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无能
一个词,就能描述出劣质的感受;几段话,也道不出真正宝贵的感情——语言的无能
许嵩的采访
看到一段许嵩的采访截图,内容如下:
问:黄龄唱歌好还是胡夏唱歌好?
许嵩:我前面说了,音乐的好坏是很主观的。
问:那么,在你主观看来,黄龄唱歌好还是胡夏唱歌好?
许嵩:这样,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以前有个樵夫在深山里砍柴,遇到一只虎,他就夸虎,你是百兽之王你最强大。然后虎就放他走了,没吃他。
走着走着又遇到一只狮子,他又夸狮子,你是百兽之王你最强大。然后狮子也放他走了。
走到河边,他遇到一只小虾,他问虾:你怎么个头这么小啊哈哈哈?虾听到后立刻变成了一只巨虾,从水里跳起来把樵夫吃掉了。
问:你的意思是,黄龄和胡夏就像是老虎和狮子,唱功都很强大,难分谁是王者?
许嵩:不,我的意思,别问虾(瞎)问题。
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上面的对话存在“一对认知矛盾”
- 提问者的认知:“音乐,是为欣赏者服务的”
- 许嵩的认知:“音乐,是创作者的情感抒发,虽然允许欣赏者参与,但绝不为讨好欣赏者”
在提问者的认知下,因为“音乐是为欣赏者服务的”,所以我们应当评价音乐、评价歌手;在许嵩的认知下,因为“音乐并不是讨好欣赏者的工具”,所以音乐不存在“评价”。
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就看到了这一点。
但有趣的是,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提问者都试图“忽视许嵩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并将许嵩的认知扭曲、转变为自己的认知——幸运地是,许嵩是清醒而聪明的,他识破了这个规则。
这样的过程,可以被视为:认知的战争。
其实,世界上一切的争斗、攻击,都可以追根随源到“认知的战争”。科学结论、心理学技巧、催眠技术、伦理道德、文学技巧、“情商训练”——本质上都是“认知”的武器。
「特朗普的认知战争」
想起特朗普与拜登2020年底的选票争夺战,特朗普前半程票数领先,于是他在票数未统计完的情况下,直接宣布“自己胜利了”——表面上完全忽视了“客观事实”,实际上是利用了催眠的技术,让大家形成一种扭曲的认知。
即使特朗普并没有赢得大选,我们的印象中他的“票数也曾超过拜登”、特朗普背后的民意也很强大、选举过程确实发生过反转确实有可能存在作弊。
——这就是特朗普利用“认知战争”取得的胜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