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读书总结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坚持读书到现在,算是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读书计划。从2017年年初开始至2021年结束,五年时间共计读书245本,其中2019年读书最多,达到了60本,是因为2019年下半年裸辞在家,与书相伴。

翻看这五年的读书类型,纸质书148本,kindle64本,微信读书33本。微信读书主要是2021年将kindle搁置了半年的替代阅读,2017年上半年买回kindle,生怕只用来压泡面盒子,所幸已陪伴我读了64本书,回想买时所花的945块大洋,挺值。说实话,用微信读书比用kindle读书眼睛累多了,当然,微信读书也有其优势,首先没有基本的文字错误,而且一般情况下有最新出版的书。
说自己多么喜欢读书吗,并没有。只是因为坚持,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不可割舍的习惯而已。
2021年共计读书49本。其中微信读书23本,是因为年初参加了一个女性作者共读计划,选的都是比较新的书,图书馆不容易找到,索性就用微信读书了;纸质书22本,18本自己买的,4本图书管借的;kindle4本,今年竟然让kindle自动没电2次,惭愧惭愧。
2021年的阅读依旧以小说为主。在21本小说中,有非常喜欢的,也有读的很煎熬读完甚至不知所云的。印象深刻的小说有《百年孤独》、《四世同堂》、《名利场》、《使女的故事》、《白夜行》、《一句顶一万句》、《失明症漫记》、《罪与罚》、《走出非洲》、《张贤亮小说》、《棋王 树王 孩子王》。
读《百年孤独》,就像阅读一棵参天大树的纹路,随着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从根须到树冠,从表象到脉络,看到了生命的光怪陆离,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生生不息。
喜欢老舍是从《骆驼祥子》开始,读老舍先生的文字,有一种行走在大地上的感觉,你会看见花,看见草,看见生长的万物,没有装饰,没有渲染,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生命。读《四世同堂》,就像看一场群像戏,面对家国灾难,面对时代变迁,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道路,结局和过程都不乏是一场人生意义的思考。
《名利场》是两个姑娘的人生,也是我们很多人的人生。在世俗的环境里,自身存在和物质价值,道德和底线,面临和选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蝴蝶效应一样微妙。想起电视剧《俗女养成记》中,程嘉玲的俗气才是烟火气,俗的坦荡,俗的无所畏惧,不怕别人的眼光,没有假装,才是最舒服的存在。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从阿德勒哲学方面阐释,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和甘于平凡的勇气,才会每天活的乐呵呵。
《使女的故事》自不必说,同名美剧当时看的让人窒息,和《一九八四》、《我们》、《动物农场》反乌托邦三部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什么是存在,思想自由即是存在,《黑客帝国 矩阵重启》虽然是狗尾续貂,但是想想,也许我们的一切都是二元对立,类似0和1的存在呢。想象可以天马行空,现实也许更加疯狂,警醒还是有必要存在,不然我们和蚂蚁有何区别呢?
《一句顶一万句》是几年前朋友推荐的书,读来后悔没有前几年读。这是一个人和人之间聊得来和有的聊的故事,人生在世,总有几个能说的来的人,不管生活中的难题还是琐事抑或是一个自己觉得好笑的笑话,都愿意说和分享的人,这就是聊得来和有的聊,最根本的问题是存在的价值观一致。价值观一致时,就能成为无话不说的人,说一万句也不会烦,说一句也能领会其意。而价值观不一致时,讲一句都心累,讲一万句也是白搭。
《失明症漫记》展示了一场在失去视觉之后的生存方式,从互帮互助到兵刃相见,一个社会群体从无到有,将人性的赤裸裸和残酷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感叹,任何时候,拥有资源就拥有话语权,当然,任何时候,保持善良和同理心才是作为人存在的证据。
《罪与罚》是几年前买的书,一直搁置在纸箱子里,无意间翻出来,读了十几页就感受到了其魅力,从谋杀一个对社会青年有害的老妇人开始,不断反思人类的行为和道德,不断拷问存在和灵魂的意义,读完后掩卷沉思,对黑白灰有了新的定义。而同时也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沉所吸引,所以又入手了《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每年都会读两三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自我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2021年读了《非暴力沟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学》和《被讨厌的勇气》3本。《非暴力沟通》让人反思我们很大程度上的争吵不是因为当下事件本身,更多的是情绪的奴隶;《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学》是一场自我剖析,从表象到本质,很治愈的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大概是另一场人生观的重建,以前读过的心理学观点是你现在存在的样子是因为曾经的影响,而《被讨厌的勇气》重新定义了看待这件事情的方式,在阿德勒的哲学观念中,你是怎样的存在,是因为你现在的选择和行动所致,而人际关系是唯一的烦恼来源,当有了被讨厌的勇气和甘于平凡的勇气后,人生就不会患得患失,也就会活得更为轻松。
2021年读了6本纪实文学,在这个特殊的2021年读《血疫》,更是惊心动魄,人类是何其渺小的存在啊。《二手时间》让人感叹一个时代对一代人一生的影响,也让人窥见那个时代的存在方式。《罩袍之刺》自不必说,读来只能不停地感叹还能这样。《女性贫困》让我了解到在日本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她们待在网吧,不是因为沉迷网络,而是因为无家可归。《我的二本学生》是一个群体的无奈,读来深有感触。《无缘社会》讲述那些死了以后也没有人认领骨灰的人群,让人对这一存在进行思考。
历史方面,读了《南京大屠杀》,读完后最迫切的想法是有更多的人来阅读这本书,见证历史的血和泪。
《上帝掷骰子了吗》妙趣横生,可以说是读来大开眼界。读完《皮肤的秘密》和《人体简史》后,让我更爱惜自己的身体,人的身体和生命真是妙不可言。《你是你吃出来的2》是对一些慢性病饮食的科普,从人体细胞所需和病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饮食建议,在读完《你是你吃出来的1》的基础上,对饮食和营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讨厌喝牛奶的我,现在坚持好好喝牛奶,也许这就是读书最大的用处吧。
2021年读了7本散文,一直觉得散文就像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散而不乱,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成了人生的一串脚印。 读朱生豪的《醒来后觉得甚是爱你》和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不由地感叹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太有意思了,和情投意合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读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和《阿勒泰的角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趣味,生命的强韧。
2018年读《中国在梁庄》,感触颇深,今年读书会选书单时,便选了《出梁庄记》,结果读完后又忍不住读了《梁庄十年》,时代的洪流中,我们存在的方式和意义,重新定义渺小和伟大,理想和现实,生存和生活。

另外2021年在微信读书上听了《东国列国志》和《史记》的讲解版,对于一个读不懂文言文的人而言,听别人讲解故事的起承转合,也是一种乐趣,尤其在做饭和洗碗的时候。
2021年的读书告一段落,2022年新的一年依旧坚持阅读,希望读书类型更广,将手头那些大部头啃下来,2021年计划中的12本大部头,只读了其中的3部(惭愧)。所以2022年争取不买新书,读完手头囤的书,想想那本2016年买的《囚徒的困境》还一页未读,只能说惭愧啊。另外2022年,一定要读一些可以上手操作的书,而且要有所输出。
2022年,坚持学习,好好锻炼,希望能文能武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