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摄影年终总结:一场家门口的深度旅行
新年伊始,照例整理了一下过去一年的硬盘。重新翻看照片的过程中,略有感触,顺手就写一下“摄影年终总结”吧。都说“有总结才会有提高”,希望我写了之后,今年能不负了这句话。
2021年的拍摄过程中,“提高”是微小的,不过这并未让我急躁,在每次突破一个瓶颈之前,都需要积累很多的“量变”,一旦突破,则会上一个台阶。越到后面,这一过程会越缓慢和艰难,受天分、悟性、机缘和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很有可能永远也无法突破下一个瓶颈。我想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每个人只要能有想触摸自己天花板的想法和实践,就足够了。这种缓慢的“提高”过程也是一种人生的享受过程,而每一次的“质变”能让你对所做的这件事情产生无与伦比的更大兴趣。
2020年的总结,将当年拍摄的大部分照片都集结了。(回顾链接:我心中的99个西湖)这次我仅选择了每月一张照片做一回顾。这十二张照片并不是自认为拍得最好的,也并不是个人最喜欢的,而是在回看的过程中最能触动思绪的。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1年依旧主要拍摄了家门口的风景。很多人说“旅行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到别人住腻的地方去”,言下之意是:在自己常住的地方无法产生旅行般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我认为不然,我对西湖的拍摄已经持续了多年,而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大部分地方闭着眼睛也能走,却还能不断拍出新的“花头”来。
这在很多人想来一定是会“腻”的,而我将其当成了一场家门口的深度旅行:越深入,越新鲜;越长久,越有趣。
壹月

非常普通的一个小水面,平时路过无数次,从来都是熟视无睹。这天清晨,大雾弥漫,将一切杂乱隐去,掉完了叶子的树木抽象成了富有韵律感的线条,而水面毫无波澜,像镜子般倒映了这一梦幻的场景:像一个童话故事。所以永远不要忽视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每一个角落。
贰月

一直想拍的一个场景,几年来很多次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天气过去观察,这天终于具备了理想的条件。初春的柳树刚刚冒芽,微微带点嫩绿却尚未遮掩疏朗的树枝线条;略带点雾霾的阴天使水天浑然一体;最难得的是合适的风速让水面的波动幅度恰到好处,使倒影徜徉在虚实之间。
叁月

三月的西湖最具江南的婉约和灵气。天色、叶色、水色都是青翠欲滴并融为一体,整个空气中都充满这种春天的气息。拍摄这张片子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需要多少创意,只要在这个时间到这个地点,有合适的镜头,谁都可以拍出类似的画面。这是西湖的景观本身赋予我们的完美素材。
肆月

每年清明时节,西湖周边的群山上往往云雾缭绕、细雨纷纷。这是十里锒铛一个非常普通的转弯处,那日正在打道回府的途中,转过一个弯,偶尔回头,突然崖边的一丛映山红映入眼帘,在一片葱茏中异常夺目,使一个不起眼的场景一下子生动起来,而湿润的空气令这样鲜明的色彩对比变得和谐。
伍月

劳动节时拍了杭州西郊的一片麦田。麦芒被傍晚的低角度逆光照透,呈现了非常好的质感和细节,一阵大风拂过,麦浪翻滚,在现场的确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远景经过了较大的后期处理,使天际线隐没,原本有限的麦田仿佛无限延伸到了天际。希望将来能够更好地把握照片的灰度。
陆月

在刚玩摄影时很偶然地发现了这个桥洞,当时那张照片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平凡的场景在特定的光线条件下也可以拍得不凡。后来每年都会经过,这几年这里也已经逐渐变成了很多摄影人打卡的“网红洞”。初夏再次拍摄,这只闯入镜头的水禽让画面有了生机。我的确没有等待,拍的时候它就来了。
柒月

夏天日出太早,阳光很早就会变得很硬,因此夏天我拍得相对较少。西湖夏天最值得拍摄的题材就是荷花了,不过荷花是最难拍的,如何从一大片杂乱的荷塘之中截取到一个具有画面感的局部,是非常考研摄影眼的,所以拍荷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构图的手段,拍到了也会很有成就感。
捌月

2021年的酷暑把一些植物早早地烤焦了,当时看到这只蜻蜓,都有点担心它会不会烫脚。红色和金黄已经非常地跳跃,我又把背景换成了蓝色。对一张照片的处理,除了灰度,色彩也是很难的一点。所以我希望用高饱和的对比色来训练对色彩的把握能力,这方面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玖月

还是六月份拍摄的那个桥洞,不同季节的不同阳光角度,让同一个场景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现。桥洞、倒影和水面的光影组成了一张弓、一支箭,两只鷿鷈仿佛在雾气的掩护下匆匆逃离。后期处理时,在近处合成了当日同角度拍摄的另两只鷿鷈,希望让画面更有远近层次和故事性。
拾月

曾经几次看到曲院风荷的这只小翠停在“曲渡清波”亭的飞檐顶上,都是没来得及拍好就飞走了,这次终于有机会抓拍了下来。它伫立檐尖,时而望空远眺,时而俯首凝视,小小身姿,却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气势。一幅画面的核心,不在于其所占的比例多寡,元素再小也可以成为视觉焦点。
拾壹月

西湖的秋天是我拍摄频率最高的季节,因为日出晚了,不用起得太早,天气不冷不热非常舒服,整个十一月几乎每天早上都在拍。这是孤山脚下的一张椅子,每天面对着西湖,经历着四季轮转,花开叶落,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这几年拍西湖,绝大多数用的长焦,这是极少数的广角片之一。
拾贰月

这几年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这里也已经沦为了“打卡点”。记忆中,最早这座建筑是空的,可以透过月洞门看到西湖和吴山,后来吴山上多了一座城隍阁,再后来这里被堵上,做了一个宣传西湖的大屏幕,最后变成了“承香堂”商店,而月洞门也重新挖过,却不幸被挖偏了,两侧楹联对圆心并不对称,这真是太逼死强迫症了。这次拍摄时突然灵光一闪:我何不把这恶心的商店拆除,让远处的湖光山色重现,让记忆中的场景恢复!这样的画面才真正体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处理视觉景观的精髓:所谓框景、借景、漏景、对景也。
十二月这张片子的后期是“造真”,现实才是“造假”,我们该有这样的认识。说到后期,顺便多说一句: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后期,那就无法在摄影上有所提升。这个话题可说的太多,以后有机会再开专篇讨论。
除了拍摄,2021年还初步尝试了制作一些教程,也在朋友力邀下开展了几次线上分享课和线下指导课,没想到受到了众多的好评,这也是始料未及的意外收获。将来我也愿意继续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分享给更多的人。
感谢这一年来在摄影道路上帮助、支持我的各位前辈和摄友,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