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DJ
查看话题 >《“我不知道该练什么……”——学音乐,到底该学些什么?》
刘陆伟“释乐系列音乐学习类文章”之 《“我不知道该练什么……”——学音乐,到底该学些什么?》
文:刘陆伟(唱作人、音乐制作人、释魂乐队吉他手、录音混音师)
经常会看到有人抱怨“不知道该练些什么”,很多人在学了怎么认六线谱、学了一些基本的演奏姿势、弹了一些简单歌曲之后,水平就停滞了,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往下走了。要解决这个困惑,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学琴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学习些手上的演奏技巧,还是想对音乐本身有个更深入的了解、提升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是会鹦鹉学舌弹下来几首自己喜欢的歌就可以,还是想要创作音乐,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对于音乐学习来说,最核心部分的应该是对于音乐听觉的培养,但这恰恰是大多数普通的音乐教学所忽略的。尤其是乐器类的教学,大部分只是在教一些手上的活儿而已,学生并不是很理解自己弹的东西是什么,很多人学了很多年的乐器,只是在学视奏和演奏技巧,并不理解自己手里演奏的东西有什么乐理上的意义,对音乐本身缺乏深入的感知和认识。如果想要自己创作,就会发现脑袋空空、困难重重。 国内把音乐听觉训练类的课程叫做“视唱练耳”,但我认为“练耳”应该放在“视唱”之前,“视唱”只是“练耳”的辅助手段。先说说视唱是什么:看到一份陌生的乐谱,能够准确的把它唱出来(如果使用乐器演奏出来的话就称为视奏),这包括音高和节奏两个基本方面,一段音乐旋律的本质,从纵向来讲是音程的变化,从横向来讲是节奏的变化。对于音程,你首先得知道比如纯五度是什么音响效果,你得经过大量练习后建立起了对于纯五度的内心听觉,这样当你在视唱时遇到一个纯五度的音高变化你才能把它唱出来。对于节奏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首先要进行音乐听力训练,在对音程和节奏的音响效果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之后,视唱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那对于乐理又该如何看待?我认为,乐理是前人对音乐规律的总结,是和感性的声音相对应的理性总结,是帮助你理解、记忆、记录、分析、创作音乐的工具。关于乐理是否重要,又有很多以讹传讹的说法,有些人乐于把“某某知名音乐人声称自己不懂乐理”作为“乐理无用”的理由,这种观点又是典型的逻辑缺失。首先,专业的音乐人里,懂乐理的肯定比不懂乐理的多得多;其次,一个音乐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我们这里讨论的是音乐水平而不是名气和商业价值;再次,他可能确实就是万中无一的音乐神童、音乐天才,而你未必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把它记录下来,“固化”成视觉上的符号,人们很难去进一步对它进行分析。乐理啊、记谱法啊、读谱能力等等,就是这中间的桥梁和工具。也许对于极少数音乐天才来说,可以省略掉中间这个桥梁,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还是必要的。懂点乐理肯定要比不懂好,懂得多点肯定要比懂得少好。 不过现实中大部分教学机构和老师,教乐理的方式其实都有问题:把乐理和声音割裂开来,把乐理纯粹当成一种书面知识来讲,无怪乎很多学生觉得学习乐理很枯燥乏味。如果你只是看看乐理书,死记硬背一些术语和概念,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关键是要建立起乐理和你的音乐听觉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乐理只有落实在听觉上,内化为你的音乐听觉,才有意义。下面我用一种通俗的比喻来更进一步说明: 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可以理解为要建立起“耳”、“脑”、“嘴”和“手”四者之间的联系。 “耳”,指的是对于音乐的音高、节奏等基本构成要素的感知能力、分辨能力,也就是音乐听觉的建立。 “脑”,指的是对音乐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即乐理、和声、曲式、配器等理性层面的知识,以及读谱(五线谱)、记谱能力等。 “嘴”,指的是用你的嗓子来再现音高和节奏的能力,我们所说的视唱能力就包含在其中。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比如,当别人给你播放了一段旋律后,你如何向外界证明你是真正感知到了这段旋律呢?只有你能把它的音高节奏准确地唱出来,我们才能认为你是真正感知到了它。 “手”,指的是对手中乐器的掌握的熟练程度,一方面是对各种演奏技巧的熟悉掌握,一方面是对音符在乐器上的排列位置的熟悉程度。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希望最终能够通过乐器来再现你所听到的音乐,或者你自己内心听觉里的音乐。 其中“耳”是一切的核心。“嘴、手”(演唱、演奏)是最显性的,最容易被大众直接感受到的,也是普通的老师和学生最看重的,“脑”是联系起“耳”和“嘴、手”之间的桥梁。但是由于“嘴”和“手”是最显性的、最容易被大众直接感受到的,所以比较急功近利的音乐学习方式,基本上只是在学这块的东西,而忽略了其他内容,这就会导致很多人学了半天音乐,其实只是在鹦鹉学舌,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弹的、唱的音乐是什么,甚至都没有透彻地去感知那些音乐,只是一个弹琴机器而已,生生把音乐学成了“体育”。
正规音乐学院所开设的课程,看上去也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很多的教学实践中,课程之间的联系被割裂开,教学方式僵化、教条、不够人性化,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自己在早年间学习收集国外教学资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意识到自己之前所受的教育的缺陷,它们让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我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一直希望能够把这些好的经验传给我的学生,还是那句话:在学音乐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少走弯路。或者说,在别人走弯路的时候你没有走弯路,这就是最捷的径。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保留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