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黑夜里车轮碾过的一粒尘土 是七十年 ——82版《茶馆》随感
这部电影下载下来很久了,为着这部作品的名声,也一直想知道语文课本节选那段的后续,遂试图拉着小伙伴们一起看,结果都遭到无情拒绝,于是挑了休假开始的第一天,列在了自己的今日学习计划里,当作任务去完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窝在椅子里,关掉所有的灯和手机,给自己营造了点氛围感。这会儿刚看完,脑子里乱哄哄的,仿佛刚从异世界里回到现实。太难过了,所以想随便记录点什么,消化消化。
课本上的那段,原来也只是王掌柜人生中的三分之一啊。上学的那个时候才学了戏剧,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瞬息万变的情节,都当热闹看了,也以为自己早早忘记,没想到看着看着全想起来了。信洋教的马五爷、爱打抱不平的常四爷、话说不大明白的老实人松二爷、胸怀大志要办实业的秦二爷、流氓二德子、油嘴滑舌的拐子刘麻子、潦倒的唐铁嘴、阴阳怪气的庞太监、可怜的顺子。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带走的常四爷是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时也最记挂他的后续,但是一直没有去看。82版的演员演得好,与松二爷俩人站在那里说了几句话,光看精气神就一下子能辨认得出来。买顺子给十块大洋,卖却要二百两,当时觉得真坏,现在学会了一个词叫荒诞。王掌柜是见证者,像尾鱼一样圆滑,该鞠躬作揖嘴甜一点不少。这是初入世,见过的不平之事倒也不少,可一方面是骨子里维持红火生计的基因,一方面是无关自己,也为自保。就像常四爷跟秦二爷争执时他帮秦二爷找台阶下时候说的“哪能都管得过来呢”,说得一点也没错。我看着茶馆里但凡有些争斗就赶忙“上街遛遛”的主顾们,觉得如果是我,和他们的选择也没有两样。
刚才想着,当时的语文课本上节选到常四爷和松二爷被带走,也是挺有道理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去感受一点当时的“民不聊生”和市井风貌也就差不多了。王掌柜的后面两段人生,当时没读过多少书没见识过人生疾苦的我大概读了也很难感同身受。第一段其实更多的是交代背景和体现人物性格。后两段人生,尤其是王掌柜的老年那段,应该是整部戏剧的高潮之处吧。
二十年过去了,王掌柜蓄起了胡子,大清国真的完了,民国倒是来了。于王掌柜而言没有什么不同。生意惨淡,天天被各种人上门要钱,外面动不动开炮;庞太监死了,康顺子和康大力来投奔;刘麻子潦倒了,还在做买卖妇女的勾当;唐铁嘴穿起了绸子;常四爷自食其力;松二爷守着黄鸟;秦二爷建了仓库开了银号……这一段大概是他人生的过渡,什么荒谬的事都能有,王掌柜有很多想不明白的,可他只能一直跟着“改良”。他开始不仅是旁观者了,他也正被投进黑暗时代的潮流里,被迫裹挟着往前走。看起来除了不太安生,没什么生意罢了,我也一度以为多少会好一点,顺子和儿子来了之后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的,刘麻子当街毙命,老朋友还能来看看,就算是麻烦不断,这样圆滑的掌柜总能叫一家人活下去的吧。又二十年过下去了,解放前夕,黎明来临之前反倒最黑暗。
小刘麻子、唐“天师”、要钱的生的两个小崽子,竟然全走了他们死鬼爹的老路,尤其是爹和儿子用的同一个演员的情况下,看到那“一模一样”的脸,这种荒诞感更强烈了;身世可怜的小丁宝良心未泯,可也只能是小拐子手里的提线木偶,看他们油头粉面说起托拉斯的那副样子吧;还有那什么三皇道,沈处长,都是太阳升起之前垂死挣扎的蛆虫,可就是这样的蛆虫,让最底层的人们等不到太阳升起的一天。
这故事好,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在于情节太紧凑了,让人无暇分心,把自己化作茶馆里一缕紧张的空气,凝视着人的一举一动,忘记时间。其实按照故事的逻辑,逐渐地也该到了高潮阶段,人物情感冲撞最强烈,把累积起来的情绪推到一个顶峰。虽然知道大概是这样,但是该到了那个临界点还是会把自己代入进去,情绪的闸门直接泄洪,眼看着一切努力抗争过的、努力忍耐过的,最后等不到黎明到来之前,就都归于虚无。
我情绪的顶峰就在两段,一段是康顺子和王掌柜拜别,以及儿媳小花为了安全匆匆逃离,另一段是迟暮的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笑谈过往,尤其是后一段。忽然想起来,一路看下来这样让我忍不住破防的点也不只这两处。说评书的人感叹现在都是洋玩意,我们的传统反倒没人看了。我还是个学英语的,虽然知道是原本是不相干,观念也是有着时代和场景的局限,可一瞬间真的让我也好似无地自容;常四爷说着自食其力卖菜糊口的时候,脸上带着沧桑,眼神却还是炯炯的,秦二爷开了工厂做起了实务,我真的以为他们代表的是希望……
快到尾声的地方,和王掌柜一起,面对用“惨淡”都无法形容的生意,面对被迫分离的王家人,面对留不住的茶馆,把自己的情绪压抑再压抑。忽然常四爷来了,带着花生仁,坐下依旧等着喝王掌柜的一壶“高的”;秦二爷也来了,感慨万千,涕泗横流。工厂没了,机器成了破铜烂铁,他说王掌柜你一定要告诉别人,说他自己是个蠢的,用了四十年才明白这些根本就没用,吃喝嫖赌不好吗?常四爷笑着,终于说自己这一辈子七十年,一事无成;说起早就不在了的老朋友们,还有连个棺材都买不起的松二爷,说起路过看到的一家出殡,那时候我竟然还分心想到果然那个出殡的桥段不是平白设计的。他说他好歹还能替松二爷化来四块板,可他自己呢?曾经都是有抱负爱打抱不平的人,我爱这个国,谁来爱我呢?要知道这是解放前夕,黎明就要来了,天就快要亮了!但是常四爷拿出篮子里藏的他捡的纸钱,笑着说买不起棺材和寿衣至少也得有点钱花,他们三个老头子仰天撒着纸钱,好像癫狂又好像玩笑一般给自己唱挽歌,唱完了说句再见拜别,王掌柜捡起桌上散落的纸钱,拿起长布看着房梁,再撒了一遍,脚步沉重地走进里屋去了……屏幕黑了,我终于忍不住掩面大哭起来,哭完了就呆呆地坐着,半天出不了戏……
人生七十年,就这样。我想起以前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说假如让你穿越回那个时代,你想穿越成什么?都想做大佬做名媛,来根金手指,可没有人想要穿越成王掌柜这样最底层的人,任人鱼肉,倒霉得偏等不到希望;或许有人想变成常四爷和秦二爷,大展拳脚,救国救民,事实也许就是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反倒只能苦笑着让后人千万不要学自己。而真正带来解放的红太阳,更是多么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