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21:爱这世界,也爱具体的人
这一年又很快过去。
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摘下口罩。疫情转向常态化,在不断的对抗和消杀中习惯每日的消磨。杂事缠身,注定难以留下清晰的水痕,但纵横交叉的生活轨迹终究还是把人往前又推了推,愿不愿意,总是要面对、承担、成长,努力从重复的生活里寻找意义,确认徒劳,继续前行。

读书
这一年因为工作的原因,读了一些儿童文学和绘本。其实长大后去读这些书,虽然简单短小,却能收获很多新的感知与感动。《大卫的规则》讲有一个自闭症弟弟的女孩子的世界,叩问的却是“哪里才是容身之处”,“对于我们与正常世界间的差异,我既想要哀悼,又想要庆祝”;《窗边的小豆豆》是我小时候妈妈买给我的书,重读仍然觉得爱不释手,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小林校长对孩子们切实的教育,让每个不一样的孩子都能够扬长避短,发现自己的价值;《佐贺的超级阿嬷》里,昭广清贫却快乐的童年时光,背后有阿嬷、老师、同学默默的爱,在日子清贫得如同一串灯笼花的日子里,人的存在却更为立体,对世事体尝更深……
绘本则更是用少少的文字,无限贴近内心。《当鸭子遇见死神》是我今年读过最感人的一本,当死神降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一个时刻像那只鸭子,希望索求一个拥抱。陈志勇的《抵岸》则是一本格外惊艳的绘本,讲的是一个男人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国度求生的故事。怪兽出没的城市、精灵城,相簿式的无字图画书就像一部电影,老照片的色调和镜头感,背后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指涉,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还有很多,《荷花镇的早市》描绘了中国风的小桥流水人家,《杰瑞的冷静太空》讲怎么处理愤怒,《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是一个美而哀伤的地震后的互助治愈故事,大提琴是每个人长长的影子,是自己的一部分……
用简单的文字去贴近人心中最真实的欲望和敏感,这是今年的童书阅读给我的启迪。大作家也会写儿童文学,而且写得很好,比如屠格涅夫的《小鹌鹑》讲如何发现自己的本性,尤瑟纳尔写的《画家王福历险记》,一本薄薄的小书,指向绘画中的元宇宙。《公主的月亮》亦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月亮,那是科学和理性无法测量计算的美。
今年仍然以虚构小说为主,印象比较深的是黄丽群的《海边的房间》(台湾作者独特的汉语冷感和精准,一杯“清清的温豆浆”),露西亚·伯林的《清洁女工手册》(很有意思的写作,展现生活这条河流本身的浪花),安妮·普鲁的《断背山》(描绘了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They know what they’re not——not quee,not gay——but have no idea of what they are),李翊云《Where Reasons End》(在地铁上读完的,满心的悲伤和慈悲),托宾的《大师》(写亨利·詹姆斯零落的一生,完成了对大师生平和灵魂的注目与献礼,“他退出了这个世界,又对它猜度不已”)。因为工作原因有幸接触到石黑一雄,一口气读了四本,最喜欢的是《克拉拉与太阳》和《莫失莫忘》,前者写了书评,有发表在读书报上。
非小说类读了一些哲学和心理学,推荐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和米哈里的《心流》。非虚构类推荐在夏天翻完的杨潇的《重走》,厚厚一本,读来却放松自在。这一年也读了一些女性主义的书:《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乔安娜·拉斯的《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上野千鹤子《近代家庭制度的形成》《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及重读了《厌女》。在杰出的前辈身上获得很大的力量、希望和信心。
回望这一年的读书,仍然感觉自己很幸福——能够在挣扎的俗世生活里,通过这些书更加了解自身和社会,有机会去往那些小说家笔下应然的世界。这一年寥寥写了三四篇短篇,把毕业作品初稿赶完,我也想努力去建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在那里,有挣扎,有爱恨,有生活本身的粗粝和虚构内部的真实。
健康
去年主要是为心情所累,今年好像更多反映在机体上。腰椎出了问题,被迫停摆——无社交,无运动,甚至工作都停掉,有了失去才发现行走本身是多么珍贵的事。后来又各种疾病反复,几乎大半年都在断断续续吃药,直到写字的这一刻,左边智齿还在发炎肿胀。我们好像生活在身体外面,仅仅是靠大脑在过日子,做决策、观情绪,却很少在意到内部器官的状态,直到生病。直到生病提醒你,你太累了,直到生病提醒你,你要开心一点。
吸取教训后开始调整作息、饮食和运动,对未来的愿望变得很平实:身体健康。相信我,医院是世界上最拥挤无望的地方,那些互相搀扶或者独身一人的老人,让人心生对机体年老失修的恐惧。
工作与生活
这一年一直在工作,春天的时候最忙的日子里一个月打四份工,还要去医院看外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好像是降到谷底,也不能再更糟——事实上生活总有办法更糟,也扛过来了。春天在译文出版社实习,度过了一段美好融洽的时光,然后紧接着大半个夏天在机构打工,每天六小时扎实的工作后还要学法语或者做课件到深夜。秋冬的时候终于可以放松一点,每周就是在周末上四节课,然后又后知后觉要找工作,匆匆地投简历、准备面试,就走狗屎运半个月拿到最心仪的offer。这一年结束,自己也成长了很多,在抗压力上,在处理工作关系上,都有新领悟。要在一个系统里生存,要学会尊重照顾别人的想法,而不是一身傲骨,把自己做好就可以的。
一直在尝试调和工作与生活,到现在还没有做得很好。努力在通勤的路上背单词、看书,也一次又一次报复性看剧到深夜。可能理想中自由散漫的生活其实对自律性提出很高的要求,要保持生活的节奏,不能退缩和沉沦,不然毁掉的只有自己,别人不会为此有任何损失。
写在最后
2021年,有新的遇见,有错肩,有争吵和体谅,也有保留。朋友有的毕业,有的出国,一碰面好像是从某一个共同的原点去往了不同的方向,自己也就活在了各种生活的碰撞之中,眼高手低,就有好多痛苦,痛苦的根源是不知道怎么去稍微放下一些得失心,学着平和地去面对和接受自己。
但我想这种碰撞不是遗憾,也不是从此不相为谋,而是幸运。你我终于长大成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但我依然庆幸也依然庆祝,那么多匆匆而过的身影里,我捕捉得到你,我能够在某一个层面体谅你,然后大家继续向前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的最后一天买了一些文具和零食,打包寄到在云南山区支教的朋友那儿。汇了一小笔款项去,希望能给到最需要帮助的女孩子。这一年的每个月也在做一些小小的公益,希望一杯奶茶钱、一顿饭钱可以支持一个孩子的一点生活,每个人都不应该被放弃,每个未来都是值得期待的。
最后以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里的一段话作结:
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够努力构建自己的良好生活,爱这个世界,也爱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