性要费尽心思去“证明”自己被侵犯了;同样是醉酒,对受害者成了责备(她自己要喝那么多),对加害者却成了托词(他都醉了,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更别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
作者被打碎,被伤害,一路上都在重塑自己,非常动人。非常有力。
这本书很大一个意义在于,她能告诉所有受害者,你并不需要是“完美受害者”,错的不是你,是罪犯,只要你受了伤害,你就有权利打破黑暗、发出声音。
书摘:
“我们被教导侵犯是可能发生的,但如果你穿着得体,你被侵犯的概率就会很低。但这永远不会根除问题,只会把攻击者转向另一个不知情的受害者,再实行暴力。”
“‘社会变革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你只能在你所拥有的时间里尽你所能。’她所说的时间指的是一生,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可能看不到我们想要纠正的一切切实发生,但我们仍然要战斗。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实质性变革的过程,体系是多么庞大而根深蒂固,它是多么不可能被拆除,而我是多么渺小。”
“看见女性劳动者”。
没有论述和讲道理,就是从1951出生到1994出生的,几十个女工的故事直直地摆在面前。她们的故事都不波澜壮阔,但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生活,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没有人是“认命”的。代际差异是有的,年轻一些的女性更有机会接收外界信息,更会认识到性别差异等问题,年纪大一些的也有抗争,但总是有一些传统的东西套在她们身上,更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尤其还有历史原因),也不容易意识到一些问题。共性是大部分人都因为家境、个人原因而没能接受足够的教育,而这又导致了后续的一些局限(50—80年代的还有社保问题)。读完很佩服她们,甚至觉得自己并没有资格去感叹她们很苦,她们的表达很朴实,但想法并不落后。大家都很努力地在好好活着啊!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有段玉的“觉醒”瞬间,并过得更好。
书摘:
“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是漫长的,社会的变化也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的人生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中都非常短暂,但是这一生确实这一个人的全部。”
“贤妻良母是一副地地道道的外表美丽实则沉重的枷锁,它还是千百年来被无数人编写的规范女性的一部剧本,它束缚着女性在这个枷锁内按照沿袭下来的这部剧本循规蹈矩地表演,稍有偏行,就被冠以这样或那样的罪名。”
之前看《女性贫困》,觉得太流于表面,只有故事没有分析,这次《东京贫困女子》就很好地弥补了之前的缺失。
是看得很无望的一本书,书里的每个人——踏入风俗业的女大学生、非正式雇佣的单身女性、单身母亲等等——她们的贫困绝非不努力,相反,她们极为努力地在贫困的漩涡里挣扎,但生活甚至比不上“贫民窟”的那些人。而“原因几乎都来自于国家的制度和法律”:助学金贷款的不合理、大面积的非正式雇佣、家庭暴力、婚退、职场对女性的欺压……某一环出现偏差,她们便跌入贫穷的闭环,她们的孩子也因此很难逃离其中,苦难延续,社会层级分化,阶级、性别对立。
就算后记里受访者依然说即使如此也要活着,但读完后我同作者的感想相同,“真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令人相信,将来会变得更好”。
书摘:
“像谷村女士这样老实、顺从又文静、得到的信息量很少的女性,率先成了财政困难的公共事业为了维持生存而献出的牺牲品。”
“原因几乎都来自国家的制度和法律。除此之外,就是男性的暴力和自身的精神疾病。现状是她们各自为了生存拼尽全力,却被世间的不合理逼至绝望的境地,而周围的人们,只用一句‘责任自负’就封住了她们的嘴。”
「看见女性写作」
今年惊喜。
之前读过王占黑的《空响炮》,感叹于她笔法老道地写出了很有共鸣的街巷生活。这次的作品更是描绘出了一个湿漉漉、黏腻腻的南方,阴雨连绵、吴侬软语,人们把失意放在街巷边。
衰败的大润发里游一圈,想的是过去的事情,飞机的坠落、高楼的坍塌和俯冲的大鸟;婚姻像是久雨不晴的天;跛脚的酒糟鼻的还有脑子有问题的痴子们,他们在桥洞下的人生像是无人再管的烂尾工程。这之外,还有一些故事里短暂出现的语焉不详的性少数,他们是本就边缘的故事里更边缘的人,《小花旦》的那群朋友、《痴子》里的小黄和书页里留下的话和《潮间带》的阿德。
遣词造句蛮好,《黑鱼的故事》那段云雨之欢写得真“如鱼得水”。 在南方读南方的故事,是大雨将来的潮湿和闷,不是瞬间的窒息,是轻微但长久的压抑。
『前往世界』
这两年因为疫情,所有的节奏和计划都打乱重来,而本来凭着发达的交通很快可达的远方又再次变得遥不可及。好在还有书,至少可以透过文字,去一窥这个世界的过去和现在。
书评:“酒是全人类的医生”
『地球之外』
“不是所有地方的一切事物都是为我们而存在的。”
年底看了三本莱姆(《伊甸》《索拉里斯星》《无敌号》),早期的《伊甸》内容稍显枯燥冗长,后两本非常对我胃口。人类一如其他科幻作品里一样,去到别的星球,想要联系或是征服。主角们并非狂妄自大,他们兢兢业业、谨小慎微,可越是这样,在面对超出自己认知的存在时,越显人类之渺小。
宇宙广袤,人类无法去到所有地方,承认渺小和未知,和遥远的其他生命共存,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吧。
书摘:
“在浩瀚的太空中,或许还隐藏着许许多多像这样人类尚不理解的非凡现象,那我们是否需要征战四方,用一艘艘飞船搭载着毁灭性的力量,去粉碎任何一种与我们的理解背道而驰的事物?”
“一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它已经足以让我们感到窒息。”
『FLAG复盘和新立』
今年flag倒得比去年还惨不忍睹,以至于我都不想回去翻去年这个时候我许下了什么豪言壮语。2021的Reading Challenge完成率比去年高,32道题完成了29道,完成率也上了90%,书单:
主题阅读只坚持下了女性,作者阅读都止步于传记。至于三换一,哈。
但!就算全倒了!今年还是要新立!
1. 完成2022年(人菜瘾大)Reading Challenge;

2. 按时完成每月的女性书目和主题群书目打卡;
3. 尽量集中读一些作者(就不说人了,读了年底再说);
4. 每月读一本英或日原作;
5.尽量按时读豆瓣周历书目;
6. 读书三换买书一(我还就不信了)!
最后,我也不知道沿着这些凌乱文字的方向,最终会到达哪里。但我知道,过程一定是充实而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