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
深夜里和朋友聊起电影《1921》,突然想起,我从来没有为他,为一位我在文字中认识的人,写过一点什么。现在讲那段历史的主旋律多如过江之鲫,其中一些为了吸引观众、拉高关注,用些年轻红人,把主旋律拍出青春偶像剧的模样。其实,他们之中,最有故事性、最像偶像剧主角的,恰恰是那些冷人,那些失意者,那些所谓“犯了错误”而不被推崇的人们,比如陈独秀,比如瞿秋白。
他是个读书人,戴散光眼镜,讲南方官话,居所归置得很讲究,小时候想考北大想当教员,没考上。
他和鲁迅是好朋友,两人都生肺病,老感觉“要赶快工作”,同时感到非常疲惫。
他当然也是念诗的。他当然也写诗。
他的字很工整很秀气。
他说豆腐味道很好,世界第一。
他最理想的世界是不要吵架,和和气气。
他说他的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天上的人。
他刻过一枚章,大家都知道:“秋之白华”。
他是被抓起来枪决的,临刑前仅有两个要求:不能屈膝跪着死;不能打头。
他死得很平静,可以说是如归。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地甚好”。
他被捕后写信向鲁迅求救,鲁迅很想救他,没成功。
他临终前写的一篇东西,引起争议,在他死后许多年,引发批斗,坟墓被砸掉。其中一段:“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
“他的”女儿独伊,是之华的孩子,之华离婚后,瞿秋白陪着她去前夫家,想把唯一的孩子偷偷带出来,接回上海去一块生活。结果那天行动不成功,来了两条大汉把孩子强行带走,之华大哭,她看到瞿秋白在哭,后来在文中写:“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秋白流泪” —— 是不是偶像剧主角?
这些故事是我十二三岁时候读到的,多年以来,并非时时想起讲起。而朋友一提《1921》,故纸堆中的字句便在我脑中字幕一般奔跑着,我沉吟了一下:“还有瞿秋白同志…”
我想,秋白大概是觉得父权夫权太黑暗了,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太残忍了,他爱之华,他爱一切“美丽世界里欣欣向荣的儿童”。所以他尽全力要帮她把孩子接回来,要倍加爱护这个孩子。之华叫独伊喊他“好爸爸”。秋白真是一个善良而温柔的狂士。
他们从小念儒家的书,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是被封建propaganda洗过,可他们挺身反抗的坚定,拷问自身的勇,非今人可追。秋白是个失败者,他把自己完整否定了一遍,但一个人的意义,不能以其身后不可预知的发生去倒推。《多余的话》的真伪,有人称之为谜团。为什么这會是个谜团,是我心中的谜团。
我认识的是文字里的他,也许我的认知仍埋在故纸堆里,与诡谲的真实并不相通。今天,再读《多余的话》,仿佛秋白又在面前悠悠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