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3个规律,让你彻底告别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状态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读了几本书,就希望收获渊博的知识;
通过21天打卡,就想收获一个习惯;
运动没几次,就想瘦成一道闪电;
读了一篇干货,就想立马改变现状。
生活中,多数人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无法给予过程足够的耐心。
曾几何时,我也是其中一员。
没努力几次,却梦想迅速惊艳所有人。当被现实拍拍打脸时,要么彻底放弃要么被焦虑裹挟着走,步履艰难。
如何拥抱耐心,作者周岭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1. 大脑的秘密,没耐心是天性
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本能脑,要么战斗要么逃跑。
因应对生存的需要,本能脑和情绪脑发育的更完善,对大脑的掌控力更强。
可以说,目光短浅、即时满足是人的天性。
很多人觉得成长很痛苦,是因为他们在用力量薄弱的理智脑对抗前两者。正确做法应该是学会与本能和情绪脑沟通与合作。通过延迟满足,达到双赢。
2. 认知的高度,决定你对待困难的态度
面对困难,有人咬牙坚持,有人轻易放弃。
多数人觉得,造成两者区别的是前者毅力强,后者毅力弱。
然,作者在书中提到:
多数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总是拿着天性这把短视之尺到处衡量。
深以为然。
有时打倒我们的真不是困难本身,而是看不到希望、不知道坚持下去能否迎来曙光、何处是尽头?自己现在又身处哪个阶段?
看不清、看不明,时刻在吞噬着我们的耐心。

3. 得耐心者得天下
认知有局限,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发展规律、不理解成长规律。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认知规律,耐心的倍增器。
关于高效学习与成长,你不得不知道的三个规律:
第一,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典线图告诉我们,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就拿写作来说,开始学习写作,进步十分缓慢。赚的钱也是少的可怜。但经过三五年的积累,随着写作技能的提高,你能解锁的变现渠道更多,收益也会成倍增长。
我认知的几位写作大咖就是这样。
第二, 舒适区边缘
能力成长有一个普遍法则:
任何人的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
长期停在舒适区,务必停滞不前、贸然跨到困难区必然受挫、在舒适区边缘,会高效成长。
何为舒适区边缘?
是指那些自己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
以读书为例,多数人的舒适区是抱着一本书从头到尾看书,那我们的能否把看过的对自己有益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从只是看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就是从舒适区到舒适区边缘的拓展。

第三, 成长权重比
成长权重比,反应学习、思考、行动与改变在成长中的关系。
对学习而言,学习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行动后所带来的改变更重要。
为何我们明明努力、大量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关键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的刻苦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说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缺乏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行动,最后引来改变。
这种改变可以是认知上也可以是行动上。
那我们如何处理好学习、思考、行动与改变的关系?
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写清楚,再实践。
看明白和说清楚是两回事。把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之间考验你的理解力、思考力与表达力。当自己写明白了,才知道如何正确行动,最终落实到改变上。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应当学会利用规律,助力成长。
蕞后总结,缺乏耐心,趋易避难、及时享乐是人的天性使然,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坦然接纳这点,但当诱惑来临时,我们记得温柔地与本能沟通,通过延迟享乐来满足我们的情绪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