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为什么不幸福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我认为,这些不幸福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它们毁掉了人们原本可能有的天然的兴致和胃口
- 被认为由过劳导致的危害很少由过劳本身引起,它其实是由某种担心或焦虑引起的。
- 只关注未来,认为当下的全部意义仅在于它会为明天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坏习惯。
- 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典型地代表了一切过度的、片面的激情。它寻求的不是事物本身的乐趣,而是遗忘。然而,是以浑浑噩噩的方式,还是通过自觉的主观努力来遗忘,两者间有天壤之别。
怎样获得幸福
毕竟,有什么能比幸福更令人艳羡?
- 渐渐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那么介意,而是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外部事物上:世界局势,各种学科知识,我喜欢的人。
- 对客观事物产生兴趣而激发活动,并获得成功,如此才能培养出这种自尊。
- 在平衡生活的理念下,接受清醒而恬静的娱乐。
- 单纯的身体疲劳,只要不过度,往往可以带来幸福感,它让人呼呼大睡,胃口大开,想去享受假日的欢乐。
- 心理戒律,即养成不做无益之想的习惯。理智的人只在有目标的时候才会反复思考他的困难,其他时间里他会关注其他事,而在夜里他什么都不想。当必须做出艰难的或令人担忧的决定时,一旦掌握了全部资料,便给出你的最佳判断并做出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再做修改,除非你又掌握到了新情况。
- 应对各种恐惧的正确方式是全神贯注,理性、镇静地思考它,直到你彻底了解了它。这种了解最终会消减恐惧,当整个问题变得索然无味时,
- 凡想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一定都希望增加仰慕,减少嫉妒。因为历史上和神话中总有人比你更成功。享受你当下的幸福,做你必须做的工作,不与你想象的——也许是非常错误的——比你更幸运的人攀比,这样,你就能克服嫉妒。
- 有了高兴的事,我们应该去充分享受,而不是停下来想,
- 理性的人会把自己的不当行为看作是特定情境的产物,而避免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充分认识这些行为的不当之处,二是有可能的话,避开可能诱发这些举动的情境。
- 第一条: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象的那么无私。第二条:不要高估自己的价值。第三条:不要指望他人能像你关注自己那样关注你。第四条:不要以为大多数人都怀有特别的意图设法迫害你。
- 感觉自己与环境不相容的青年人就应该努力寻找其他工作,让自己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者,哪怕这工作会让你的收入减少很多。
幸福的根本
生命之火烤暖了我的双手; 火熄了,我也准备走了。
- 虚妄感来自活得太过轻松。保持对一些东西的渴望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唯其有限,生活才能历久弥新。
- 一定量的兴奋是有益的,但几乎与其他所有东西一样,关键在于度。过少会导致病态渴求,过多又会导致热情耗尽。所以,生活幸福的基础是要拥有一定的忍受无聊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必修课之一。
- 幸福的奥秘在于:让你的兴趣尽量广泛,对你关心的人与事表达出更多友善,而不是敌意。
- 有些人很自然地便将生活视为一个整体,而且认为幸福的基本要求正是能够带着些许愉悦做到这一点。 你会在当下的行动之外另有一个目标,长远的,徐徐展开的,在这里,你不再是只身一人,而是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的浩荡大军中的一员。
一些意义
- 我所信仰的爱情是大胆的、清醒的,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善,且不忘记恶,也不假装“神圣”或“纯洁”。
- 我希望从金钱中得到有保障的安逸。但是典型的现代人渴望钱能带来更多的钱,炫耀自己的显赫。
- 让人幸福的那种情爱是喜欢观察人、能从人们的个性中发现乐趣,愿意为与自己交往的人创造感受快乐和趣味的空间,
- 决定工作有趣的要素有两个:一、需要运用技能;二、具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