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恢复写日记
今天回上海前在家翻到小学六年级时候的日记,虽然都是些流水账,但还挺有意思,每一天的小事和那时候的心态历历在目,遂重燃写日记的心情。
写日记这件小事,是从小学开始,一直写到了研一,到上海以后就没怎么写了。都已经写了这么多年了,早已成了习惯,甚至都不需要花力气坚持,怎么就停了呢?大概是智能手机太普及,每每有啥感触都能在各大社交平台随手发出,于里也没了整理每日素材的机会,也就渐渐荒废。长此以往,发觉自己长篇大论的能力好像日渐衰退,脑子里的东西都成了零散的。思维和大脑结构日渐深刻地被互联网影响和改造。读一本书,看一部影片,再也得不到一种系统深刻的体会,只在某些点上有一些感触,连一篇完整的后感或影评都写不出。这样太可怕了。再加上工作比较忙,闲暇之余的观影越来越变成单纯的消磨时间,用一部接一部的影视剧塞满那些空余时间,即使是当下产生的深刻体会也迅速被冲淡。
应当警醒!
先来定几条小目标。
一、写日记,少发状态。2022年朋友圈额度为三条,微博禁言(这个主要是因为微博上高智商人才太多了,都是逻辑大神,咱实在配不上在那发言),豆瓣不发情绪垃圾。
二、少刷剧,多读书。影视额度暂定电影30,电视剧12,不少于十篇观后感。书暂定每周至少一本,写读书笔记。
三、需制定年度详细计划和一个三到五年的长期规划,涉及方方面面,春节前完成。
今天的日记。
中午在家吃完午饭坐高铁回沪。午饭很好吃,肉丝炒藕、烧鸡(小草鸡肉香不柴)、大白菜烧牛肉…吃完饭麻麻送我到公交车站。高铁上看了会电子书,邓时代看到中美建交这段就看不太进去,然后困了睡了一觉,醒来看了会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一直很喜欢,和黑塞一卦的,自个儿一个脑袋在那思想,灵气,却又厚重,不会轻飘飘的。不知道有没有翻译到国外的,觉得不输那些思想家哲学家。回来取了快递,换了窗帘,吃了两个我在芭芭农场浇水兑换的橙子(有点梗),把交通费和通讯费发票发到所里(交通费还差两百)。晚饭蒸了几个红薯,吃完就在这扒开豆瓣写日记啦!一会儿去洗个衣服刷个碗,追一集雪中焊刀行,再看会书就睡觉啦!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