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238):横空出世
有关于第一次宋夏战争的整个过程,我们这里将更多地以西夏和李元昊的视角来讲述这一次的战争,如此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李元昊在政治和军事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战争开打之前,我们首先要交代一下宋夏之间此时的边境情况以及李元昊所选择的用兵突破口。
宋朝与西夏的千里接壤之地从东至西分别是东面的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以及秦凤路。在这四路之中秦凤路基本上可以被排除,因为宋朝在这一路更多的是与吐蕃诸部接壤。剩下的三路之中环庆路的防守最为严密,这里不但有环州和庆州两座城池,而且在从环州到庆州的这条防线上宋军边寨林立,近则三十里一寨,远则四五十里一寨。这些军寨皆设置于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冲之地,士兵也是长期处于刀光剑影之间的善战之士,况且这里还有长期为国戍边的宿将刘平和赵振分别坐镇。
再来说泾原路。
这一路李元昊几乎想都不用想就会第一个被排除掉,为啥?因为这里可是宋朝的一代名将曹玮曾经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铜墙铁壁之地。曹玮主掌此地时无论对西夏还是吐蕃都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一切都应付自如。镇戎军和渭州城两座城池不但城坚沟深,而且城内的守军更是陕西各路宋军里面战斗力最强的精卒。这里面不但有大量的配备强弓硬弩弓弩兵,而且军中的骑兵皆是从边地各族里面精中选精的长于骑射的悍勇之辈,再复以遍布于境内的各种专门用于阻拦骑兵冲锋的深沟暗壕。这样的集攻防于一体的配置再加上名将高继嵩以及特意从各处精选出来的裨将和偏将,李元昊如果选择从这里打通入宋的突破口,那只能证明他的脑子短路了。
以上种种都决定了李元昊不会率先拿这两路开刀。他不是辽国的耶律休哥,也不是耶律斜轸,这二人专挑强者打架,你越强他们越有征服欲,可李元昊不是这样。他自身其实不弱,可他面对强者总是避让,或者从来不和强者硬刚正面。
那么三路之中最后就只剩下了鄜延路,也就是接替郭劝出任延州知州的范雍所镇守的这一路。
事实上,严格来说宋朝与西夏接壤之地还有位于延州东北方向的府州、麟州和山西境内的河东之地,可这里的府州和麟州是北宋的军事世家折家军的地盘,从李继迁开始西夏人就从来没有在这里讨得任何的便宜。至于山西地界的河东地区,这里是连辽国人都只能摇头的地方,况且这里还有黄河作为天然屏障且有重兵驻扎的太原城作为后盾,李元昊就算是此前对此地进行过严密的侦查却也只能放弃进攻山西的念头。所以,最后的结论和选择都只有一个,李元昊攻击的目标只能也只会是倒霉的鄜延路。
范雍在给仁宗皇帝的那份请求增兵的奏疏里显得可怜巴巴地表示陕西四路之中唯有鄜延路军队数量少得厉害且只有延州城一座显眼的城池,而最要命的还是延州外围以及边境线上的防守配置。这里不但没有泾原路的深沟暗壕,也没有环庆路的军寨林立,有的是大片的毫无防备的开阔地带。整个鄜延路一字排开,从承平寨到安远寨之间有两百里的空旷地带,从长宁寨到承平寨有百里的无人区,从长宁寨到黄河又是百里旷野,李元昊如果要从这一路入侵宋朝的话,他可以从这三处空当里边任选一处就可直抵延州城下,如此可易如反掌地一举打穿鄜延路。
当然,基于充分的情报分析而最先得出这个结论的并不是宋朝这边的哪位高人,而是西夏那边的李元昊。范雍得出以上结论不过是马后炮,他是在李元昊进攻保安军(今陕西省志丹县)之后才得出的这番分析和结论。如若不然,宋朝方面早就给他这边增兵派将了,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公元1039年11月,在要求宋朝立即停止对西夏的经济制裁和封锁被宋朝严词拒绝后,恼羞成怒的李元昊在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后向宋朝发动了战争。
不出意外,李元昊把目光锁定在了鄜延路。翻开地图,鄜延路西面的保安军城与它东面由种世衡刚刚建立起来的清涧城几乎平排而立,这两地再加上南面的延州便是一个三角区域,这个区域基本上就是整个鄜延路的辖区。李元昊确实可以避开保安军和清涧城直扑延州,但在保安军和清涧城之间还有一个实力雄厚的金明寨。这也正是让李元昊感到头疼的地方,他如果通过空旷地带直扑延州就有被金明寨的宋军截断后路的危险,所以延州外围的这三个军事据点他必须要选一个予以拔出,然后他才能直趋延州。
李元昊最初选定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金明寨。这个金明寨不是一个独立的军寨,而是一个由众多大小军寨组成的总共有蕃汉十余万军民驻扎和生活的超级军寨群落,其都监名叫李士彬。
李士彬本人其实是党项人,但他却是早就内附的党项人,他的父亲李继周更是堪称宋朝边军里的一代名将。在李继迁和李德明时期,李继周为北宋抗击党项可谓是屡立战功,而李士彬在这方面更是与其父一脉相承,他对宋朝的忠诚日月可鉴。不过,即便如此,李元昊也一直都没有放弃争取李士彬的念头。
李元昊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构陷李士彬,他故意将自己准备给李士彬的锦袍和金带以及伪造的李士彬准备叛离宋朝的文书留在金明县的地界上。宋军的斥候得到这些便上交给了李士彬的上级、鄜延路副都部署夏随。此事传开后,李士彬开始被同事所怀疑,他自己也是忧惧不已,而这正好是李元昊所愿意看到的结果,他希望李士彬能在这种情况下叛逃到他那里去。幸运的是,夏随一眼便识破了这是李元昊的奸计。在李士彬忧恐之际,夏随将他召来宴饮并再次重申他对李士彬的信任,此举让李士彬深感庆幸的同时更是坚定了他要为宋朝再立新功的决心。
一计不成,李元昊直接来了个简单粗暴的办法。他暗中派人给李士彬送去大量的金银妄图招降此人,但李士彬虽然爱财甚至是贪财但却断然拒绝了李元昊的招抚。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李士彬还做了一件更绝的事——他把李元昊派来的人直接给砍了。至此,李元昊策反李士彬的计划遭遇彻底的失败。
既然金明寨的主意打不了,而清涧城里的种世衡在李元昊眼里更是冥顽不化的老顽固,那他就只能去打保安军的主意了。李元昊仍然是老办法——使阴招,他还是派人以大量的金钱去诱降保安军巡检使刘怀忠,而且还许诺将为刘怀忠封王并派人给刘怀忠带去了刻好的官印。
刘怀忠看名字是汉人,但实际上他和李士彬一样都是一名蕃将,具体是党项人还是吐蕃人或是羌人还有待考究。当时的宋朝边防军里面有很多像刘怀忠这样的被赐汉姓的蕃将,而且这些人如他们的名字一样对宋朝那是一片赤胆忠心。对于李元昊如此具有诚意的招降,刘怀忠的反应是大怒:你李元昊是个什么东西?乱臣贼子而已!现在竟然要我跟你一起同流合污,还想给我封王,我呸!
盛怒之下,刘怀忠重复了当初李士彬的举动——他毁了李元昊为他打造的官印,然后李元昊派来的人也被他命人拉出去砍了脑袋。连续被人给侮辱后,西夏的皇帝陛下彻底愤怒了。李元昊点集兵将分作五头项,每头项又分作八溜,共计四十溜人马,然后让这些人裹挟着边境线上的西夏边民在长达七百里的宋夏边境线上大肆地进行破坏活动。具体的行为就是拆毁或烧毁宋朝在边境线上设置的各种防御工事和藩篱,这种显得甚是热闹的场面颇有些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带着百姓拆毁铁路毁坏公路的那股味道。
一时间,整个宋夏边境都警报不绝,似乎西夏人已经越过整个边境一字排开地冲入了宋境。实际上,李元昊这不过是障眼法,他的攻击目标其实是保安军,而他最想收拾的人就是那个让他恨之入骨的刘怀忠。
当李元昊带着数万兵马直奔保安军城下时,刘怀忠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领兵出战。可悲的是,刘怀忠尽管忠勇可鉴,但是他这一次的对手根本就不是他以往常常一战即能胜之的乌合之众,而是李元昊亲自统帅的西夏精锐兵团。此战刘怀忠还没能坚持到西夏的精锐骑兵出阵就被实力远超他的西夏前军“撞令郎”给击败了,而且他本人还身死于贼阵。
多说一句,据后世的某些学者考究,这个刘怀忠很有可能就是后来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先祖。不过,由于缺乏足够令人完全信服的史料和资料支持,这个未能得到学术界和史学界的一致认同。
保安军之战的第一局宋军可谓是完败,连主将都陷没于贼阵。见此情形,此时正在保安军城中督战的鄜延路钤辖卢守勤决定打出自己的王牌——刚刚受命从京城开封来到大西北并进驻保安军的大宋禁军。请注意这个卢“将军”,他其实是位“公公”,而这位公公在不久之后同样是面对李元昊却又会有另一番模样。
随着卢守勤的一声令下,保安军的城门再又被打开,西夏人这一次差点直接被亮瞎了双眼:只见一队身披银甲的宋军骑兵正向着他们飞速地席卷而来。在铮铮铁蹄和滚滚烟尘中,西夏人依稀看见为首的这个宋军将领披散着长发,但此人简直就不像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长着鬼面的人形怪物。还没等他们看清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西夏士兵的人头就被这名披发鬼面的宋军将领一刀给劈在了地上。
随着后面的宋军铁骑相继杀到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入西夏军队的战阵,还没从先前的惊恐中回过神来的西夏人几乎就在这被冲击的一瞬之间就丧失了所有的抵抗意志。在这队大宋禁军将士的往来奋击中,西夏人的前军很快就乱了阵型,继而就是掉头逃命。他们的临阵后退导致其身后的中军主阵地遭受到了自己人的严重冲击,深通兵法的李元昊当然知道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再加上他此行本来也是有刺探保安军虚实的意图,于是他下令将本来用以攻城的大量器械扔弃在地以阻挡宋军的追击,然后便命全军撤军而回。
自此,宋夏保安军之战结束,宋军转败为胜。
在西夏军队渐渐远去的背影之后,那位领着宋军以万夫不当之勇杀入敌阵的宋军将领终于摘下了他脸上的青铜鬼面具。这应该是他此生第一次参与实战并杀人,初上战场便能够拥有如此英勇的表现着实难得,而此战过后他也在西夏人那里留下了赫赫威名,鬼面将军的大名就此在西夏军队里传开。
宋军的这位所谓鬼面将军,狄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