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笔记-社会心理学(戴维)-攻击:伤害他人
作者对攻击行为持完全负面态度,这一点我不太认同。人的攻击性是完全必要的,而且不应该通过社会发展消亡。只不过,更好的学习和认知,让人们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愤怒和冲动,更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情况值得攻击,学会把攻击用在更好的地方。
一、攻击的概念
a) 定义: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
b) 敌意性攻击: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c) 工具性攻击:把伤害作为达到其它目的的一种手段
二、攻击的理论
a) 神级系统(前额叶能抑制攻击),遗传,激素水平都与攻击相关
b) 攻击是由于挫折造成的,确切讲,修正后的版本为,挫折造成了愤怒,加上攻击线索触发攻击
c) 与很多社会行为一样,当看到别人表现攻击行为并没有受到惩罚时,我们会习得攻击
i. 家庭影响,体罚增加了孩子的攻击性
ii. 文化,男子汉文化增加了孩子的攻击性
三、攻击的影响因素
a) 疼痛、炎热、受攻击和过度拥挤会增加攻击性
b) 身体较高的唤醒水平,会在有攻击倾向的情况下增加攻击可能
c) 当用于攻击的工具易获得时,攻击水平增加,比如边上有刀具,或者枪支
d) 包含有暴力内容等的媒体会提升攻击水平
e) 含暴力内容的儿童电子游戏会增加攻击水平
f) 群体通过责任扩散和群体极化会增加攻击水平
四、减少攻击行为
a) 用非攻击的方式替代攻击行为
b) 儿童时期教育非常重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