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生活应该被选择,而不是被推送—2021年终总结(生活篇)
没有写字了,自己从初中到高中引以为傲的文笔从大学开始,随着整个人开始堕落了。每当想写东西,总是被手机、电脑上弹出的微博热搜、影视推荐等信息掳走了注意力。慢慢的沉浸在机器算法推送的生活里,突然发觉自己好久没有主动去选择了,选择看看附近、选择那些不太主流的影视、选择不合群独处、选择独立思考……
而2021最大的成长就是慢慢摈弃生活被推送到面前,而是主动去选择那些自己想要的生活。
选择清网
不下微博,不下抖音,知道的流行语总是等这句话过了劲头。
95后的小姑娘年纪轻轻就被人说“老成”。刚毕业那会被人说也蛮苦闷的,总想在创意会上提个流行语炸一炸他们,偷偷补课,刷了段时间微博、抖音,体验过一两小时的快感后,接下来感到无限的空虚,好像学到了什么,好像又没学到,懊悔自己浪费了时间,但又觉得和视频里新闻里的花花世界比,你身边的生活多无聊。接着又陷入循环,扎进快节奏的短视频、娱乐新闻里。
循环之后是忘记这天的热点,明天又有个新的热点,脑袋沉浸在流行的词条里,羡慕着别人的故事,汲取着别人咀嚼过的知识里。
那我的思考在哪里?我要赶着上流行的车吗?那辆车如此拥挤。
是可以搭流行的便车,但车上那么多人,我怎么保证我会被更快看见呢,这看见背后对我的价值又有多大。
不流行也许也是种捷径,虽然这捷径得要自己蹚出来。
远离所谓热点流行,不是标榜小众,就是想做些深度思考,相信有些东西是能够长久的,而不是昙花一现。
选择深度学习
2021适度选择远离快速变化的流行世界,重拾读书的爱好,选择图书的类型时也逐渐往深度去走。
从文学、社会学、文学、营销学、经济学、数据分析到商业分析,各种书都有,感觉眼界被打开了,每个视角看这个世界真好有意思,有些观点让你觉得“”WOW还可以这样”或者“原来是这样啊”。
不得不感叹,每天腾出空来读书的日子好充实啊。但自己也养成了两个毛病。
- 读过的书自己很少大篇幅写读后感,读着忘着,感觉没有发挥书籍最大的价值,希望2022能够把所有书再看一遍,补上读后感;
- 太喜欢买书以至于喜新厌旧,留下来超多读了几页或一半的书(下图中间的书),2022求求自己别囤书了,快把旧货清库存。

(别惊讶2021为啥看那么少,借口就是还有一部分书在公司
选择主动联系
自己真挺讨厌麻烦别人的,后来想起来在实习时遇到的一位活得清透的姐姐说:“其实别人也不怕麻烦,就算你麻烦别人,别人也会麻烦回来的”
3年前的自己不太懂,现在慢慢懂了,与其说麻烦别人不如说是相互麻烦,嗯。或者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个想要的迫切感让自己主动打开聊天窗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联系了高中老朋友,约了国庆五天游,聊了好久高中的人和事,吐槽了好久高中自己为啥总要穿那么花花绿绿的衣服,吐槽着发现自己老了,没高中那时候单纯了,那么肆无忌惮了,但也成熟了,赚钱了,买得起各种门票了,不像高中那会唯一出去玩的地方是潍坊的动物园(门票还是班上的男同学送的),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时不时去找WX同学了解近况,知道了她从南京跳槽去了北京,佩服她随时说走就走的勇气。
也新认识了几个工作上的前辈,无论是聊过一次天还是各种打交道,让自己发现自己的思考的不成熟、理论的不扎实、视野的局限。
在公司交到了新饭友,每天互相吐槽,说着不要卷不要卷,然后又鼓足勇气、全新全力处理工作。
选择放空
6月份租了个离公司步行十分钟的房子,每天散步上下班,穿过那条那条左边傍着学校,右边傍着小河的林荫小道,慢悠悠走给自己十分钟来放空,日常羡慕早上坐在河边钓鱼的大叔,想着自己哪天能加入他们的队列。
忙里偷闲,还去更远的地方旅行了两次。
和部门里的同事来了场二人旅行版团建,中秋节去湖州住了一晚,逛野生动物园,遇到了大型烟花。


和高中的两个好朋友去了青岛看海,坐着夹杂着海鲜味的地铁,扎进夹杂着山东各地口音的人流里,看网红景点,不过庆幸的是夜猫子的我们在晚上已经看过一边了,也不必感到遗憾。
远离市区,住在海边,白天在海边伸懒腰,晚上脱了鞋去玩水,那时候好开心。

回高中母校溜达了一圈,因为疫情连学校大门都没进去,索性就去吃了高中最爱的烤面筋、煎饼果子,逛了高中周末的大采购超市,几块钱能买一堆面包,感慨三四线城市的物件真便宜。


和XX去了济南,淋着雨还是没阻挡自己一个人出去逛逛的心情,去趵突泉、大明湖以及小吃街踩点,在街边看到可以接趵突泉的水龙头,好想上去接瓶水纪念。



趁着打疫苗,去桐庐溜达了两次~

选择去尝试
今年自己变得松弛了很多,终于可以从喘口气去体验那些早想做的事。
自己第一次去看音乐节,看康姆士的时候下了大雨,但不妨碍我蹦起来吗,安静站立着听完万青的结尾,看到之前蹦得很嗨一众人如此安静虔诚地听万青唱完一首又一首,大家真好善变啊但都对音乐好尊重。


第一次去看舞台剧,还是特别喜欢的电影《孔雀》的女主张静初主演,座位是有点远,真是睁大眼睛趴在前面座位上看完,各种场景切换舞美超级棒,演员也特认真两个小时的不下场,但看完对松子这个人物又爱又恨,爱的热烈又伤得最重,以她作为自己的反面榜样,还是自己最靠谱。

第一次去参加组织的小众观影活动

选择反复品味
自己有时会追求新鲜感的,一本书不想看第二遍,一部电影不会买两次电影票,一个专栏很少看第二遍,但后面发现有些体悟得从第二次开始。
《黄金时代》看了两遍,不在场、歪波实验室的播客开始听第二遍、roysterlee的《厄尔毕斯离开的日子》听了100多遍,把姜昕、柯智棠、小安、窦唯、新学校废物、Joyside、郭顶、马赛克等等音乐人的歌循环了不知几遍,有些东西反复去听去看才发现好多小细节。
选择为生活的小事快乐
开始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做个快乐的普通人,那些快乐的时刻是:
早起上班的时候,迎面走来的小朋友带着口罩冲我天真地笑了,
早点下班,端着炸鸡块穿过马路去朋友家串门,
周末去医院和我妈妈一起,瞅着院里的那颗石榴树的果子能不能自己掉下来,我们想吃啦。
也希望有人能懂自己的快乐,就像半夜十一点菜鸟驿站的老板和老板娘并坐在地上送完一天的客人,吃着冰棒,相视一笑。

选择表达自己
好像习惯于当别人故事的旁观者,一是很忙(忙着工作做出好成绩),二是懒,三是觉得没必要去表达自己,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废稿,浪费自己时间又浪费别人时间,觉得没人会在意自己。
真想打醒那时候的自己,你就是懒,不表达人家怎么会了解你呢。
想让别人主动,自己就得主动。
首先是外表上今年也选择去认真收拾自己,摒弃以前的黑白灰,好好搭配衣服,每天开开心心上班去。
然后也想去做些内容输出,观点表达,所以才想开始整理豆瓣,想写点东西表达自己(为了更好的看见自己,也为了让别人更好的看见)。
拒绝被推送,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感谢2021的自己,2022也要好好生活呀~

-
小熊的春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0 22: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