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如何守护童心?”我说你需要这三种特质——自私、冷漠与刻薄
今天收到盛小新同学的信及明信片。
正在上海一所知名理工大学读研二的她,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如何守护童心?”
好问题。
于是我给她写了很长的回信,索性将这封信贴在这里,与君共勉。


(盛同学来信中的疑问)
————————正文分割线————————
见到文字好。
童心是什么?是指那种对世间万物依然保有好奇的求知欲吗?是历经世事后依然相信并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吗?还是每天醒来照镜子看着坦诚的另一个自己时,冒出的一句感慨——“这么多年,你怎么一点都没变”,这种初心呢?
或许你所意指的童心与我所说的以上几种都有所出入,也没关系,我相信对原本的、纯粹的真与美的追求,是镌刻在人骨子里的,不会被消灭。
但,让它保持发光,不被世俗,不被琐事,不被他者嘲笑的阴霾所阻挡,也确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这里我们是不是要解决一个前置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童心?
我不想长篇累牍,只想以一个“较为成功守护了自己童心”多年的老大哥的身份,说一句感慨的话:因为它值得,因为这样做,我问心无愧。
青春无论如何度过,终究是要逝去的,青春无悔这样的呐喊,许多时候听着总有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而且,青春是个很飘渺的描述,我更愿意称之为每一个当下都做到的无愧于心。
简单来说,守护童心,我做到了这十六个字——
“不念过往,不恋旧情,不畏将来,不误当下。”

道理谁都懂,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面是关于实操层面的经验分享。先声明,这些经验仅来自老哥我自己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经历所凝聚而成,或许不太有通用性。像市面上汗牛充栋的“成功学”、“励志学”的书籍,我从来不看,也不信,因为没有人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确是可以借鉴,但这些“幸存者偏差”的个例,没办法说明剩下大多数拥有同样条件甚至条件更好的“炮灰”,为何无法成功。所以其实失败的经验更可贵。
我总结了,三种“如何守护童心”的核心特质,它们是——
自私,冷漠,刻薄。
自私,指的是,在取悦自己与取悦他人之间,永远优先考虑自己。
冷漠,指的是,拥有对外界变化一种较为迟钝的感受能力,外人看来总是冷冷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刻薄,指的是,能拥有一套自洽的评价体系,这个世界只有两件事——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三个维度,分别指向的是,如何对内,如何对外,以及如何评价内与外。
前两者容易理解,第三者,有点像心理学的正念,正念是指当一些情绪出现,经历它即可。即便是愤怒、妒忌、消沉等负面情绪,那也是真实的自己,仿佛跳脱出来,以一个第三方视角来看待自己,没有好与坏之分。
下面举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来说明,我是如何以自私、冷漠、刻薄的态度,来成全自己“守护童心”的愿望的。
21岁大四的寒假,我在省公务员考试中获得了笔试第一名,7分优势领先第二名的成绩,进入面试。彼时,家里人和大学女友都很开心,他们都觉得公务员是份满意的职业,而那时懵懂的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大家都考,那我也考考看呗,也没抱着考上的态度。结果却“考上了”,到了自己的未来真的似乎能看清时,又惴惴不安了起来,原因很简单,这是自己所不想要的。我没有从政的野望,如果真的成了公务员,那大概率四十岁还是个科员,一份报纸一杯茶,碌碌无为消耗掉青春,当想到自己的黄金时代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度过时,我毛骨悚然。
于是,我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整整一下午,就思考一件事——我想要什么?半天后,我想清楚了。
于是我做了件很自私的事情:给家里人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发在当时的QQ空间里,告诉了他们我要任性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会放弃“准到手”的公务员岗位,南下香港,追寻我缺失了多年的母爱。(我原生家庭比较糟糕,从没见过生父,而母亲在我九个月大就离开,后在香港重组了家庭,与继父、两个弟弟,一家四口生活。我自幼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
回望十二年前自己的自私决定,我问心无愧。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我南下香港的第二年,惨烈的现实,与当初设想的美丽新世界,相去甚远,现实的残酷,不单单体现在奔波的糊口路上,也体现在母爱求而不得的受挫路上,我深刻地明白了毕业离家时外公对我语重心长的留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没有耀眼的学历,没有背景关系,没有人指点,我如瞎子摸象,一边在一个个坑里摔倒,一边咬牙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继续向前。
我当年中考因为成绩不错,保送的老家最好的高中的理科重点班,大学读的是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换了两三份工作,最后稳定做着一份理财顾问的销售工作,不喜欢,但为了生存,熬了九个月,同时还做着香港代购,几乎每周三趟,拎着数十斤的大袋小袋,奶粉、衣服、数码产品、护肤品等所有香港能买到且自己的同学朋友有需求的东西,从尖沙咀返回深圳福田口岸我租的小窝,每天往返通勤时间便长达三个多小时,回来还自己做饭,吃上晚饭往往都已经九十点钟。忙碌,看似充实,但内心的疑问越来越大:我到底想做什么,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如此生活着,直到大厦崩塌。
在23岁的夏天,我开启了人生第一次背包旅行,用近三个月的时间,游历了湖南、四川等六省二十多地,山川湖海,亭台楼阁,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旅行中的某一天,内心的声音突然告诉自己,我想成为一名记者。
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任何实习等相关经验的我,也没有任何发表过任何文章的我,想要成为记者,简直痴人说梦。
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还大张旗鼓地发到网上,在那时还流行的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不出意料地收获了许多嘲笑,但那又怎样呢?正如张智霖《岁月如歌》里唱的那样——
“去讲心中理想,不会俗气。”

于是我便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过起了一种“苦难行军”般的生活。生活成本压缩到最低,寄宿在高中同学的小单间里,他睡床,我睡地板,每天只吃两顿饭,记得当时楼下最便宜的“猪手饭”15元一份,我几乎要吃吐了,但为了省钱,我吃了几个月。背包旅行前辞了工作,没有收入,就零星接代购的生意活儿,但因为每次代购几乎要花掉一整个白天的时间,我大幅压缩了代购生意,而把时间精力几乎全都放在阅读与写作上。
每天如痴如狂的看书,看电影,写影评,书评。当时有个学长帮了我一把,他在香港《明报》做记者,自己也有出书,于是我给他写书评,他帮我发表在刊物上。
就这样,累积敲门砖的厚度,我这人还有个臭脾气,不喜欢走关系,我寄宿的高中同学是《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我也没开过一次口求人家内推或者帮忙,就是很死板的,在智联招聘和当时算主流的51招聘上投简历。终于,在无数次的石沉大海后,获得了唯一一次面试机会,并顺利拿到offer,成为商报旗下杂志记者。

我犹记得那天在回家的地铁上就收到了录用offer,第一时间给外婆打了个电话,并在人人网上发了一个状态。
那趟地铁,我全程是哭着坐完的,眼泪根本停不下来。
那个状态里,我说——
“我终于成为记者了,两百多个黑夜独行的日子终于走到尽头,感谢一路上关心我鼓励我打击我讽刺我的所有人。”
我想,如果这漫长的半年时间里,我将目光都投向外界,将会收获多少的焦虑与疲倦,看着同龄人工作日益稳定,甚至走进婚姻,而我两手空空,只为了心中的一口气,所以,我是冷漠的,我拥有了一种钝感力。
不要觉得说出理想是件丢脸的事,关心你支持你的人会帮助你实现理想。相信我。
上面两个例子听着或许过于理想主义,虽然它是我人生很真实的构成,但下面的例子,我想让你看看我这个“理想主义者”是如何刻薄的。
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渣男。一无所有,就是字面意思,工作多年,我却没有存款,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可为人遮风挡雨的物质保障,渣男,也是字面意思,我出轨,和前妻在一起的八年,我出轨了四次。
我并非没有能力,从成为记者的十年来,我又历经数份工作,从事过产品运营、PR、内容主编等岗位,我自信自己多年的文字内容沉淀,可以找到很像样的工作。只是我不愿将就。而家里人便是我不将就的后盾。
我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是啃老的巨婴,外公外婆每个月一万出头的退休金,除了自己生活,基本上存款都被我“挥霍”完了,我有多年的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简单来说就是躁狂加抑郁症,抑郁的时候没法工作,躁狂的时候则花钱无度,两次,12年和20年的躁狂,都让自己欠下一屁股的信用卡债和消费金融债,都是家里人帮我擦的屁股,加起来也是几十万。
可奇怪的是,我不会因此有任何的负担,这不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更贴切的应该是说,我没有世俗道德的枷锁。
虽然卢梭说,人生来自由,但无往而不在的枷锁,可每个人的枷锁有多有少,有轻有重,分给我的,是轻如鸿毛的。
我坚信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二人关系。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像所有亲密关系都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的。家里人愿意被我啃,我愿意啃,有问题吗?
前年底我说要创业,然后外公义无反顾地给了我启动资金,让我去试错,也让我看清自己实在是不适合经营一家公司,于是很快便及时止损。
我有两个优秀的高中同学,都在“深漂”,一个大学毕业那年,家里就给出了首付,在南山区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那是十年前,总价也才两三百万,放现在,起码是一千五百万以上的价值;另一个同学在互联网大厂当产品经理,这么多年,一直想着靠自己,于是一直追赶着首付,可工资的增幅,存款的速度还是抵不过深圳离谱的房价增速,于是至今还是买不了深圳的房子。
你说是靠家里的更成功,还是靠自己的更值得称道呢?
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说。

你在批评我之前,可知道我已经做好了年后重新出山的准备呢?
我和前妻好的时候,她的闺蜜们总是劝她和我分手,但她一句话就怼回去了——我的感情,你们不懂,我自己说了算。
你说我们不适合在一起,真奇怪,我们的感情,关你屁事?
你问我你们适不适合在一起,真奇怪,你们的感情,关我屁事?
虽然很刻薄,但关于人生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无论是自私、冷漠或刻薄,我想最后都回到一个质朴的道理上来,大道至简—— 做人做事时,自洽,便足够。
无论是求学还是职场,无论是生活还是情感,无论是童心未泯还是圆滑世故,问心无愧,即可。 你或许也看出来了,那些贬义词也是褒义词,而褒义词也有黑暗面,所以,无所谓童心,初心,本心。
去做,就好。
影视圈有条不成文的规律:小红看运,大红看命,放到其他领域也一样,努力了不一定能获得想要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不努力一定无法获得想要的,你说你通过实习,更进一步坚定了读博的信念,恭喜你呀,这也意味着你在学术和某一垂直领域里,将能拥有更多的时间积淀。精通一门技艺起码需要投入一万个小时,音乐、绘画、写作、摄影、雕塑……概莫能外,这“一万小时理论”也适用于任何行业。
加油吧,童心它不会走散,只是我们有时会忘记它的存在。最后送你一首我很喜欢的诗,与君共勉。
愿童心常在。笑口常开。
——家伦,2022年1月18日于丽水
《总得有人去》
——谢尔·希尔弗斯坦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