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荐一部很高级的片子
现在是星期天早晨八点半,我来推荐周末的片子,显得有些晚了。不过周末复周末,周末何其多,这个周末看不成,可以留着下个周末看。

今天推荐的这个片子英文名叫《The lost daughter》,网上翻译各种各样,我比较喜欢豆瓣的这个,《暗处的女儿》,因为它的意思不太明确,足够含糊——你没法根据这个片名确定女儿的状态,她(其实是她们,所以叫《暗处的女儿们》会更好一些)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上?还是只活在女主角的想象里?和女主角仍有联系?还是已经不相往来?这和片子里隔着20多年缥缈不清的母女关系是一致的,和片子兼具写实与抽离的风格也相得益彰。 基本上我推荐这部片子的理由全在上面这两句话里了。它把女主角放置在陌生的环境里,这个环境里的点滴勾起她20多年前的回忆,这些回忆像线圈一样将她团团缠住,缠得她透不过气来。我们妄图通过她对周遭环境的反应来揣测她的情感经历,但最后发现这是徒劳的,因为她本人都无法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换个简单一点的说法是,导演试图帮女主角自圆其说,让观众理解她、原谅她,最后失败了,因为女主角并没有值得原谅的地方,她就是不会直面生活困苦、不会尝试去解决难题而只想着不负责任地寻求个人自由的那么一个人。具体表现在她年轻时对待女儿和家庭的态度上。这里涉及剧透,就不展开了。 这就是这个片子的最大魅力所在:看似导向明确,其实是错的;一切云山雾罩,其实表意又很清晰。或许你看得云里雾里,但却很明显每一帧都看懂了。总之,很高级。
生娃是对自由的莫大束缚,带孩子真的是太痛苦了。看这个片子的过程中我无比清晰的感觉到,对孩子的爱是这世上最大的道德正确,每一个真正带过娃的人,撕开虚情假意的表面,用最真实的话语表达自己带娃的心情,恐怕就是影片中女主角年轻时的状态:表面笑嘻嘻,心里妈卖批。所以我批评她虚伪,指的是她年老时的虚伪,因为她明明年轻的时候做出了合乎心意的决定,老了之后却又用道德正确来批判自己,这是一种隔着岁月的二皮脸。知识分子最爱玩这一套。

目前这部片子已获得今年金球奖最佳导演的提名和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剧本奖。凭我个人的感觉,今年奥斯卡可以拿个最佳改编剧本奖。 最后说一下导演,马吉·吉伦哈尔,她以前是一位女演员。大家对她印象最深的应该有两点,一是她曾经演过诺兰导演的《黑暗骑士》里布鲁斯韦恩青梅竹马的恋人瑞秋,二是她有个又帅又能演的弟弟杰克吉伦哈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