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流水账之七
这天我和他们几个分开行动:因为另一位大叔以前去过莫高窟,还有两驴友对石窟不感兴趣,所以我今天单独去莫高窟,他们几个去博物馆。
莫高窟需要预约。因为是淡季,我是提前一天预约的上午参观。莫高窟游客中心离市区不远,从鸣沙山再往东十多公里。先在游客中心观看两段录像,一个是正常的荧幕,一个是球形天幕。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之后坐旅游大巴前往莫高窟。大巴车一路往南,穿过一片沙漠,在道路西侧的沙山崖壁上开始出现一个一个的洞窟。望着远处那一个一个的洞窟,耳旁再次飘起了河西走廊的曲调。

莫高窟是前秦时期僧人乐尊创建。据传,乐尊云游到敦煌附近。他看到鸣沙山上金光万道,好象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出现。于是,就请人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洞窟不断增多,到七世纪唐朝时,莫高窟已有一千多个佛洞了,因此,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

目前开放的莫高窟南部的洞窟,正常门票可以参观其中的八个洞窟。进入景区后,每20-25人由一个导游带领,参观讲解洞窟。由于事先对莫高窟以及石窟艺术没有过多的了解,因此旅游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唐代的塑像和清代整修的塑像。唐代留下的塑像是这样的(洞窟内不能拍照,这是网图):虽然颜色斑驳,落满灰尘,但是面部的表情神态,实在妙不可言。


再看清代整修的后的塑像,感觉就是新建村头小庙里的塑像,据说这是王圆箓主持整修的。一声叹息,多少艺术珍品被无知破坏。所幸的是,王圆箓仅仅整修了部分塑像,没有钱整修壁画,所有壁画和部分塑像才得以保存。

第十七窟藏经洞,这是几乎每个中国人心头的一个痛。藏经洞入口在第十六窟内。光绪二十六年,王道士在偶然间发现了这个被前人封砌的洞窟, 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各种经卷、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关于这批文物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推测:占主流的的避难说,当时僧人因为要逃避战乱,所以把经文和文卷封藏在其中,以免被破坏。谁知这些僧人一去不返,杳无音讯,此洞便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至于这战乱,有人认为是西夏当时要占领敦煌,也有认为是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汗王朝向宋朝要求出兵攻打西夏,宋朝同意出兵而导致的战事。但是,藏经洞内文物大多是残卷断篇,夹有不少疑伪经,甚至还有不少错抄的废卷和涂鸦之杂写,乃至作废的文书与过时的契约等等,而缺少整部大藏经和其他珍贵物品。因为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批文物是当时僧人抛弃无用的经卷,但是由于是经卷,不能随意丢弃,所以才封存起来。 这就是废弃说的主要理由。
王道士发现了这批文物之后,曾经多次向敦煌知县以及八百里之外的肃州(现在的酒泉)道台报告。王道士一个人赶着毛驴在荒漠上赶路来回一千多里,其辛苦可想而知。只是他的辛苦没有任何回报,当时官府只是命令他严加保管。直到发现文物的七年之后,斯坦因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这批文物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世人所认识。又过了三年,清政府终于决定将所有剩下的文物运送到北京。但是这也成了这批文物遭受的最大一次劫难。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在其后来撰写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有这样记述的:王道士对斯坦因说到官府搬运这批文物,致使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斯坦因。当然,无人能证实王道士是否真的这么说过,但是文物在搬运过程中的散失确实事实。
这些文物在千年之前应该只是寻常物品。也许某个人的一个念头,使这些物品得以保存。而同时期的其他珍贵物品,反而因其珍贵而无法善终。千年之后,王道士因为机缘巧合才来到敦煌。王道士因为心存善念,所以开始整修莫高窟,才发现了藏经洞。如果王道士是个是钱如命的人,那么他也不可能发现藏经洞。藏经洞发现之后,如果清政府在第一时间认识到这批文物的价值,搬运这批文物,不知道这批文物的结局比现在好还是差。再如果,王道士在一念之间,把整批文物卖给了斯坦因... 。一念之间,蕴含着诸多变化与无常。

看完藏经洞,下一个要去九层楼。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所以走到一边接听。等电话结束,导游和其他游客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一个人往南面九层楼方向走。突然转念,跟上了另一个导游的团队,进入了其他洞窟听讲解。一个电话,居然让我发现了可以多看几个洞窟的方法:每个导游都会看几个固定的洞窟,比如藏经洞、九层楼,其他的洞窟导游使随机选的,因此时不时换一个导游的团队,就可以多看几个洞窟。就这样,我一共跟了三个团队,看了十几个洞窟。


不知不觉在莫高窟转了两个多小时,有点累。在博物馆参观的驴友们已经又去了鸣沙山,让我立马过去会合。因为觉得太累,想想鸣沙山白天太晒,再加上还没有吃午饭,所以决定先在莫高窟吃饭,顺便休息一下。但是在景区内没有找到饭店,于是就在小卖部买了旅游必吃食品:方便面,外加烤肠。吃完之后,又继续在景区内参观了几个展览馆,直到下午三点多才离开,驱车鸣沙山,在鸣沙山停车场和几个驴友会合,然后回酒店。之后两个女生去沙漠营地住,晚上看星星。我们两个老年人,在酒店休息直到天黑。酒店就在党河东侧,两个老年人出酒店一路沿河边散步,快到阳关中路时河边有很多饭店,我们选了一家然后吃烧烤。


© 本文版权归 Dreammak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