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推理小说阅读笔记
拖延症患者来补一个虽迟但到的2020年的推理小说阅读总结。实在是因为这一年读到的优秀推理小说太多,不作一个梳理和记录有点辜负这场阅读盛宴。2020年真是推理小说特别是本格阅读的丰收年啊,好到很多佳作难分伯仲,选年度十佳都觉得非常纠结。每一个档级排名不分先后,仅按个人喜好进行排序,以下为个人的年度值得一看的推理小说:
一、五星推荐——2020年度十佳
(一)长篇
1.《燃烧的法庭》
超级爱的一部!所有的点都击中我!不可能犯罪加上女巫、黑魔法和哥特风,神秘气息和奇幻色彩,简直完完全全我的菜。线索又给得非常公平,故事余味悠长,纯正本格推理,毫无疑问的佳作。两个不可能犯罪诡计:转世女巫穿墙而过、地穴木棺尸体不翼而飞,加一个精神分裂的自以为是永生女巫的毒杀案(第一次见到侦探式人物大揭秘时被杀,卡尔厉害了),结合被称之为“燃烧的法庭”的处置女巫的背景,非常精彩。解答时发现伏笔和线索无处不在,基于逻辑推演的唯一性锁定还是很让人信服的。最后一章有一种惊天反转的心惊感,但仔细回想,仍会觉得线索一直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感觉和《九号秘事》里的女巫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的很喜欢。
2. 《第七重解答》
至今为止看过的霍尔特最优秀的作品,毫不犹豫给五星。光是彼得•摩尔的叙述部份就已经足够惊艳,不愧为不可能犯罪的经典之作。虽然结局已经通过不断给出的线索猜到,但解谜部份也是太迷人,夫人的自杀疑云,乐师的消失又出现,秘书和魔术师的同一时段被杀,与彼得•摩尔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呼应,加上伦敦深夜瘟疫医生的哥特风,环境气氛诡计俱佳,却无此类小说拖沓啰嗦的臭毛病,真是精彩绝伦的反转杰作。 不可能犯罪爱好者一定要看。
3.《第四扇门》
个人非常偏爱的霍尔特的一部杰作,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广获好评的《第七重解答》。酣畅淋漓,是不可能犯罪和魔术(幻术)的完美结合。一桩自杀、两桩凶杀、一桩杀人未逐,一桩意外,涉及的所有不可能犯罪的解答也十分合理,直到最后还有反转,全程高能不断,读来非常过瘾,让人很难相信是霍尔特的处女作。幽灵、两个亨利、招魂术与对逃脱术大师胡迪尼的执着热爱,让整个故事反转不断,直到最后竟然是线索全部给完,再探索谜底合理性的挑战模式,图威斯特博士姗姗来迟,那个第四扇门的诡计真是利用视觉误差制造的精湛幻术。
4.《13 67》
精彩绝伦,五星奉上。非常纯正的本格推理,采用反向年代记的方式,塑造了关振铎和骆小明这样的香港警察形象。六个警察故事,浓浓的港风和时代印记,无论是人物还是诡计,每一个质量都很高。个人最喜欢的是《最长的一日》,在意外性上非常突出,诡计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优秀。另外几篇也各具特色,《黑与白之间的真实》用近乎神迹的破案方式破解了一个富豪家族的恩怨情仇,《囚徒道义》一幅香港帮派斗争的画卷,《泰美斯的天秤》让人重回香港警察故事里最精彩的反转瞬间,《Borrowed Place》从英国人回香港廉署工作遭遇的绑架案中看到警队腐败,《Borrowed Time》重回60年代的香港风云。从2013年回溯到1967年,港岛最激动人心的警察故事,仿佛回到了最辉煌的港片时代,应该是个人看过的陈浩基最优秀的作品。
5.《消失的13级台阶》
一本非常扎实的推理小说。一个人涉嫌犯罪者从生到死,要经历司法审判中的13个台阶,与失忆的死刑犯突然想起来的案发中台阶印象相呼应,这既是帮他翻案找到真相的台阶,更是一个人被剥夺生的权利的台阶,寻找这个台阶就是在寻找法律对于犯罪者的作用和意义的过程。故事讲的是一个即将退职的曾经执行死刑的管教官和一个刚被保释的杀人犯,一起联手为一个疑似被构陷者的死刑犯查找真相,其中调查的案件和保释者陈年的旧案阴影始终一明一暗,抽丝剥茧的过程非常精彩。书中探讨了刑法和死刑制度、犯罪者重回社会、受害者家属的伤痛如何止息、以杀止杀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最后找到真相前见到不动明王真是神来之笔,虽然收尾技术上有点小瑕疵,并不影响这部作品的优秀。
6.《溶于雾中》
意料之外的超给力的推理小说,对这个作者也不甚了解。没有想到诡计很出色,难得的是几个连环诡计都保持了较稳定的水准,密室的设置也很有想法,虽然没有骗到我(狗头),但意外性上很让人满意。这个故事非常适合影视化,大美女们争奇斗艳,工于心计,迷雾重重,一定非常精彩。唯一的缺点是对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了,大美女们都沦为了工具人,但仍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小说。
7.《白光》
作为连城三纪彦的忠实粉丝,这部作品是我私心所爱。虽然豆瓣评分不算高,但在我心目中可以打五星,依然延续了他作品中特有的细思极恐、寒意彻骨、余韵悠远的风格。不愧是连城,把一个涉案人员相对单纯的杀童案写得跌宕起伏,反转不断,作者最擅长的身份倒置和混乱用在一个貌似老年痴呆的老人身上,与几十年前战争时期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犯下的杀童案互相映照,亦真亦幻,回忆、愧疚、痛苦、执念全部以白光的意向来贯穿,院子里的凌霄花垂下了赎罪解脱的枝条,可惜仍然无法阻挡心中汹涌的恶意,全员恶人的设定非常带感,悬疑感和恐怖氛围极佳。战争对人的永久创伤,如花朵般脆弱的情感,无法遏制的恶念和自毁,真的非常连城风格了。
(二)短篇
8.《变调二人羽织》
精彩程度让看完电子版的我迅速下单买了一本纸质版。非常不错的短篇集。全书几乎所有故事都和杀妻(夫)有关,正应了“结婚十年,什么动机都合理”的暗黑。五个各具特色的推理故事,风格凄美,诡计优秀,反转给力。《变调二人羽织》把白鹤的意象与声名狼藉的落语家破鹤告别舞台演出采用二人羽织形式结合起来,结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东京的某扇门》不啻是双向车道交通拥堵下的不可能犯罪的构思过程;《六花之印》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杀人现场的移动诡计颇为惊艳,且两个不同时代却内核相同的故事交织进行的紧张感渲染得极好,在意外性上堪称典范;《莫比乌斯之环》是一对演员夫妇的相爱相杀过程,叙事的悬疑感让人难分对错,直到最后才揭晓答案,阅读体验很好;《依子的日记》真是反转又反转,用女性视角把一个嫉妒的丈夫的扭曲变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9.《鼠之夜》
连城塑造的那些大正年间凄美的女性群像久久在我心中无法抹去踪影,以至于看他的其他作品,不由自主会带上滤镜,但这部确属上乘之作。五个短篇故事,却有不同的惊喜。《鼠之夜》的身份反转和杀死的尸体还活着的诡计颇让人惊艳;《两张脸》里画家梦呓般的双重杀人充满迷离气息,最后却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来自过去的声音》布局巧妙,用赎金付赎金才解释了一切不合理;《化石之匙》是关于一个残疾小女孩的故事,背后是在残酷世界里相信爱的坚持;《奇妙的委托》感觉相对一般,但也在水准之上。
10.《赤色博物馆》
这部作品让我认识了大山诚一郎,这年头还能如此认认真真地坚持纯本格推理,真的非常令人尊敬。讲的是一个被称为“赤色博物馆”的存放犯罪档案的犯罪博物馆里,仅有冷若冰霜人际能力为零的大美人馆长和犯错小警员助理两人,都是被警队边缘化的人物,却通过犯罪档案里的蛛丝马迹,发现陈年旧案疑点进而破案的故事。《面包的赎金》应该是受森永格力高案的启发而写的案子;《复仇日记》在嫌疑人范围极小的情况下还能有反转之反转,难能可贵;《直到死亡将共犯分开》真的证明了共犯是比配偶更长久的陪伴;《火焰》则用了难以辩认的尸体来制造了核心诡计;《追问至死》是一个只有日本人才会有的脑洞的杀鸡用牛刀的故事。总体上,前四个故事都非常不错,线索清晰,推理严谨,逻辑缜密,非常推荐。
二、四星推荐(值得一看)
1.《皇帝的鼻烟壶》
卡尔的又一部佳作。一个说破了之后非常简单的心理误导诡计,却写得一波三折,高潮不断,非常精彩。最后的结局也完全出乎凶手意料,可谓人算不如天算。动机有点像阿加莎小说中常有的暴戾老妇人的前尘往事,过程中的线索也在不断铺陈,因为作者对其他嫌疑人的着墨实在不多,形象塑造上比较单薄,使非A即B的凶手锁定显得更容易。算是一个简单直接却精准有力的故事。卡尔好像对美貌女子的头脑颇多成见啊。
2.《至死不渝》
霍尔特说这部作品是他的启蒙之作,确实具备这个实力。 “子弹穿过帐篷射向他,他说既然墙上有弹孔,那就根本不算密室”,装成占卜师的被害人顺嘴的一句话,成为揭示密室谜底的关键提示。菲尔博士系列,两个精彩的时间差密室,无论是用投币电表造成的开灯诡计,还是利用人的视觉认知误差的弹孔诡计,都解答得让人服气。全书围绕着漂亮女孩子到底是不是蛇蝎美人,深爱他的悬疑剧作家和读者一样左右摇摆。至死不渝的主题,由于男主自始至终在两位女士的情感游移中显得不够诚恳。凶手藏得很深,到结局才发现其实早已给出线索。缺点是文本上不够通达,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锅。
3.《狂人之屋》
霍尔特较近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诡计的完整性,以及其中草蛇灰线的罗曼史,都带有强烈的古典黄金时代的阿加莎风格。一个仿佛受到诅咒的家族,一个不能被开启的房间,一具死而复生的尸体(我深深怀疑这部分的灵感来自卡尔《燃烧的法庭》),这一次不再延续谜面华丽解答弱鸡的惯例,给出的不可能犯罪的解答合情合理。尤其是关于火的诅咒,给出的解释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让人觉得只能这样解释才最合理。整个故事完整性比较强,看得出构思上的系统性, 在人物上图威斯特博士线和私人侦探线同时进行,又互相印证和交织,主体案件逻辑清晰,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依然将读者带入迷雾之中。虽然凶手和动机并不难猜,仍然不失为一部相对成熟的作品。
4.《达特穆尔的恶魔》
又是一部我的菜!隐形人、女巫、黑魔法、无头骑士……无处不在的流言蜚语和神秘传闻,这本书塑造的古典氛围我真是太喜欢了,时不时让人想起阿婆笔下的英国小乡村,最神奇的是男演员妻子海伦的故乡是托基!不知道是不是致敬阿加莎的一点小心意呢。就线索的公平性来说,铺垫得很不错,故事也讲得很好,人物形象的塑造让人印象深刻。被日本新本格繁复匠气的诡计伤到过,就觉得不可能犯罪的诡计解答如果能像这部书一样,做到既简单实用有效又意外性强,就很高级了,less is more同样适用于推理小说。
5.《幻影小巷》
非常精彩的浓墨重彩的一部。谜面很华丽,可以回溯过去和预知未来的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的小巷,卖葡萄的老人和红衣女,神秘的男爵情事,消失的绝美女子,承袭了霍尔特一贯的奇幻色彩,虽然到中期已经锁定凶手了,好在解答也还算令人满意,惊悚元素、反转、诡计都在基本水准之上。一直觉得伯恩斯是致敬福尔摩斯,图威斯特是致敬菲尔博士。以伯恩斯系列来说,跟其他几部宏大谜面弱鸡解答的不靠谱相比,这部算是可以的。
6.《佩内洛普的网》
书名相当有意思。 故事线整体很流畅,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诡计,都是久违的浓浓的古典黄金时代风格,从死人复活打破一切平静再到冒牌货质疑,再到自杀表象,相当阿加莎了。用蜘蛛网作为不可能犯罪的道具很别出心裁,诡计可以,人物的逻辑也能自圆其说。一个非常合格的纯本格故事,值得看。
7.《隐形圈》
借用亚瑟王传说的孤岛模式案件。整体上还是很流畅的,致力于不可能犯罪和意外性的故事。有一个很吸引人的谜面:一个传闻中亚瑟王遗址废墟上建立的城堡中,邀请众人来欣赏一场不可能犯罪的主人如预料般死去,密室状态下的尸体上还插着不可能被拔出的作了记号的石中剑,窗户上的栅栏因为剑柄体积不可能伸入。每一个被邀请的客人都被赋予一个亚瑟王故事中的角色,被疯子追杀的暴风雪山庄感渲染得尤为出色。诡计的解答还是能自圆其说的,凶手的意外性也不错。
8.《求生无门》
我觉得这部非常有风格,很连城,介于恐怖小说和变态小说的风格之间,又加入了叙述性诡计,虽然情节非常怪异,但最后还算能自圆其说。全书都充满了心理不正常的呓语感和妄想感,死了七次的男人最后如何自我拯救,成了贯穿全文的核心悬念,在整体惊悚气氛的营造上还是相当成功的。阅读体验上来说,意外性不缺,头皮发麻是常态。
9.《玻璃之锤》
书名真是核心诡计的最好泄底者。整体上,从本格角度,密室诡计设计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从女律师寻求案件真相而找密室专家帮忙和犯人走上犯罪道路实施计划两条线来叙述,最后通过双线汇合来揭露真相,是一部本格和社会派都水准以上的作品。醉心于看护猴和看护机器人这种设置的,真的只有日本人无疑了。
10.《喜鹊谋杀案》
一个古典黄金时代推理小说的内核之外,包裹了一个现代版本的推理,这在推理小说创作形式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创新。推理小说家的小说的解谜部分,和推理小说家之死的解谜,双线并行,在诡计处交织,非常巧妙。字谜、人名、摩斯密码,每一个埋下的线索都有回应,每一句闲谈都暗藏玄机,让人觉得回到了马普尔小姐的圣玛丽米德村,又似回到了现代神夏的伦敦。虽然谜底在意外性上显得过于刻意,但我还是对这样的创意真心激赏。
11.《十九年间谋杀小叙》
有个最赞评论叫"雪穗登上了东方列车"把核心故事概括得淋漓尽致,根据朱令案化写的小说,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前两部分非常好,特别是第二部分关于文秀娟的过去,简直有种毛骨悚然的惊艳,可惜第三部分不够理想,凶手就像路边捡来的,伏笔和线索埋得不够,嫌疑人画像极其模糊,到最后感觉其实谁都可以,真相的动机难以服人。当然诡计还是不错,塑造的文秀娟的形象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作者的文笔、气氛渲染和悬疑设置都属上乘,只是呓语般的内心活动过多,稍有点影响阅读体验。综合来说,是一本好的小说。
12.《月光森林》
完全没想到是高于预期的一本书。虽然有融梗白夜行的话柄,这部作品最令人赞赏的是文本形式和故事框架上作的创新探索,作为国产推理小说来说,难能可贵。八个独立小故事,处处都有主人公的影子若隐若现,最后是首尾呼应的反转结局。草蛇灰线中的伏笔汇聚成一个悲伤的故事,单纯的恶意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个人的那点私心和小恶,更可怕的是不自知。
13.《沉默的巡游》
我爱的伽利略汤川学系列,这部里的汤川教授颇有加贺恭一郎的风格,耐心细致的街坊走访中寻找蛛丝马迹。整个故事颇有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意味,新颖的是做案手法上的组合,既结合了神探伽利略一如既往的物理学诡计,致敬了犹大之窗,又在结尾处反转又反转,称不上惊艳,但那个味道还是回来了。动机上很日式,恶人自有恶报的主旋律一直回响。
14.《恐妻家》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仍然是伊坂特有的奇思妙想和温情脉脉,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也许get不到。专业杀手和妻管严,一组多么矛盾却又化学反应十足的组合,却愣是演化为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不乏让人忍俊不禁的片段,比如半夜回家怕吵醒妻子选择的最佳食物(鱼肉香肠)、在儿子学校和美女老师对话时和妻子的电话、取悦妻子的说话之道……细腻真实又很好笑。要想家庭和睦,还是要让妻子保持愉快心情,真是至理名言。一个杀手也有如除黄蜂窝般渴望守护家人的最温柔的心。
15.《克莱因壶》
这部小说应该算是科幻推理的范围,科幻成分大于推理成分,最值得respect的是它的前瞻性,竟然是1989年的作品,还要什么自行车。虚拟现实与悬疑的完美结合,结局尤其赞。
其他还有像连城的短篇《无颜的肖像》,那多的《骑士的献祭》,东野的《祈念守护人》,桐野夏生的《异常》等等,都有一定的可读性,在某些角度都可圈可点,令人难忘,但限于篇幅,就此略过。
好喜欢这丰收的一年,希望明年能继续看更多的优秀推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