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为什么会放大别人的缺点?
和他们内心的不安有关。 回避型依恋的人通常对自我价值的评价是比较低的,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时不时会感觉到自己配不上对方。 因为本能的把自己降低了一个位置,从而使得他们的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理所应当,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必然会通过一些方式去获得安全感。 大家可以猜猜看是怎样的方式? 是索取另一半的陪伴和关心?是通过争吵的方式来获得对方的耐心回馈? 很遗憾,这都不是回避型会采用的方式。 他们会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获得内在的安全感,也就是题主指出的——放大别人的缺点。 稍微偏安全型或焦虑型的人,获得安全感的方式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哪里缺就往哪里补”,因为我和你相处时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会想方设法来从你身上获取安全感。 就好比有很多女性喜欢把恋爱当作自己的精神粮食,弥补自己原生家庭中缺爱的创伤,渴望从另一半身上获取她们童年缺失的安全感。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但在回避型的脑回路里面,自身缺乏的安全感,是不会从他人身上索取的。 这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独立性很强,不习惯依赖别人。 在他们的认知里,不依赖也等于不期望。 既然我没有安全感,我自己都是这样匮乏的人,那我又凭什么要求你会给我安全感? 所以,他们从不会把自身缺乏的东西,把这部分需求强加到他人身上,企图期望别人能给予。 你可以说他们在恋爱中活的很通透,丝毫不矫情不做作。 这也是很多人一开始会误以为回避型非常的懂事成熟的原因之一。 别忘了,我上面还提到一个点:回避型的人在恋爱中是很自卑的,时常会觉得自己不如伴侣。 那高低位的状态该怎么补救? 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贬低对方,也就是通过贴负面标签的行为,不断地挑剔对方,放大对方的缺点。 根据我的咨询经验,相比于普通的人际关系(朋友、同事),回避型依恋者在亲密关系中会放大缺点的概率更高。 当他们放大了对方的缺点,对方就没有那么高位了,在回避型的眼中也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这时候回避型才会认为自己和对方是在同等的位置的。 你我都差不多,没有差距,那他们的安全感就会回来。 这就好比假如你是一个考试只能考60分的人,把你置身在优等生的行列中,你看着别人动不动就考满分,会感受到非常的不安和自卑。而把你放在相同水平的人群中,你的同学也只能考60分,最多比你高一两分,你就会感觉到没有压力,比较有安全感。 回避型就是这种想法。 而且他们很多情况下,贬低别人的缺点是属于无事生非的层面。也就是说对方明明在某件事上没有这么差劲,但回避型就喜欢把小事放大评价,认为对方糟糕透顶。 这就使得伴侣和他们相处时,有口难辩。他们就是认定了你差劲,甚至胡乱给你安上贬义的头衔,让你有种“哑巴吃了黄连”的无奈感。 其实这种畸形的获取安全感的方式,更多时候是自欺欺人。 并且回避型一旦放大了别人的缺点,他们就会把控不好度,乱贴标签,最后很可能导致他们会瞧不起伴侣,然后想要分手。 原本仅仅是想要获得安全感,获得一个和对方等同的地位,到最后容易演变成我的地位反而比你高,你太差劲了,我要找完美伴侣,找一个比你更合适的人。 要我说,像焦虑型那样索取他人的方式也不对,像回避型那样自暴自弃的方式更糟糕。 真正能给你安全感的,只有你自己。 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 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 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然后把这种敌意投射成环境对自己的威胁。 无论是用“对伴侣好”的方式去弱化对方;还是用一副铠甲去包裹自己,装作强大,所以攻击别人,它们所带来的安全感都是虚伪的,甚至脆弱的不堪一击。 这样的做法,只会把不安感的原因归向外界因素。 而真正提升安全感的方法,是向内探索。 比如说即使得了60分,你也不必悲观。在诚实接受60分自己的基础上去思考,去努力,才能更有可能接近那个靠近100分的完美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