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急救科学习心肺复苏及其他
其实在很久之前,我就想学习一下心肺复苏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当我在罗胖的跨年演讲中再次看到“黄金十分钟”之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一个医生朋友。
不久前,他将我安排在医院的急救科进行学习。

以下是我在医院急救科学到的心肺复苏:
先观察四周(上下左右)环境是否安全,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安全,如有无高空坠物等。
如果是车祸现场,将患者移至安全处;如果是触电,一定要先关闭电闸;如果是气体中毒,要将患者移动至安全通风处;如果是高空坠落,要判断伤情,如果是伤到脊椎、颈椎,最好不要移动,以免造成再次的损伤;如果是溺水,要清理一下患者口中异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移至安全平坦处,如果地面不平坦,患者身下垫个平板或者衣服也行。
拍患者双肩,在患者耳旁呼唤,看患者是否有意识。
如无意识,请求周围的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接着脱掉患者的上衣(如果是冬天溺水,要先脱掉衣服),情急之下可以撕开衣服,也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人命关天,这些都不重要了。
检查患者身上有没有伤口,如果有伤口,可以简单的包扎一下。
按住患者额头,托起患者的下巴,打开患者气道,手按在喉结旁边的主动脉上看无有跳动(医生说普通人可能会试不出来),耳朵贴在患者的鼻处,听有无呼吸声,观察患者胸口有无起伏。
口中数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从1006的时候,开始环视四肢及头部,10秒后如无反应,双手交叉,掌根对准患者双乳中心和锁骨中心垂直线交叉点,胳膊垂直向下,用全身力量去按,按下3~5公分,待胸骨完全抬起时,按下第二次,平均每次为0.6秒,按30次。
之后胳膊肘杵地,一手向下按住额头,捏住鼻子,另一只手托起下巴,对准患者的口吹起,不可吸气太多,不然老年人的肺可能会吹爆。
吹完松开患者的鼻子,看到患者的胸口有明显起伏后,吹第二次。
至此一组心肺复苏进行完毕,患者如无反应,继续进行第二组,直到救护车到来。一般五组为一个循环,周围如果有会的人,可以轮流来做。
医生告诉我心肺复苏的“黄金十分钟”原则,早一分钟,机会就大一份,晚一分钟,机会就越小,就会有大量的脑细胞死亡,如果太迟,即使是抢救回来,也是脑死亡。所以要在发现事发的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之后我还向医生询问到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站在患者的身后,让患者两脚岔开,一手握拳,另一只手抱着握拳的那个手,拳眼朝上,顶着他(她)腹部(胸骨以下、肚脐以上),用向内向上的力,快速冲击患者腹部,数次之后,患者就会吐出被噎住的东西。

小孩子的话,需要抱在膝盖上面,头朝下,拍打后背,然后再头朝上,用手指按压腹部(胸骨以下、肚脐以上),数次就会吐出被噎到的东西。

自救的话,找一个的椅背之类高一点稍微硬一点的东西,重复上面的东西,直至被噎到的东西吐出。

希望这些知识我永远不会用到,但是万一能用到的时候,也许会救人一命,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之后还跟医生学习了一些心脏病、脑卒中的基础知识,以及狂犬病、破伤风等等,总之聊到了很多。虽然很多还是没有记下,以后还可以继续学习,算是按图索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