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学里跟自己和解
对我来说,2021年肯定不是轻松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搬家、换城市、告别南京的工作和朋友,回到武汉重新找工作、上班、适应新的行业和环境,认识新的人…告别和相遇交替发生,这么匆匆忙忙的,不懂也一下子就两岁多了。
想起从南京离开的时候跟朋友谈心,她一遍遍告诉我生活要慢一点慢一点,可到底还是没有慢下来。
但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2021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我一定还是会说,是我终于开始认真搞玄学了。
可能也是水瓶时代开始的某种大势影响到了个体。在一个玄学播客(detachedradio)的启发下,也刚好有一个难得的空档期,我有时间认真坐下来去了解占星学,去看书、约咨询师解盘解惑,去学习星盘、行星、星座、相位,这些复杂又奇妙的、遥远的漂浮在物质宇宙与个人宇宙中的星体,是如何来诠释我们的人生。
这一年电影看得很少(在努力去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书也看得很少,但是因为接触到了占星这个新的领域,进而打开了一个新的理解自我及世界的角度,会让我觉得这一年在自我的修行上不算白过。
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过一些事情,人生也大致积累到已经走过足够多的路口能让“回望”变得有意义,在这个阶段如果还有很多事情让我想去一再追问一句“为什么”,就意味着可能真的无法只靠自己的智识就跨过这个坎。
这大概是每个思虑过度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这可能也是年纪越大越多人去求助玄学的原因,玄学总能给你一个解答,哪怕看起来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但是至少是一个方向和思路。
我常常感觉,星盘其实就像是另外一套语言/工具,它可以帮你去解码人生。让你明白在生命这个大数据的洪流里,它可能的构建规则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12个宫位、10颗行星、12个星座、行星之间最基本的四个相位、再加上上升下降、天顶天底两条轴线以及月亮的南北交点(虚点),更不用提一些小的外行星,这一套语言排列组合形成的星盘,就是去理解生命的另外一套语言。
当然我其实还不会真的看星盘,因为一些基础的要记和背的信息对我来说还是有点费劲,而且看多了之后就会陷入无数的碎片信息而不知道怎么组合的难题中,又没有时间和金钱去专门上课,只能靠自己摸索。
还是在找咨询师聊过之后才真的理解了自己的星盘,那次聊天的过程好多次让我起鸡皮疙瘩或者醍醐灌顶,倒不是我的咨询师真的说准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而是她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带我了解了一遍自己,并且让我真的从这个角度彻底接受了自己——这个过程大概也可以叫另一个角度的“认命”。
大概是聊完之后的两天,我突然觉得自己“自洽”了,不再纠结拧巴于类似“为什么别人不这样就我这样”的问题,天知道这个问题真的困扰我好久好久,但是我现在就能非常淡定的想,“都在我星盘/八字里写好了”。
星盘对我来说最实用的地方就在于,它提供了这样一套逻辑:“为什么我这么容易焦虑啊?——因为月亮在十二宫啊,又跟冥王刑克。就会有死亡焦虑嘛。”
怎么讲呢,想通了之后这套逻辑其实跟:“为什么我这么容易焦虑啊?——因为你最近脑垂体分泌的激素不正常啊。”其实没什么差别。
它给出一种解释,也给你一个解决方案。
例如由于我的金星在天底又跟月亮相位和谐,那么我可以通过艺术、美好的家庭氛围去找到安全感、缓解情绪问题;当然在另一套逻辑里,也许我应该去吃点什么药调节一下激素水平。
而在真的理解了自己的很多性格、选择是“原来如此”之后,我还是会常常想起自己的星盘,去感受行星的能量如何在影响及塑造我。
我坚持认为这种“觉知”是重要的、必要的,如同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南交点的功课,再去克服它、努力往北交点走去。这个过程里,先觉察到这件事才是迈出了第一步。
可能也是因为我看重“觉知”大于其他,在我尝试看别人的盘的时候,我总是不晓得怎么“预测未来”或者下那种“天呐你今年烂桃花好多”“你马上赚大钱”之类结论,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我不会(学艺不精),另一个方面在于我能从星盘得到的最大的乐趣总是“啊原来你是这样的”“难怪你是这样的”。
比如当我有一天有机会去观察我们办公室好几个同事的星盘,我会非常惊喜的发现大家的木星都长得很好(日木合、木星挂天顶、木星掉一宫、木星压上升),就是能感受到那种“难怪大家都当了律师”神奇。
这种全新的认知体验对我来说太有趣了,而它又是一套极为庞大又精细的体系,足够去研究好久,我当然会在这其中找到乐趣,毕竟我的北交点在十二宫,玄学是我注定不会很擅长、但是又需要我去努力的领域。
总之,在大时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今天,内观或许是另外一条解脱及逃避之道吧。总得有个更宏大、更不可知的地方,去收纳我们的灵魂和痛苦。
只要你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