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期待》:收好这些金句,让你的人生价值翻倍!
日本出版人、作家、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的著作《超越期待》,用经营者的意识,坦诚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与他人建立商业关系,即为对方做出贡献,让对方感到开心、感动,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你收入的增加,价值的提升。

所谓商人就是做生意的人,我把自己当作从商资本,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在经营自己。 但对我来说,做生意是一件对世间有意义、给人以喜悦和感动的事,是付出与回报的等价交换,也是没有谎言的可靠行为。 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越是认真工作的人越会被珍视,但热忱这种老生常谈的东西似乎并不能带来多大的价值。 我一直认为,不能仅仅着眼于工作本身,重要的是把工作当作做生意。 做生意最基本的是超越人们的期待,总之,为人效劳,让对方高兴、有钱赚,自己最终也会因此获得利益,这就是生意的基本,秉持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得到信任,生意才能得以持续。 在工作中,我们无从选择遇到的人,难免会遇到无法沟通或自己不喜欢的人。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把该传达的事情传达清楚,超越对方的期待, 工作的乐趣在于提升交流质量、构筑人际关系 商业就是对金钱和时间的争夺。企业或经商的个人,都需要让人用钱买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或花费尽量多的时间在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和游戏上,这样才能获取利润。 人们经常会为一些事情感到困惑,可是也有人因不知道自己为何事所困而感到困惑。 因此,人们愿意在那些能够解决自己正在直面的烦恼、消除自己当下的不安、忘记自己的不愉快、解决自己的困惑的事物上花费时间和金钱。 所谓工作,就是帮助有困惑的人,帮他们找到困惑的原因。 如果总是利益优先,一旦遇到工作上的挫折,人就很容易失去对工作前景的展望。换句话说就是坚持不下去。 我经常会问自己:这份工作可以帮助什么样的人?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更快乐? 只有这样的思考,才能使我不脱离工作的本质,让我无论面临什么困难,都可以回到原点重新来过。 只有那些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困惑的工作,才值得让我带着骄傲、拼上人生全力以赴。 要想帮助一个困惑的人,首先必须弄清他正被什么困扰。 应该深入了解的是“人的情绪”。只要能洞察这一点,任何生意都能轻松应对。 世人对于能够解决自己烦恼的事物,都乐意花费金钱和时间。 和对方交流时,注意不能以自己方便的角度展开对话,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如果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双方的商业关系就无法成立。 在商业关系中,比起自己被认可、被赞赏,更重要的是让对方觉得开心、为对方做出贡献、使对方感动。 你需要的不只是依令行事,还要思考如何超越对方的期待,令对方更加满意。 在工作场合与人打交道时,让对方了解自己与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公司或产品同样重要。 如果完全不了解卖商品的人,无论这个商品多么有价值,人们也不会有购买的欲望 在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历时,说一些小故事是个不错的选择。 做生意,要先从让对方了解自己开始。学会建立自我品牌。 所谓建立自我品牌并不是你想怎么展示自己或想让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而是让对方喜欢自己,将对方变成自己的支持者。过分夸耀自己并不可取。 做生意的人喜欢有趣、新鲜的事。如果他们能在这种有趣和新鲜中获取利益,他们就会愈发积极。 迄今为止,在我遇到的人中,越是赚钱多、在公司里职位高的人,越喜欢有趣、新鲜的事情。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才能有所成就吧。 生意,如果不能给对方提供利益便无法做成。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构筑共赢的框架,那么双方的合作一定能够长久。 这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商品的销量与因它而感到开心的人的数量成正比;同理,一个人的收入也和他能够打动的人的数量成正比。 世界上所有生意都基于这个规则运行。要想获得更高的收入,就要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人开心、感动。越是不喜欢的人越要主动会见 在工作中,不能只去见自己想见的人;相反,越是不喜欢的人,越要主动会见。我希望你们记住一点: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做生意,得到的成果往往颇丰硕。 无论什么行业,越是优秀的人越不容易被击垮;越是能够带来丰硕成果的工作,亦即规模越大的交易,越需要和职位高的、不容易应付的对手谈判。 如果能够打破这种自己不擅长的局面,便会感到工作变得有趣且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会觉得“工作也不过如此”。 对于不想见但又不得不见的人,应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对方见面。 虽然他还是会说一些令我感到不愉快的话,但我学会用一种乐在其中的心情去对待,这样一来,不仅我的不愉快被消除,他也不再对我心存芥蒂,一来二去,我们的关系反而变得非常亲密。 我尝试走进对方的内心,这比其他方式更能使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轻松。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变化,逃避对于改变现状没有任何帮助。在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事情顺利解决并不代表你克服了交流的障碍。 或许有些人认为,对于不好打交道的人,只在必要时和对方交往就足够了,但其实,主动采取行动能改善双方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十分有趣的事吗? 对于不好打交道的人,约对方一起吃饭是一种很好的交往方式 不要被“不想见”的情绪束缚,只要能主动展现“我想和你见面”“我想和你增进了解”这种姿态,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热情,然后变得开心,逐渐对你敞开心扉。 没有人会一直用冷淡刻薄的态度对待那些重视自己、对自己怀有善意的人。 在工作中,我一般不会坐等对方的委托,而是主动去推销,尤其是推销自己。 我不会一直犹豫到底要不要做、该怎么做,也不会只把它当成一个愿望最终不了了之 总之,我的信念就是“不放弃,一直向前”。即使那个公司里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我也毫不在意。 我从来不会找人帮我介绍,而是选择与对方直接对接,从正面突破。 周围的人也会对我说:“你明明这么努力,却没有成功,太遗憾了。”但对我来说,什么都不做才是失败。 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浪费,我不会为此难过。失败不一定代表能力不足。 企业一般都有合作了很长时间的合作伙伴,有自己的做事方法,因此,最终能否与其达成合作,也有缘分在其中。 以自己的方式去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这些经验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一定能派上用场。 我从来不会怀疑事先做企划是否正确。只要能看到成功的希望,我便会立即采取行动,主动推销自己。这是我做生意最基本的姿态。 如果不明白自己擅长什么,那就尝试详细地回顾一下自己以往的工作吧,其中应该有一些自己做得出色、迅速、正确、专注的事情。 如果一时找不到你擅长的事情,那就请多花些心思在工作上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抱着“差不多就这样吧”的心态,你便不会用尽全力。这相当于亲手丢掉寻找自身长处的机会,实在可惜。 在这个世界上,比起将自己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更多的人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擅长的事情 在花心思思考如何让工作更顺利的过程中,我让大家变得开心,获得了大家的夸奖,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擅长的事情是什么,并渐渐变得自信。 与对方合作,并不只是完成被安排的工作,还需找机会给对方提出新方案、给对方提议“这样做也许会更好” 只是差不多地做完上司分配的工作,不足以取得上司的信任。如果能够花心思 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积极表现,不断提供新方案,那么上司一定会更加器重你。 工作中即使有不满,也不要和同事发牢骚,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以把上司看作做生意的客户,按照上司的吩咐照单完成工作还远远不够,要为了得到更多的工作、让上司更加满意,在工作方法上多花心思。 如果一个公司的经营者在遇到麻烦时不能正面面对,那就不会有人愿意跟随他 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让自己成长。也请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可以给所在部门或公司贡献些什么吧。 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只是社会运行的一个齿轮,只是他们将自己物尽其用罢了。 无论你内心多么紧张、多么沉重、多么疲惫,都一定要好好把握和对方见面的前七秒。 初次见面重要的是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善意和敬意。 见面的最后七秒也同样重要,就像前七秒一样,在分别时要注意自己的举止,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比起夸张地展示自己,表现出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真实的自己更重要。 不做表面功夫其实是在向对方表明自己没有丝毫的欺瞒,对方也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你的真诚。 能够打动人心的是热情 恰当的礼仪、对对方的敬意和真诚,是构筑人际关系的基础,但仅靠这些无法打动人心,最终决定双方关系的是热情。 在组建团队时,比起有特定资质或技能的人,大家更想与对工作有热情的人共事 热情是面向未来,是想这样做、想变成这样,是关乎希望的存在; 失败是取得对方信任的好时机 比起回答的内容,发问的人更在乎你回答的方式。不懂装懂或者差不多解释一下、敷衍了事的态度,全都会被对方看在眼里。 在危急关头能够打动对方的是为了挽回局面而拼尽全力的姿态,是直面问题不试图蒙混过关的态度。 不论你在公司中处于什么职位,都应好好思考如何让工作伙伴对你敞开心扉。 在工作中只会附和别人,或常给自己找借口,往往会降低别人对你的评价。 当你没能一个个指出对方的问题时,其实你传达的是你是一个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的人,并且不只是直接和你交谈的人这样想,周围的人也会这样想。 比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有勇气的人更重要 不发言、不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人,别人有机会时,一定不会首先想到他们。 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要积极地发言,在发言的那一刻你就可能抓住机会。 你会发现擅长交流的人大多会坐在核心人物附近,因为这样他们能得到更多的交流机会。 在有很多素未谋面的人聚集的场合,哪怕次数很少,也要让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把自己感受到的事情坦诚地讲出来。 即使没有整理好思路也不要害怕,一开始不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我想成为那种人,即无论什么时候,当有人让我讲件有意思的事情时,我能立刻拿出一个故事讲30分钟甚至一小时。 无论对方要求什么,自己都能够应对,具备这样的决心,面对任何问题时你都能不为所动且不害怕,让对方知道你抱着不惧怕任何问题的态度在和他对话。 在生意场上,重要的是加深与对方的联系。为此,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拼尽 全力去做,暂时将自己的敏感和胆怯埋藏在自己心里。 和人交往的时候,我会时刻注意不让自己被对方笼络,因为一旦被笼络便无法轻易脱身;只要试图从中脱离,双方就可能成为敌人。 学会保持恰当的距离很重要。 知道那些必要的、正确的、从正式渠道获取的信息就足够了,多余的信息反而有可能使你做出错误的判断。 只要是以谣言、传闻开始的对话,我都会远离。 我也尽量不谈论那些不在场的人,无论他是公司内部的还是外部的人。 避开那些爱讨论秘密和谣言的派系或团体很有必要。 比起聪明有技巧的发言,质朴的发言更深入人心。 不安和恐惧,通常是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产生的。 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好处是即使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坦诚地表示自己不知道。 很多优秀的人会提前15分钟到达会场。 在演讲之前,我一定会确认三个关键点:我们的提案“是否能让对方产生利益”“是否能实现”“是否符合对方的理念”。 不承诺做不到的事情”是生意场上的一大原则。 与对方对话的时间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缩短自己的发言,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去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双方交流的质量,而且可以让一开始觉得无聊的对方明白没有白费时间。 当你向他人推销或交流工作上的事情时,希望你可以注意三种感受,分别是“认同”“信赖”“接受”。 在和对方对话的同时,思考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获得对方的认同、在什么时候被对方信任、展示什么样的数据对方会接受自己 不要做无谓的抵抗,顺着当时的氛围好好观察对方,通过观察,发现对方企业存在的困扰。 大数据很有说服力,但如果加上自己亲自确认的、切身体会的内容,会更具说服力。 所以,你要在演讲的最后问对方“您觉得如何”,如果对方没有回答,不要轻易结束此次会面。 为什么让对方当场做出决定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如果不及时敲定,大多数情况下得不到对方的回复 我认为可以采取“如果对方不回答就决不离开”的态度,紧抓对方不放。在真正的商业场合,不能把结论变得暧昧。切实地确认对方的想法吧,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 要想说服对方,就需要具体地向对方说明他们可以从你这里获得怎样的效益。让对方注意到在达成对方所期望的效益之外,你还可以实现他们没有想过的效益。 比起讨价还价,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思考如何促使对方接受我的方案上,因为这才是生意的根本所在。 详细列出报价的每个细节,也是在列明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不仅能更清晰地做成本效益分析,还能帮助你从容应对对方的降价要求。 在报价单上列出工作明细,在被要求降价时,就可以坚定地向对方解释“如果降价,那就需要缩减工作时间,这样的话,就无法达到怎样怎样的效果”,以此来避免被随意压价。 如果遇到对方坚持要求降价的情况,也不要只是给对方减少总金额,使自己吃亏,而是以最终成交价格为基础,相应地减少工作量,或降低成果品质、服务等级,或减少运转时间。因为报价应该与业务内容联动。 如果碰到执意要求降价的对手,那么学会控制自己不与其交易,这一点也很重要。 如果他们与我合作时不仅能获得可观的报酬,还能在提供优质的成果的同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攒经验,那么他们会为了我这份工作而拒绝同期的其他工作。 不牺牲对方的利益,而是尽量优待他们,反而有助于公司的品质管理 曾经我也经常下意识地说这句话,直到有天,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年长的朋友对我说:“这句话会降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最好不要说。”我才注意到确实如此。 国外有一句谚语说“在人面前讲话要像国王一样”,意思是像国王那样从容大方地表达意见,对方就会认真倾听。 这句谚语的后半句是“倾听别人说话要像家臣一样”,意思是要让对方知道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认真倾听。 只要做到以上两点,无论表达还是倾听,你都将游刃有余。 和他人交谈,有不轻易说“不好意思”的意识十分重要。 为了能在关键时刻坚持自我,最好的办法是提前设定说“不”的规则 当场说“不”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展示自己和对方处于相同地位 每次有重要的会议或者演讲时,我都会预先站在对方的立场提问并自己回答,思考对方对于我提出的方案会有什么样的疑问及其想要知道什么信息。 谈判时比起一味强调自己的主张,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对方的立场更重要。 想要改变局势时离开座位,我会说“请让我去一下卫生间”,暂时离席。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和对方都冷静下来,谈判重新开始之后便会进行得更顺利。 如果你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那就保持沉默。 只要能向对方传达拼命努力的姿态,对方便不会刻意刁难 在谈判中没有必要掌控主导权,表面的输赢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输赢。 我不争胜负是因为我觉得战斗毫无意义。执迷于胜负会使人对任何小事斤斤计较,从而导致工作停滞不前。工作绝对不是胜负之争。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请不要立刻迎战,仔细、冷静地观察对方。即使被攻击了也不要抵抗,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内心。 这么说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比起谈判失败,成功可能更令人恐惧,因为此时已经无法回头,除了做下去别无他法。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从来不会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无论何时,我都想继续前进,哪怕一步也好。 最终成为问题的并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人面对、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方出其不意地向你提问时,比起你的答案,对方更在意你回答问题的方式。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比起优秀,更重要的是勇敢、真诚。如果具备在失误后坦诚告诉上司“我失误了”的勇气,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好的结局 越严重的失误越使人胆怯,在失误之后能否快速采取行动决定了之后事情的发展状况。 如果仅仅将问题交给上司或者同事,自己漠不关心地置身事外,这样的人不会有任何成长。 逆境,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行动力。 困境中需要忍耐力。我的真实经验告诉我,遇到麻烦时如果自己被情绪牵制住了,事情会进一步恶化 我曾听说愤怒只能维持七秒,所以无论多么生气,只要熬过那七秒,怒气就能自然消退。 有些人总是会下意识地做一些不讲道理的事,或者一时兴起刻意刁难他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平复自己的心情尤为重要 只是说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我都会用一种“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心态去面对。 对我来说,忍耐就是理解。不是强迫自己去忍耐,而是以一种“只要自己稍加坚持,内心就能变得更加强大”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忍耐时,不要告诉自己是在忍耐,这可能就是忍耐的秘诀。 即使双方发生纠纷,也不要立即做出决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会从哪里重新开始。 即使拼命努力,想为对方提供超过期待的成果,但客观上所有的事情不会都往预期的方向发展。 自我辩解只会让我们离事实越来越远。最好的方式是先平复自己的心情,然后再去确认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压力大到无法忍受的时候,比起一个人硬扛,即刻采取行动可以舒缓自己沉重的心情,更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觉察力十分重要,它能帮你预想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出现纠纷的时候,如果能洞察对方最重视的问题是什么并重点关注,便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对方的不满。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觉察力都同样重要。只要能在思考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就可以从容应对,面对困难时也能更加坚定。 做生意,最基本的诉求是要能持续。 只要让人相信“买了你的商品不会有损失”“你卖的东西一直都很好”“只要是他,一定不会有问题”,那么维持生意一定不成问题 在生意场中,我们有必要经常确认自己是带着什么样的武器在战斗、自己的强项是什么、自己正身处什么样的舞台和别人决胜负。 明确展示自己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差异所在,才能被别人需要。 将自己的强项用语言表达、分享出来很有必要,这也能促使你积极地去争取更多工作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要经常确认自己的强项。要时常问自己,这个武器真的还有用吗?是不是该更新了? 我们可以先从找自己身上别人不具备的特征开始,比如声音大也是强项;找到之后思考如何使用这个武器战斗,明白战斗方法后再继续寻找下一个武器,以这种方式不断精进。 灵活运用自己的武器也是一种交流技巧,发挥自己的强项才能清楚明了地向对方展示自己和团队的魅力。 一味地以自己的意愿为先,只会使自己变得目光短浅,从而无法掌控整个局势,长远来看,这不是好的趋向。 为了使生意长久维持,有必要控制胜利的次数,要知道做生意不是为了分出胜负。 尽可能总结性地说说自己积攒了哪些经验、因为什么站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对未来抱有怎样的愿景。 无论公司介绍还是个人简介,都没有必要主动提起,重要的是突然被问到时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在网上查阅到的信息会很快忘记,自己探索的一手信息却会长久地留存在脑海中。能够持续观察和调查很重要。 新奇的想法产生于对好奇心的记录。 重要的是要能找到值得自己赌上人生的工作。 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样的工作节奏能让自己保持最好的状态。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将其习惯化,就能自然地管理自己的身体状况。 持续地运动出汗,这种单纯的行为能使心态逐渐平和。 生活中,我总会想象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比如对方突然大发雷霆或者突然说出什么反常的言论。 结合自己的情况预先设想这些意外状况,便能在意外发生时仍然保持平静。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谎言、虚幻以及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但无论发生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都不要因此让内心受挫,无论如何请好好守护自己的内心。 自信不只体现在自己擅长的那一面,还体现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你都能相信自己。 自信不是只对自己优秀的地方感到骄傲,而是相信自己即使有缺点也能有所成就。 通过觉察自己建立的自信,是工作中最有力的武器。 与其花时间自责,不如好好思考下一次要怎么做。失败会在自己内心深处作为经验存储下来,在必要时自然地调整自己。 比起一帆风顺的人生,人们更容易对充满挫折、挑战的人生产生共鸣, 比起第一名的成功,最后一名的成功更能赢得关注。 即使人生接二连三地出现麻烦,也要把这些麻烦都编成段子再去做生意” 管理者不能轻易感到不安,不能被人看到底牌,因为保持自身的稳定才能得到周围的人的信赖。没有人愿意在一发生意外就发怒或哭泣的人手下工作。 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能积极应对,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承担责任是上司的职责所在。作为上司,请记得首先要让下属安心。 人迟早会达到通过积攒经验、逐渐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快乐、自己也逐渐感拥有成就感的阶段。 现在对工作的困惑,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刻发生改变,这种困惑不会永远持续。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在我看来,“差不多”的生活无异于放弃成长。 在工作中感到痛苦时,请试着想象一下十年后的自己。现在觉得痛苦、不熟练的事情,十年后一定会有所变化。 人生并不是只有糟糕的事情会持续 请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努力,无论怎样,无端地放弃努力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