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2021-2022 影视年鉴:重逢

一、序言
新冠二年,相比2020年2021年依旧不遑多让。虽然全球电影行业尚在复苏的过程中艰难寻求改变的方向,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上却涌现出了一众令人惊艳的名导新作或新人首作,创造了又一个艺术高峰。新冠疫情的爆发压缩了人们的生存和交流空间,带来了地理位置意义上的相对隔绝;但是,艺术的明朗界限却在这个过程中越发消逝,文学、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在这样一个灰暗的年度中以绵薄之力无数次点亮星空,提醒人们抬头去观察周遭的世界,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归到赖以生存的社区之中。

2021年关于CHINESE CINEMA(SPACE/ FILM/ MEDIA/ AUDIENCE)的关键词一定是重逢。我们迎来热闹的电影节,迎来焕发生机的电影院,也再次拾得CINEMA提供的这种社交与娱乐的平台。但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随时都有可能被不确定的外界因素所剥夺。SPACE(观影场地/银幕)面临停摆的危机,FILM(电影)陷入审核的尴尬境况,Media(媒介)带来更多对电影本体的冲击,三者一次次地分流AUDIENCE(观众)对于CINEMA的信任和依恋,也将AUDIENCE塑造得更为敏感和脆弱。我们必须得承认,黄金年代带来的难得且珍贵的CINEMA体验正在这样的一年离我们越来越远。于是,在今年,任何一次与CINEMA完美的遇见,都或许是久违的重逢。
但是,主动去承认因为离别而被篡改、被偷走的这些体验也不失为舍弃“糟糕”过去的开始。因为离别,我们才能意识到重逢的感激和庆幸,也便认识到情绪给予我们的重要意义。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每一步的离别和重逢在过去或许显得稀疏平常,但在今年,通过碎片化的感知让它们变得弥足珍贵。只要能再重新回到我们所拥有的SPACE,通过MEDIA找到存放我们的FILM,我们仍能回忆起那些自己心中重新亮起光芒的瞬间,仿佛再次感受到那些感官被唤起的鲜活时刻。生活不是只有电影,离别与重逢也未必只发生在这里。但即便我们会选择奔赴不同的未来,也请务必大胆地拥抱属于自己的那千千万万刻重逢的契机。
二、2021年华语影视年度佳作

麻雀落满石身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当主人公骑着毛驴渡过溪流执拗地追寻宇宙的奥秘之际,那一场走进科学的冒险本身难以掩盖的荒谬却在被一种极为真情的情感消解。唐吉诃德式的小人物可以叩问宇宙的真相,也当然可以给宇宙写一封永恒的诗篇。

是娄烨自己对自己的致敬,也是一种笃定: 技法上的,文本上的,主题上的,以及作者性上的。配乐的缺席和失明的摄影机一度彰显着作品本身的[残缺]和冰冷,但却以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回哺到深层结构的文本之中。

碾压无数国产青春片,描绘了少许年轻一代真实的情感状态。陈正道的悬疑片伎俩再次用到了青春片题材上:将所爱之人的身份变成谜底,给予谜面真挚的展示。对媚俗和讨喜的舍弃,也便成就了银幕中可贵的青春底色。“爱与不爱,未来都会来。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勇敢、更诚实地面对自己”。

一部由偶然、沉默和魔法时刻组合成的元电影。在这里什么都没发生,但仔细想了想,又其实发生了很多。

一旦将很多犯罪片要素统一地放置在香港犯罪片的语境中,它所昭示的意义更强烈,也比肉眼所看到的暴戾和愤怒更让人胆颤。大全景先摇出城市上空的地铁高楼,再转向下方泥泞不堪的贫民窟,这个城市奔波的人早已是上帝手中的弃子。

靠密集的台词来编排、聚拢和发散信息,加持导演本身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解读,让这部作品成为了今年乃至华语影史少见的爱情佳作。一部带有后殖民文化景观色彩,具有突出的混杂性和小资性的电影,也只有上海足以成为这样的一个容器。

意识形态解锁,教化让位于对革命黎明真挚的期冀,是近几年来主旋律作品中最出挑的选手 。

少见的二战遗孤题材电影,比同年的《唐人街探案3》诚意多得多。三人寻亲小队,徘徊在创伤修复之间细腻而诙谐的情绪自然溢出银幕,最后的长镜头可能是今年华语电影中值得拿出来定刻的。

曼妙的笔触和机械的运动达成了平衡,让观众目睹了一种在华语电影里面所未曾遇见的创作形式。杨凡在情书之中穿插浮夸和矫情,用情欲去蛊惑人心,让历史在暧昧的想象中回归私密。

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讲述了五个“普通”少年组建男子花样游泳队的故事。虽然成片做到了做到了非常扎实的本土化改编,也足够轻松娱乐,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改档而没能在夏天扑起更大的浪花。翻拍和原版一致的,是对消解性别二元气质所做的努力,这是官方字幕“自我定义”之外更积极的价值导向。
三、2021年外语影视年度佳作


父亲丧失养育其女儿的合法资格,女儿主动挣脱父亲的凝视而拒绝丰饶他早已匮乏的自我形象;其中,歌舞成为引导人物蜕变和辅佐电影这一媒介呼吸的机制——当然,你可以这么理解这部电影。但是,《安妮特》不会只是一部可以容许解读的电影。它的重心放在演员和观众的联系,而也正是这种联系让舞台之上和舞台之外的演员的表演疯魔到近乎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让这部电影蜕变成一场绚丽的魔术 ,拒绝来自观众目光的投射。

基于身体出发的奇观和剥削都在将不平等的描述引向一个新的有关赛博格时代的预言。

无法预料的顶级骗术——观众窥见的交欢究竟是真是假?神迹的降临与权术的操纵之间是否有合谋与诡计的存在?在分辨谎言与真相之前尽享肉身的欢愉,虽然危险,但又是不断堕入历史的漩涡之前仅存的某种真实。

反类型。戏里与戏外相呼应,极尽数字媒介本身的优势带动话题,制造故事碎片; 用风格化的剪辑和蒙太奇一面挖苦虚饰的政治作秀,一面缅怀人类仅存的真与善,又将彗星袭来地球毁灭的这首挽歌转向一轮新的物种进化和灭世预言。

以演员为中心的全方位调度构建一种hyper-reality(感谢蕾老师hold住了全场),即一种只存在于互联网下数字媒介本身构建的世界。 但随即又用无数个演员面对镜头的表演——或潸然泪下,或沉默凝视,打破这个超真实的世界,借以回应和抨击后真相时代下的人类社会全貌。双关的片名即是暗喻:个人,以及这个国度,皆在媒体包装的华丽叙事中走向分崩离析。

在烂尾楼的尽头同失重的摄影机一起直达人物内心深邃的热恋:有与爱人炽热的吻别,也有浩瀚的星辰大海。用浪漫抒写现实,赋予庇护所不能忘却的记忆。

今年最好看的超英并非来自院线,而是流媒体的剧集。超英电影正邪属性的先验是不可能突破的,于是便有了对经验的做局。一二集给予观众一个看似媒介操纵的“楚门的世界”,但一旦全知视角出现后,这种悬念也就不复存在,随即虽然是传统超英的套路,但观众需要跟随旺达一起在一个所笃定的精神世界里不断遭受诘问并找到释放信号的出口。对于MCU的粉丝而言,结尾算是自《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后的巨型催泪弹。

滨口龙介的电影总是意在捕捉摇摆于现实和想象之间模糊的语义,并试图将电影这一艺术本身赋予更深的哲思和文学性。人是滨口在意的核心。电影的三个短片都有充满调度设计的台词以及让人会心一笑的小反转,顺道推出不同阶层/背景人物背后的共振,是可谓最为奇妙的“偶然”。

当下最具想象力的好莱坞科幻巨制。导演并没有被晦涩庞大的基底羁绊住,而是沉住气深耕于视听语言的设计,将观众一步步引领进原著所构建的世界。
四、2021年度特别提及单元

五、老片十佳










六、尾声
2021年总计观影数量相比2020年有所下跌,在去年疫情宅家期间培养的观影和读书习惯在这一年也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我开始懈怠在生活中寻求一个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但诚然,与自己诚恳地、庄重地达成妥协,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有过纠结,有过希冀,也当然有过痛苦。电影作为我生活环绕的中心,无疑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一年的大多数时候,我在单纯地去看电影,学习去看电影和质问自己到底如何在电影行业里面承担相应的责任三个状态中来回踱步,思考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更强烈的感受是,电影也得以成为我在“变”之中寻求“不变”的一隅,让我得以建立更多的来自银幕前和银幕外的“关系”,听到和看到更多身边的故事,在被裹挟前进的时候找到一些可以驻足停留的领域——哪怕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
从宁波回到不知名的水乡小镇,虽然是一个更熟悉的环境,但冬日的严寒丝毫不给我任何体恤。没有空调,于是,我只能坐在屋里一边抖脚一边喝着热茶写完了这篇年鉴。尽管嘴上说讨厌2021年的这个寒冬再也不想经历一次,但到下一年的这个时刻估计依旧还是会怀念它,将其浪漫化,就像冬天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温暖和希望的前兆。
最后,还是要感谢电影,希望它能继续点亮我的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