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阅读记录
(゜-゜)
1.
关于语言的对话无非就是关于逻各斯的逻各斯,这已经处于逻各斯本身之中,也即处于语言之中。若非如此,又怎么找到这条被称作语言的道路呢。9分。
2.
实存与根据的统一,根据作为非根据也即渊基。若是无法抵御住恶的深渊,又怎配谈论人的自由。海德格尔-谢林-埃克哈特。9.5分。
3.
如果把“根据”还原成“逻各斯”的话,这里所说的东西和SZ还是有很大的连续性。8.5分。
4.
啊哦,不记得说啥了,也看不懂希腊文。8分。
5.
提供了许多补充性的文本。8.5分。
6.
在1916年写完教资之后的短短几年中,海德格尔就几乎完全抛弃了他原本的理论范式,这种抛弃之彻底与果断不仅出于他本人的思想魄力,恐怕也是因为对他之前的金主天主教会积怨过深。8.5分。
7.
嘎子,听海叔一句劝,技术时代的东西都是虚拟嘚,你没有那么多的丰富的思,形而上学这水太深你把握不住。但是劝归劝,海叔我足球赛还是得看的。8.5分。
8.
阿甘本对GA 29/30的解读真不绰,建议把这部分摘出来多讲讲。另外也可以把这个看作是将海德格尔人类学化的一种尝试?8.5分。
9.
还是技术问题。8.5分。
10.
补标,有一说一,沃林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还是非常精彩的,只要他的读者对海德格尔一无所知。7.5分。
11.
真好看啊,但是郭靖的练级速度放在任何一个网络小说里面都堪称离谱。9分。
12.
就是报菜名,有些设想比如说未来主义者搞的配上触感的餐厅挺有搞头。很可惜的是,所有关于菜的讨论都避开了对味道的讨论,如题目所说的那样,它关心的仍然是“肚子”而不是“舌头”。7.5分。
13.
确实经典,行业必读了属于是。优点是足够全面,缺点是对于真正紧要的那些东西还是没有讲清。Kisiel的另一个优点是经常搞一图流。希望有人能给整个中译本。8分。
14.
蚌埠住了,过于真实。工人要为国家(指美国)想,我不下岗谁下岗。8分。
15.
开头就给整乐了,但读下来感觉还真不错,存在-真理-语言这个结构也很清晰,但后面突然开始i亲亲就把我整麻了,亲就亲吧咋还弄个《星际穿越》。怎么说呢,不是不能接受这种独创性比较高的写作方式,但还是希望咱能把文艺素养这一块抬一抬。8分。
16.
(;д;)一大半卷子都没及格,但好在考试过了。做题的时候真的很emo。2分。
17.
很阿美莉卡的写作方式,切入点很直观,但是内容很散,总有种东一脚西一脚的感觉,读的过程中也还有点意思,读到最后总有种“啊?没了?”的感觉。7分。
18.
好像在写作时间上和《秩序与历史》前三卷比较接近,《秩》里讲完古希腊以色列,这里可以接上希腊化和罗马。感觉沃格林对历史的分析在方法上颇有种“解释学处境的形成”的感觉。9分。
19.
读的时候感觉这本更像是历史学而非哲学著作,相比于现象学运动那种看谁比谁更加本源的竞赛,这种书读起来真是舒畅啊。8.5分。
20.
比较多的篇幅在讲英国,其他部分在铺垫,大的要来了。8.5分。
21.
马基雅维利,伊拉斯谟,加尔文。庞大的灵魂。9分。
22.
上半部分接着讲清教,下半部分里面的人我都没听说过,但仍然很好。8.5分。
23.
波舒哀、伏尔泰、维柯。9分。
24.
这本里面对于谢林和尼采的分析简直绝了我只能说。9.5分。
25.
很有趣的是,沃格林几乎在所有谈到孔德的地方都对他报以批判甚至鄙夷的态度,但在这里还是要感叹一下他身上那种先知般的卡里斯马。他搞的已经不是哲学而是政治了,这种“堕落”需要极大的魄力。9分。
26.
论文合集,有点失望。现在看来,道家政治哲学和基督教政治哲学颇能聊到一块去。8分。
27.
是个典了,但是感觉没有沃格林那么给劲。8.5分。
28.
和海德格尔早期的“哲学的观念”放一起可以做些文章。8.5分。
29.
从海德格尔和黑格尔来切入伽达默尔,具体内容没印象了。8分。
30.
呕唔,翻译太拉了。也没读明白。6分。
31.
耿宁先森写的比我预想的有趣很多,关键大概不仅是“良知”,更在于“致”。以后在国内申什么项目写研究计划书的时候可以引一点。9分。
32.
不是,这到底是根据什么原则来编的书?但随便吧,看了都忘记了。7.5分。
33.
与其他卷多有重复。8分。
34.
史料意义。8.5分。
35.
读起来蛮失望的,没有我想象的有趣,但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书的问题。8分。
36.
焯,这密度也太大了写的也太好了。9.5分。
37.
只能说作为汉语世界极少极少的布鲁门伯格研究,它的质量令人惋惜。7.5分。
38.
词条我加的,布鲁门伯格啊太有意思了啊为什么我不是搞这个的。9分。
39.
能读出点味了,但还是没有很懂,我的问题我的问题。提醒一点:研究早期海德格尔或者狄尔泰或者其他生活哲学的文本不要再引用“理论灰色,生活常青”这句话了,这是梅菲斯特开黄腔的时候讲的段子。8.5分。
40.
哦不,好无聊。6分。
41.
濒死体验-先验经验-纯粹经验,这个线索很有意思,幼年概念也颇有启发。但我仍然无法接受的是,把哲学放进人类学范式里面,真的没关系吗?翻译不太行。7分。
42.
从路德来讲海德格尔,把本真-非本真对应到路德神学,很有启发。但如此一来,海德格尔离神学是不是太近了?要如何拜访亚里士多德的位置呢?8分。
43.
没意思,算是英美对海德格尔的克黎榭。6分。
44.
讨论问题更集中了。Why Students of Heidegger Will Have to Read Emil Lask和Existenz in Incubation Underway Toward Being and Time两篇很有意思。9分。
45.
太多现象描写,分析也没有很深入。6分。
46.
我希望能从中看到更多和阶级有关的东西,而不只是伦理和环境问题。6.5分。
47.
相比于Crowe那本,van Buren对海德格尔思想资源的梳理要更加全面,不过主要还是侧重基督教这一块,结构上有些不太明确,但着实写的好。9.5分。
48.
没啥意思,讲的都是大家知道的。6.5分。
49.
Kisiel和van Buren联合编的文集,作者都是有名的老哥了,Oudemans,Krell,Kovacs以及Kisiel那篇很有意思,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伏尔皮那篇。9.5分。
50.
虽然说是代表作,但我觉得没有胡若望那本写得好。7分。
51.
感觉背后就是列维纳斯那句话:他人是我唯一想要杀死的人。应该是这么说的吧。但其实没看懂。7.5分。
52.
还是你孙哥厉害,那么早就整起了早期海德格尔。8.5分。
53.
不是,所以这个概率就是量子物理那个概率?真要搞量子哲学?7分。
54.
两页之内都能有术语译名不统一,真滴牛。可惜啊可惜。4分。
55.
极为强烈的自信。7分。
56.
我对歌德的印象是一个人脉极其广阔然后还有高额政府退休金的大手子,但好像人家一直都挺惨的。对于德语中的“生活”一词,歌德为其含义的丰富性贡献良多。8分。
57.
额,等书评。8.5分。
58.
萨氏学的东西还真是庞杂啊,感觉哪哪都能说一些,然后说的还不错。海德格尔的味道挺强的,除此之外还把奥古斯丁什么的也整了进去,还有些批判理论,但是没缝起来。装帧很好看,但是翻译很拉,太可惜。7分。
59.
原来席勒才是观念论后面真正的大手子。歌德是生活,席勒是精神。9分。
60.
感觉萨氏太强调两人的差异了,歌德体验而无须思考,席勒思考但超越体验。感觉可以精分一下。9分。
61.
全面而详细,但枯燥。好厚啊我要怎么带回家去啊。8.5分。
62.
要给2021年看过的书找一个封面的话,那就是这本了。10分。
63.
补标,大二看的。现在只记得伽达默尔拼命求理解求对话,而德里达自说自话。8分。
64.
啊,看不懂啊,德古好难啊。7.5分。
65.
啊看不懂啊现象学好难啊。7.5分。
66.
没有Kisiel编的那本好。8分。
67.
目前看到比较少的讲海对亚的研究的,但据懂的人说不能这么理解亚啊,搞不懂了。8.5分。
68.
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史料太多分析太少了。但这个磨坊主堪称中世纪懂哥,为了显示自己的懂宁可搭上性命,在今天大概是油管上宣扬地平说的大V那种。7.5分。
69.
史料太多分析太少。感觉“本南丹蒂”这个给阿甘本来写会比较好玩。7.5分。
70.
在世分析的路子,由此也回顾了思想史对肮脏的讨论,到后面转向伦理学部分颇为令人动容。出人意料的好。8.5分。
71.
治理-统治,安济-荣耀讲的够清楚了,但对于赤裸生命的生产这一点讲的不是很明。9分。
72.
就是Ereignis嘛是不是?但不得不说阿甘本找素材的功夫真厉害啊。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