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自选集》
因为曾经读过三毛作品的缘故,我对散文的印象是写实而又飘渺的一段段小故事、一则则小体会,适合间隙阅读,于是便在一个想要消磨时间的午后,在江汉路新华书店捧起这本书,却又一发不可收拾,回校借阅了一本。
周国平是北大哲学系出身,写的散文是富有哲理,值得思考的。全书包含很多主题:自我探索、生活、爱情、自然、读书、教育……读每一个主题都有一种穿越了时间与空间,与哲人对话,疯狂汲取精神养料之感。读书时感受到心明显地变静了,在作者的点拨下,开始对生活的习以为常进行思考。心中不乱不空,可谓澄明,分外愉悦,这是读书最高意义了吧。
主题很多,我对每个主题下喜欢的句子都进行了抄录,但因为(懒惰),并没有延申做读书笔记。但我知道,一定有一些东西,是在我合上书本和笔记本后,还能真切感受和思考的。
例如,在自我探索方面,与孤独相伴才是最本质和最终的形式,我们不应该在独处时感到焦虑和无趣,而应该通过了解自己喜好、与自己对话等方式,享受独处的时间。
在爱情方面,爱情和性是不一样的,性是多向的,爱是专一的。在相爱时,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另一半,否则就会造成当对方仍将你放在爱的位置上,你却将自己放在性的位置上的错位。
对于家庭,引用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的描述,家只是古驿道上的一个客栈,家在哪里并不知道,但一定不在世间。
对于WLB,我们应该更多地享受和体悟生活,否则只是一味地努力工作,匆匆过完短暂的一生。在繁忙之中,要寻找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的趣味。
对于各段人生经历,我们要保持着从好奇心-进取心-平常心的心态历程,从好奇心出发,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留遗憾地努力,又对结果保持平常心(平静+智慧)。
对于读书,读书是有好处有坏处的,读书也是有方法的。一方面,读书能增长见识、充实生活、提升表达,就像黄山谷说“三日不读,只觉语言乏味,面目可憎。”但另一方面,读书也可能浪费了时间、限制了想象和写作的欲望。对于读书的方法,作者论述了很多,大概包含第一,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因为书是读不完的,从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会保证自己读的内容都是感兴趣的。第二,读书要选择性地读好书,因为读什么样的书,也会潜移默化的塑造你怎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也会影响你写作时叙述表达的韵味。第三,读书时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从有感触的地方出发,多感受和联想。第四,及时记录,可以只记录喜欢的句子,但最好的是记录自己的闲散心得。总的而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内容、风格、作家),保持阅读-思考-记录的习惯。【三日不读,语言乏味;三日不写,心中不畅】
对于提升写作表达能力,作者最大的建议有两点,一是阅读,多读好书;二是写日记,因为写日记最坚持也最真实,将自己每天的触动细致地描述出来,久而久之一定能提升写作能力。
对于教育,作者倡导自由教育,学生阶段应该广泛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即使是专业课之外的东西,不要功利了。教育所赠与学生最大的礼物,不是课堂和书本上细碎的知识点(易忘),而是是独立探索、思考、自学的能力。 (这里我非常感谢我武自由包容浪漫的校风,有很多有品格的老师,会教导你除了上课学专业知识外,课外要多读文史哲。上课时也鼓励同学们逃课去赏樱花,因为花期短暂,青春也短暂。希望之后不管到哪,我都能葆有对无用的向往,最好还能有勇气和坚持。)
真的很喜欢这本书,简明的文字却饱含哲理,偶尔读读能涤荡人心、净化理想、丰富生活趣味。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是朴实的,但用词很精准很美,比如“内心不乱不空,可谓澄明。”澄明两字太好了!我要多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精神素质。之后也可以找找更多周国平老师的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