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我则兵临城下,留下我则固若金汤
2022-1-10 思维观察员 第329篇 【观察思维 | 记录思考】

01.
在《战国策》秦国篇里,记录了一则苏代给甘茂谋取齐国高官的故事。
话说秦昭襄王刚即位,甘茂就遭到了向寿等人的谗毁,不得不逃离秦国去齐国。
他出了函谷关,在路上碰到了纵横家苏代,两人聊了起来。
甘茂问苏代听过江上女子的故事没,苏代摇了摇头,甘茂讲到——
说在江上生活的女子中,有一位因家庭贫穷而买不起蜡烛。 其他女子一起商量着想把她赶走。 这个女子准备走时,对其他人说: 我因为没有蜡烛,所以常常先到,为大家扫屋铺席多干活,你们又何必吝啬墙上的那点光亮呢? 共享一点于我,这对你们又有什么损失呢? 反而对大家都是有益的,为何非要赶我走呢?’ 于是,其他人经过商量,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把她留下来了。
甘茂在这里利用江上女子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利弊权衡的推理,于家贫的女子而言:
要么留下我,我给你们扫屋铺席 要么赶走我,你们自己扫屋铺席 或者留我,或者赶我 ------------ 扫屋铺席,或者我干或者你们干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扫屋铺席”是杂活,能不干就不干。
如果自己不干,共享光亮给她来干 如果她没蜡烛,她就多干些活弥补 ------------ 允许她分享光亮,自己就能少干活
说了这个故事,甘茂回到了自己的处境,讲到因为自己无才无德(自谦),所以被秦国驱逐,但自己愿扫屋铺席多干点活,不愿离开庙堂。
苏代听后,许诺给他谋个高位。
02.
等苏代到了秦国,见了秦王,寒暄了一番,说到了甘茂。
苏代:甘茂是贤能之士,他家几代人都受秦国重用。 从崤山到溪谷的秦国疆域,哪儿险要哪儿平坦他都了如指掌。 万一他在齐国受重用,联合韩、魏,来攻打秦国,这对秦国不利。 秦王表示认同,询问怎么办? 苏代建议: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聘他回国。 一旦他回来了,就让他驻守槐谷一带,终身不得离开。 天下各国又能凭借什么来攻打秦国呢?
这里苏代给秦王设置了“假两难”,考虑到甘茂熟悉秦国地形:
要么驱赶,则他可能携齐、韩、魏攻秦 要么重用,则他可以驻守防止他国攻击 或者驱赶他,或者重用他 ------------ 或者被联军攻打,或者能固守疆土
即便是傻子也会选择避免挨打,守卫国土。
假两难推理,实际上只有一个选择——题设者想让你做的选择。
秦王采纳了苏代的建议,给甘茂上卿之位,派人拿着相印到齐国去迎接他。
但是,甘茂推辞不去。
03.
苏代给秦王说完了之后,转身又去了齐国。见到了齐王,便说起了甘茂。
苏代讲:甘茂是贤能之士。 秦王给他上卿之位,拿相印来接他,但他感激大王的恩德,就拒绝了秦国,他只愿意做大王的臣子。 现在大王要怎样礼遇他呢? 如果大王不挽留,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 凭借他的贤能,如果让他返秦并统率秦军,这对齐国来说就难以对付了。
同样的套路,苏代又给齐王来了一出,考虑到甘茂的贤能:
要么重用,则他感激你,他的才能为齐所用 要么冷落,则他返秦,统领秦军会威胁齐国 或者重用他,或者冷落他 ------------ 或者用其才能,或者遭其威胁
即便再笨也不愿遭受威胁。若既能避免威胁,还能得一贤能忠臣,何乐而不为。
被套入假两难的人,就只会有一种选择——顺从题设者意图的选择。
齐王满心欢喜的答应了,随即拜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了齐国。
如此,苏代实现了对甘茂的承诺,为其谋得了庙堂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