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生想要如何度过?<无问西东>

2018年1月11日,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大片《无问西东》正式上映,距离那年校庆已经过去将近7年。(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至于为什么让它留在幕后那么久的时间,我并没有深究。如今它展现在观众面前,就是最好的献礼。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出自清华大学的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意思是气度和胆识是最重要的,文艺跟随其后;美好的德行和有益于人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它们,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
但是,你有认真想过如何对待自己的青春以及整个人生吗?
在1923年的民国时期,北平清华学堂的学生吴岭澜就困惑在这样的问题里。那年的中国危机四伏,列强侵华,落后就要挨打,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他在思考究竟应该选择文学还是工学,是听从内心还是实业救国。
那个时候,他时常把自己沉浸在繁忙之中,他感觉这种繁忙才无比踏实。时任校长梅贻琦面对这个迷茫的青年,说了这样一段话:
“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吴岭澜若有所悟,并且在泰戈尔访问清华时作的演讲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1937年,抗战时期。为了防止突发的情况,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共同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这所破旧的大学,只要天降暴雨,雨打屋顶的嘈杂就会淹没任课先生的声音,这时老先生只是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所有学生放下课本,静坐听雨。
而且这所大学还面临着空袭的危险。每当防空警报拉响,所有的学生翻越山岭,去到山沟的防空洞躲避,先生们听着阵阵的敌机声给学生上课,学生们却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吴岭澜当时就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他在一次躲避空袭讲课中说道:
“‘世界对你,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这是泰戈尔的诗。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
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等),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在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出身于三代五将的世家子弟——沈光耀。他也在那样的年纪思考对于自己的真实到底是什么?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存亡,他想要投身空军,为国献身。她的母亲却在这个时间来到了这破落的学校,满心的关切说道: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儿女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但是也永远不可避免地渴望他们无比平安,甚至宁愿他们过着平淡且平凡的生活。
日子简单重复,沈光耀的内心总是沉郁,他的心里有自己最想做的事,却也有父母的牵挂。他无法忘记在招募飞行员的那天,教官对底下的学员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无法忘记吴岭澜对他说过的“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终于,毅然投笔从戎。
他成为了军队的飞行员。在生命最光辉的时刻,撕开敌人的防线,和煦地微笑,以身殉国。

当他还在做空军培训的是时候,节省出自己的粮食,然后经常开着飞机到一个贫困的村落,空投这些食品。那里的小孩称这些食品为“晃晃”,那里的人们都称他为“晃晃叔叔”。
晃晃,是这些小孩子看到的是飞机的模样,他们大概永远不知道光耀的模样。
陈鹏就在这群被救济的孩童之中,多年后陈鹏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学生。他是物理系的学生,成绩优异,原本学校院长想让他去边区荒漠研究原子弹的。但是因为心中有个牵挂的姑娘(王敏佳)而一度拒绝,但王敏佳后来受到了诬陷,被批斗成为坏分子,还被打成假死。
但是陈鹏并不知道。陈鹏就抱着她,倔强的哽咽,倔强的流泪。他在山上挖了一个坑,就要埋掉王敏佳时,王敏佳从假死中缓过来。陈鹏抱着她痛哭了许久。
然后他带着她去了自己儿时住的那个小村子。
王敏佳在那里忽然情绪很激动,她被打得毁容了。她整个生命的信念,也在那一刻全部崩塌,想要将陈鹏远远地推开。陈鹏依旧爱着她,抱着她说: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的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
陈鹏离开了村子,去研究原子弹,留下王敏佳在那个小村子里教书。陈鹏原本是要为了爱情放弃研究原子弹的,但是曾因为看到好友与王敏佳的一个模样亲密画面,感觉爱情无望,一时头脑发热就答应院长会去研究原子弹。
他去了。即便是带着情绪的承诺,依然一言九鼎,又是怎么样的气度?

也许陈鹏害怕王敏佳认为是自己拖累了他的前程,所以才选择去了远方。他不想让自己心爱的女孩被自己照顾,心中却时刻带着的愧疚。有时候,爱是很微妙,是内心的托付。
也想到爱情真实的样子,就是面对着这个世界的残酷,因为想到这个世界还有另一个温暖的人在,就不会感觉到害怕。不管他在远方,还是在身边,他都带给自己生命的勇气。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举国欢腾,因为我们中国终于有保护自己的核心力量。
陈鹏再度回到村庄,爱人王敏佳因为“反右斗争”已经不知所踪。这个时候的王敏佳,却是踏上了寻找他的路途:我一定要在生命结束之前,找到你。

与陈鹏同校的好友李想,也在那个时候坚定地选择了支边。
后来李想与战友(张某夫妇)同时陷身雪山上,他将水与食物交给战友,让他们去寻找救援队。
救援队找到了,李想却因营救战友而牺牲了。
21世纪,北京。张某的儿子张果果任职于广告公司,他因为一个奶粉广告认识了一家穷人。这家穷人有四胞胎,本来是想借他们做奶粉广告的,但是广告公司中途又放弃了与这家人合作。这家人有赖上他的意思,有人劝他远离这家人,他心里挣扎却无法狠下心。
终日在尔虞我诈的商业环境中,张果果感受到了太多的烦躁。张果果的父亲对他说:“你为什么看起来不开心?你还年轻,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直到他去祭拜父亲的战友李想之后,才忽然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内心。他决定继续救济这四胞胎,并给这四胞胎的家人都找好了在北京的工作。当他看着四胞胎安睡的样子,他的心里响起这样的一段话: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年年岁岁年年,朝朝暮暮朝朝。你看惯沧海,我历经沧桑。时间,不回过头看还好,一旦回过头来看,它快到让你觉得慌张。
当那些卓越的人们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所向,我们是否忙碌于自己的生计?
回想别人的故事,却要思考自己的问题:是活出生命的气度,还是活出一种无所适从的苟且。
看过的影评中,道出《无问东西》构建的理想主义。因为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但是时代需要有灵魂的个人,它并没有埋没谁,而是自己埋没了自己。
每一个理应存在的工作,都应该有人去做,不管是因为生活所迫,或者是内心热爱。即使我们是在平凡辛苦之中,也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让不断流逝的生命里,让内心深处感受到更多充盈的幸福。
那一年我还是个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有一天说到矛盾普遍性一框时,我说: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一生都有烦恼,当然也有开心的。其实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高学历还是你连大学都没有上,都会有利弊。我们都不能改变这种本质,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生活的形式。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可以朝着自己热爱的方向去努力,很努力。
其实年前回到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的的时候,是我睡眠最舒服的时候。
但是有一天我却在睡眠中途惊醒,不是做了什么噩梦,而是想到自己终将死去。大概世界太过美好,终究还是特别舍不得的。所以,就很彷徨。
什么是前程?
只有自己才是幸福最大的阻碍。
艰难的是,突破这样的阻碍。因为去改变自己的心性、愿望和选择,是有多么艰难!
曾经,在一个花店里,我和一个小姑娘各点了一杯饮料。她在写试卷,我在拿着笔记本写字。那个时候,我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说:其实我特别羡慕那些知道什么是正确,并且已经走在那条道路上的人。也许他们还不算特别成功,但是至少他们有这样的心智,不会那么迷茫。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成败,沉沦在悲喜之中。幸运可期,死伤无怨。
这个世界的我们,自有生灭,各有前程。不违逆正道,去选择最热爱的人,去找到最热爱的事,让自己有灵魂地活着。 就是找到了成功的原因,找到了死而无憾的理由。
剩下的,就留下心情面对艰辛却又光明的未来。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