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被关在围栏里?《楚门的世界》是我们的缩影吗?
文/牧遥
1、猫。
我养了一只猫。
猫从小到大都和我一起生活在农村,我从来没有关过它。也正因为这样,它习惯了自由。它每天都在村子里奔跑。除了准时回家吃喝睡之外,其余时间它都在外面巡视。要么在田野里,要么在菜园里,要么在瓦房顶上,要么在小路边上,总之,它很自由。
同时,我也不用过多操心,它拉屎拉尿都在外面自己找土解决,还会啃草来自我帮助消化,称得上非常神奇了。
只不过还是比较害怕陌生人,可能是从小被人抛弃的原因吧。
猫在农村总是自由的,它玩累了就回家,不想出去了就躺在家里。无论什么时候,它都出入自由,晚上我也会开个窗户,等它玩够了可以回家。平常它出去玩会捉些小动物回家,有时候是老鼠,有时候是麻雀,有时候是蜻蜓,有时候是青蛙,有时候是壁虎,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能抓到的都抓了个遍,有时候还会打蛇。非常凶猛,可像一只小老虎。

我的猫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有天,我需要进城工作,我也放不下猫。就顺便把它带进了城,也让它见见世面。刚来的时候,出于好奇,它每天就吃吃喝喝,蹦蹦跳跳,沉浸在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大道里。
这些令人着迷的东西,难道,我的猫也迷上了?
可时间一长,它就受不了了。每天都想要出去,因为关在屋子里,让它失去了自由的感觉。它压抑了,它无聊了,它愤怒了,他无法奔跑了。所以,它一想起,就扯着嗓子叫,它一有空,就拉起嗓子喊。我的猫是绝育了的,所以,绝对不是因为发情啦。

我很无奈,只能每天都去遛它,先从楼顶开始遛30分钟左右,然后再去一楼空地遛20分钟左右。以此来缓解它对自由的相思之苦。但久而久之,这种方式也不行了,每天遛完之后,它还是想要出去,一直趴拉门把手,一直叫,一直喊。它的这些不适行为,弄得我都受不了,每天晚上睡觉都是一种折磨,而且安抚已经解决不了它的精神问题了。
它的想法就是要出去,任你怎么说都没用,给好吃的,吃完还是要出去。而只要一出去,它就飞奔到楼顶,然后打滚,尽情跑酷,完全没有了在屋里的压抑状态。只有这样,它才开心。
我的猫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完全是因为它被限制了自由,它受不了,它抑郁了。因为它理解不了,为什么以前在家都可以出入自由,而现在要锁着我呢,为什么又到处都是门锁呢。其实,别说猫理解不了,我也理解不了。

禁锢猫的自由,这无疑是一种慢性伤害。
所以,为了猫的健康和自由,也为了我的精神健康。前几天,我就把它带回老家了,也算是回家过大年了。毕竟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还是很危险的。
自从回到老家后,我的猫从来就没有再叫喊过一次。
因为,它恢复了自由,它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而我,也恢复了自由,因为它不再折腾,我也能安心睡大觉。
2、《楚门的世界》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印象深刻吧。
楚门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每天做着重复的事,遇见重复的人。因为他的世界是被设定的,他人生中的所有经历都是导演安排的。从出生开始,他的一切就是一场直播大戏。无论他做什么,都会被人一览无余。
楚门在被设定的环境里生长,周边的一切都是特定的场景,他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演员和剧情,父母、朋友、工作、恋人等全都是假的。导演为了实现控制目的,特地打造一个盛世桃源。

楚门从小到大都在接受洗脑教育,他一直都在被灌输“不作思考”的思维。他相信自己是平凡的,身边人是善良的,家乡是美好的,外面是危险的。总之,所有的事物都是欺骗,但影棚里的场景对于楚门来说就是真实的生活,他享受着日复一日的快乐。他丝毫没有察觉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生长环境受到的影响,只会让他拥有一种思想: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整个世界。
一开始楚门感到很自由,很快乐,很幸福。感觉上帝永远都在眷顾自己,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或麻烦事,总会第一时间能得到帮助和解决。楚门甚至从未怀疑过周边人为何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特定的地方,以及自己又为何总也出不去这个地方。

楚门的人生是在导演画得一个圈子里,他只能在圈子里自由生长,哪天,他想要跳出这个圈子,那么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这一切都是导演安排的,导演无情地掌握了楚门的人生和自由。
是楚门傻吗?他并不傻。他只是被导演禁锢了思想和人生,使其失去了梦想和行动力。虽然最后楚门醒悟了,他找回了梦想,冲破了导演的枷锁,走出了影棚牢笼。但这又能如何呢?楚门已经失去了自由的独立思想,在现实中他再也找不回曾经的快乐了。

楚门脱离了虚假世界,回归了现实,却又永远活在了真实世界的虚假人生里。
就像导演说的:“外面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
《楚门的世界》就是每一个人的缩影,无论人生的设定由谁开启,最终都逃离不掉命运的禁锢。
其实,无论是猫还是人,最后的结局都只能呆在围栏深处向往着另一种自由,因为这就是现实。
你说这是悲剧还是喜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