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我接纳
这段日子西安不是封城嘛,为了避免把人憋疯,除了本职工作外,我每天都会给自己找不少事情干。其中就包括,每天一篇的公众号文章更新,这还不过瘾,或者不饱和,最近我的短视频更新也很频繁,具体请查看微信视频号@阿鱼探长 和B站UP@阿鱼探长。
正常情况下,我的视频内容大概分为这几类:风景摄影、旅游VLOG、探长有话说、探长嗨歌。现在封城居家隔离,主要就剩下后面两种。这两种视频,就是我本人出镜,要么说一段想说的话,要么就K歌。
你如果还没有看过,那下面不妨先勉为其难欣赏一下:
昨晚拍了这段视频挺有意思,长镜头一遍过,连稿子都没有。我把这个视频转发给外地的朋友看。
朋友反馈,“挺好的。给你点赞。”
我回复,“自己回看了几遍,发现还是有不少口条问题,比如喜欢不自觉的嘬嘴。这个后面就得改。”
朋友接着回复到,“我是看不下去我发的,我听自己的声音都恶心,所以没有发。”
忽然听到这,我觉得诧异。但很快反应过来,因为之前我开始面对镜头时心里也会泛起的波澜。所以,我回复朋友道:
“你看你,说明你对自己还没有真正接纳。得向我学习,我胖到180我自己都能心安理得接受,觉得还不错呢。你得再挖掘出自己的能量本源。”
……当然是很相熟的朋友了我才会这么说。
我上面的视频你们也看了。
出于个人价值观,我本人出镜视频就是手机原相机,也不需要什么滤镜和美颜,你看到的就是如今的我真实的样子,嗯,180斤的我。我也不会因为要拍一个视频,还去洗头换衣服什么的……这种事情在我这里是我不可能出现的。
是因为我对自己的颜值或形象很自信吗?
当然不是。我对自己当前的形象有清楚的认识——咱不仅体重超标,肥头大耳,头发油腻,口条也有问题,爱嘬嘴,爱说“然后”,除此之外呢,我皮肤也不好,前些年青春痘就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一样,而且最近我还发现,不知道是因为长期不均衡侧睡的缘故,还是几个月前拔了智齿,或是上个月下巴掉了半个月,导致我现在还有点嘴歪……
你看,这形象问题,简直一言难尽。
就这,在当今这个颜值时代,居然还敢怼着镜头直拍,还敢一次次素颜出镜,可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啊!
说实在的,我还真不怕。
不仅不怕,现在的我心里一点涟漪都没有。
我清楚地知道,我发在视频号和B站以及抖音的视频,不仅会被我遍布大江南北的粉丝看到,会被公众号上仅存的42%的女粉看到,还会被我的发小、我的中学同学、我的大学同学、我的老同事们、我的父母、亲戚长辈、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叔叔大大等乡亲们都看到。
当然少不了有人会议论我的长相。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熟人会善意地调侃我怎么胖成这样了,陌生的人……陌生人你爱怎么说随便,反正我都懒得听。
我没有什么容貌焦虑,做自媒体现在几千粉丝也不至于有什么偶像包袱。
有时候我也想让自己焦虑一下的,但30秒后我就能心平气和地继续躺平。
现实中身边朋友和同事们,都曾善意地提醒过我,是不是稍微注意一下形象。老板提醒我明天要见客户老总了,回去理个发换身衣服;女同事告诉我,你不减肥不注意穿扮你会一直没女朋友的。
嘿,你还真说对了。可我为什么要有女朋友呢。不过老板的话还是要听的,毕竟不能因为咱的问题而断了财路。
你看,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接纳的问题。
大概我现在的问题便是,太过于自我接纳了,以至于什么问题到我这都照单全收有来无回。
那我确实得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如今我能如此接纳自己,而在十年前的少男年纪,咱当初也是每天要洗两遍头要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青涩boy。曾经咱羞涩得都不太敢跟女生搭讪,但如今我走在大街上可以跟着大妈们一起扭广场舞。。。
这是咋地了?基因突变了?还是性格解放了?
当然都不至于。要我说,如今的我与十年前的我,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自我认知不一样。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对自身价值的确定。
十年前,十八九岁,我高考毕业初入大学,一本院校,倒也符合预期。但彼时的我,只是依着从小到大家庭和学校铺好的成长道路,一步步理所应当地走到了大学。我并不知道我自身的价值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会在那个大学里。我跟身边的同学又有什么不同。我的天赋和使命在哪里?……
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是一颗浮萍。
我不知道该如何权衡自己,于是外界的标准与他人的眼光就只能是我的评判标准。
……
当然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我也不会允许自己始终沉溺于这样的日子。
必须得找到自己的坐标系。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这些年过去了,很难说我就彻底搞清楚了上述问题。
但起码,在过去十年里,我找到了自己乐于去做一辈子的事情,那便是写作;
我找到了打工生涯里最符合心意的工作,在用了4年、换了3个城市、跳了6次槽、切换过5个行业之后;
我搞清楚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朋友,以及,什么样的人绝不会去交往;
对未来的方向也有些许计划,所以要做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准备;
……
与此同时,我当然也确定了一些事情,比如:
我并不靠颜值吃饭,所以丑了胖了于我无所谓。
这大概就是当下的我,对自己的颜值和形象,对自己的性格,对自己的优点以及更多的缺点,都能全然接纳的原因。
我并不苛求自己要做一个尽善尽美完美的人,并不会。我允许我的部分缺点存在。但前提是——我要能清楚地意识到哪些行为是缺点。所谓的缺点是相对的,用对了领域和方向,便也可以变成优点。
因此,我个人认为,那些总是苛刻自己的人,是不够聪明的。你不必斩断自己天生的一些触角,你只需要学会什么时候收起触角,什么时候尽情释放触角。
最后,谈到自我接纳,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背景因素:原生家庭。
很多人成年后对自己的不满与苛责,实则是对原生家庭带来自己影响的某种反抗。
但以我的经验,想消除原生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前提是你必须得先去平静地接受事实,抽丝剥茧地捋清脉络,然后接下来,不是你拿起剪刀一刀两断切断这些脉络,而是当你彻底梳理清楚这些脉络之后,亲手把它们一条条全部放开,回到它们原来的样子……理由是,你应该从你的原生家庭脉络里,看到更深远的东西,不仅要看到你从何而来,还要看到你的父辈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如此,你才能体会到你的父母身上的历史枷锁,看到他们的局限性的同时,也体恤他们在时代环境下的所作所为……如此,你才能达成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因为你的心胸已经足够辽阔到可以容纳下那个哺育你的家庭。
过了25岁,你应该明白,抵达今天的你,并不只是那25年的路塑造的。
你应该有更深邃的眼光与更宽广的胸怀。
你当然也应该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
自知无力改变不是没自信,而是傲慢。
所以我知道我总会瘦下来的,也总会比现在更帅气一点的,只不过现在的我,还沉溺于这几年丑和胖的体验难以自拔而已。这大概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在发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