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的一切,像是谜一样的存在 | 三岛由纪夫《太阳与铁》
我过快地开始认为所谓年轻或青春是十分无聊、无价值的东西。那么,是否‘老’也是一种乐趣呢。
那个人的一切,像是谜一样的存在
文:是Carol吖
原发于豆瓣: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995355/
很多时候,一句话的论述都要努力反复地阅读,才能慢慢品味出一点文本背后,三岛想要表达的心情和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往往是感受着阅读中带来的不可言说的迷茫和不安。
在这段假期时间里,我尽量让自己完全放空,却发现很多时候并不能如愿,突如其来的自由竟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在恢复期终于又重新拿起这本看似轻薄却内容沉重的小书继续阅读。在经历过一场“肉体”的疲累之后,似乎心境已然大不相同,也许因此更能理解三岛文字中“太阳与铁”的重要性了。

多亏了太阳与铁的赠予,我学会了一门外语,懂得了肉体的语言。它是我的第二外语,塑造了我的教养。
与太阳的一次次邂逅,让他开始相信,“要在谁都能看见的表面创造并管理表面的思想,就必须在思考的训练之前进行肉体的训练。被‘表面’的深层所吸引的时候开始,我就预见到我需要进行肉体的训练。”在三岛看来,浪漫主义悲壮的死需要有坚强的雕塑般的肌肉匹配,也许这就是他所追求的死亡的“美与暴烈”吧。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的一部“私密性文本”,在这篇文字里,他静下心来同自己对话,不再是虚拟地讲述他人的故事,而是直面自己的真实内心,坦诚那些不曾说出口的思绪——字里行间隐藏着他的心。
他讲自己曾好奇酒醉者头向后仰,带着无法形容的放肆表情时眼帘里映现出的东西是什么,而主动去抬神轿,想亲自去感受一回那些人眼里的世界——原来只是天空而已,但那又不仅仅是天空,“是我一生中可能再难得一见的万里晴空,异样的蔚蓝,却又以行将掉入深渊的姿态,快速地坠落了下来,它动摇无常,是一派澄明与疯狂搅合在一起的天空。”

我过快地开始认为所谓年轻或青春是十分无聊、无价值的东西。那么,是否‘老’也是一种乐趣呢。这也是得不到的。
比起与书同名的《太阳与铁》,第二篇《我经历的时代》要好读很多,这两篇文章就好似一个人的两个侧面,有严肃思考着探究自我的样子,也有轻松平凡过生活的样子。
印象最深的是三岛青年时期对太宰治的一场尴尬的拜访,年轻气盛有之,坦荡青涩亦有之,竟然当着太宰治先生的面,直接说出了“我不喜欢太宰先生的文学作品”这样的话。如此的直接让人读来不禁莞尔,不愧是“大勇”三岛了。有趣的是,当三岛到了太宰治先生当时的年纪时,也曾遇到过几次这样尴尬的场景,他把遇上这种“文学上的刺客”这类事,理解为“文学家的宿命”。在相似的场景里,曾经的“文学刺客”变成了“文学家”,多么巧妙的身份转换。
这一篇章里的三岛更像是我们身边会存在的人,幽默又有些笨拙,让人觉得十分亲切。因为英语会话能力基本等于零的原因,他曾错过一次赴美参加青年作家会议的机会;在巴黎旅行时,他还曾被小偷用变戏法的技术偷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与二十多年不见的同班同学相见,因为同学已经满头白发的原因,他差点没有认出来…

二十六岁的我,古典主义者的我,感到最接近生的我,说不定原来是个假东西。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三岛对于自己的一切一直有着谨慎的认知和态度。对于外人而言,走近三岛并了解他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那个人的一切,就像是谜一样的存在啊。
(完)

《太阳与铁》
作者:三岛由纪夫
译者:唐月梅
三岛由纪夫的随笔代表作,收录了《太阳与铁》和《我经历的时代》。《太阳与铁》以诗的笔触回顾了作者创作历程中的思想变化,揭开了作家三岛精神面的成长轨迹。与此相对,《我经历的时代》则对三岛的作家生涯进行了纪实性的回顾,两相对照,相映成趣。
上海译文新文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春天里,一起读书吧!| 一份春日书单 (15人喜欢)
- 因欢乐而怦怦直跳的心 | 毛尖评波伏瓦《青春手记》 (14人喜欢)
- 谁懂啊,编这本书的每一天都在笑!| 埃科《米兰讲稿》编辑手记 (8人喜欢)
- 在野蛮社会里,文明、美和善良都是罪 |《华氏451》 (7人喜欢)
- 八百公里的圣雅各朝圣之路,居然还是“欧洲最佳骑车路线”?| 《不朽的远行》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