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胡不喜》读书笔记
此前网上推荐网文,我可能看到过《云胡不喜》的名字。后豆瓣阅读中,见作者重新发布,觉得熟悉又陌生。加入书架好久后,几本小说同时打开读,云胡是其中一本。大概尝试了两次,均以放弃告终。开头是倒叙,各式各样的人物纷至沓来,当时只觉一头雾水。不知为什么,最近一次读时,心平气和进入了,就沉入其中,一发不可收,接连多日挑灯读完。
作者文笔甚好,描述民国时期,有种烟雨朦胧之感,典雅素净且不失摩登,新旧夹杂,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男女主角出身世家,被这新旧夹杂的时代裹挟,由包办婚姻的引子,走出一条艰难的爱情之路。云胡大体以女主角程静漪视觉出发,对其心理描写和心路历程着墨颇多,而对男主角陶骧主要是侧面观察,加之他内敛,不外露情绪,且性格有些许阴戾,不免让人揣测他是怎样的人。甜宠天选男还是腹黑蛇蝎男,现在我也说不准。这种模糊性,跟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关,里面穿插着大量的细节、伏笔和以景或物喻人的手法。且里面的人本身也没一种定论,作者写了这个人,也写了别人当面背后如何议论这个人,同一件事情,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且信息都是一点点放出来的,读者可以探案般,按图索骥,拼凑出一个心目中的全景。估计每个人拼凑出来的,也不一样。这是读文的乐趣所在,作者既然命名为这本书为云胡不喜,我觉得这段爱情,不管中间有多少龌龊和不堪,大概还是真诚的。
我喜欢云胡前三分之二的内容,除了跌宕起伏,还从女主人公那里,体会到乱世年代里个体生活灿烂时理应保有的危机感。革命者的话太过家国大义,缺了点春风化雨的点拨,但道理都是对的。静漪乘着旧时代的尾巴,也想着触摸新时代的曙光,这种新旧交替,及其产生的热忱和犹豫,大起大落,形成特有的民国氛围。后三分之一,剧情冲突过于激烈,以至狗血的成分居多,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便慢慢变弱。前任复活、生女被夺、婚内被强、流产等情结依次上演。以现在眼光看,几处情节冲突后,男主角的形象会发生质的变化,不知道十年前这文刊登时,大家是不是对强取豪夺类的并不像如今这般敏感。
前面倒叙里,静漪学成回国,被荣任院长一职,同上海滩各大红人周旋。因为这个情节在,读的时候,我在想,这有点出走后的娜拉凯旋归来的意思吧。娜拉出走是为了更好的回来?不过,回来后的静漪同陶骧势均力敌,让人着实看得解气。但不得不让人嘀咕声,回来后的静漪怎么还会看得上陶骧(看言情小说呢,我就是这么不知趣)。不知道民国时,是否会发生此类的事儿。但想想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碰上一个啃老本抽鸦片的世家弟子,即使育有一子一女,也决绝出走。出走不一定会更好,但一定不会更差,且肯定不会重回此前的家庭。
万事不绝对,一切都没定数。作者的任务是讲故事,无需承担教化和批判的责任,写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人有七情六欲,深宅大院里的上人和下人,个个活灵活现,一颦一笑一回眸,寥寥数语,让人过目不忘。程家杜氏良善,也跟宅斗的刻板印象不一样,同侍一夫的女人们,也能生出姐妹情谊。杜氏看得通透,过生活而已。这时候,让人不禁可怜这些老爷,他觉得自己是多情,可能身边的女人最是无情,有情才不会硬生生做大度装,给夫纳小。里面我最喜欢的配角是逄敦煌,爽快敞亮,每次出场,都让人心情大好。
© 本文版权归 Tsingtsi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