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法》--夏丏尊、刘薰宇--(记叙文)
今日阅读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推荐的夏丏尊先生的《文章作法》,第一次系统学习了如何写记叙文,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没有认真上过一节语文课,导致我的第一次姗姗来迟。该书是当年先生针对中学生教学时的作文讲义,夏先生举了非常详实的例子来进行说明,这点不同于之前接触的一些理论文章。具象化的语言更适合中学生,虽然先生分了记事文和叙事文来讲述,如果不是因为我没有认真上语文课疏忽了,那么应该现在是不这样区分的了。或者统称为记叙文吧。
首先,写这类文章,要把材料整理好来,或诉诸资料、或亲临采风,内容以短文的形式罗列,然后定取舍,取舍应该以是否适切主题、是否内容特殊来定,接下来整理的时候则以同类合并的方式来处理。随后,还举了莫泊桑当年受教于福楼拜时,福楼拜给出的教诲,大概是世上没有相同的东西,因此每个要描述的东西,都有唯一一个词语最准确的概括它。
作者举的比较多的例子是摘抄至《红楼梦》、《水浒传》或外国名著等经典著作中,这又从一个侧面在提醒我,阅读这些经典时,也要注意观察其中的用语。这又回到了昨天谈到的感受力的问题,其实我的感受力是非常之差的,不管这种能力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总之,现在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醒自己,注意观察、注意观察、注意观察。(信息论中,将编码后的信息传递三次,用于接收方接收信息后的比对,避免出现丢包后的信息不完整。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些事情或计划,必须写下来,时不时拿来读一读以提醒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再通俗点说,就是座右铭了)
其次,作者指出,要把这些材料连缀起来,并让整个文章具有可读性,一般内容需要充实有:主体、事件、时间和地点,一如物理学所谓的:能量、物质和时空。这样,整体结构就很明确了。再往后就是按照是“科学”的还是“文学”的记叙文的方式来展开叙述了,“科学”的是客观的,“文学”的则是主观的。作者举了两种类型的描述“月”的方式,一个是视觉的具体,一个是感觉的具体。一个很“硬”,一个是“美”。
接着,进一步强调根据“主想”来对材料进行取舍,这里作者分为了三部分:传记->教训;历史->知识;文学->趣味。并举了对“岳飞”这一历史人物,在以上三种文体中该如何描述的例子。指导的很具体。
最后,夏先生在序中说要先有感觉和意向,这是内容,然后再用文字来架构表意。如果你有对周边没有感觉的病,那是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的。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来自日常的用心,心用多了,自然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