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歌谣
忽然想到一个老掉牙的伪命题:如果只能带一本诗集去荒岛,你会带哪一本?
我会带 Salt Water Ballads......才怪,我最不会带的就是Salt Water Ballads,虽然在我读过的有限的英文诗集中,这是最喜欢的一本。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它是一本关于海洋的诗集,所以——
如果能去无边无际的盐水包围的海岛,谁还需要关于海的诗歌呢。
去不了海岛,才会向往海洋。
我忘了最初是怎么知道这本书的,大概缘于曾在某处看到的一句话:"我必须回到海上,漂泊于孤独的天空与海洋/ 我只求一艘高桅帆船,一颗恒星导航。"——正是出自此书中的Sea Fever。在英语世界里,这首诗可能就像中文世界的“明朝散发弄扁舟”一样脍炙人口,未来肯定也会继续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哪怕它的作者John Masefield都被人遗忘。
生于19世纪末的John Masefield少年时代跟随商船出海,当了几年失败的海员,然后回到陆地,出版了第一本诗集Salt Water Ballads,此后终生以诗歌为职业,最终以桂冠诗人的头衔为一生成就盖棺定论。无论创作生涯如何得意,最初的Salt Water Ballads始终是Masefield独一无二的作品,里面的诗歌大都是描写他早年的水手生活,或抒发上岸后对大海的怀念,主题总是围绕风浪、潮水与死亡,读来就像吹着带咸味的风,坐在码头小酒馆里听人讲述水手与海盗的传说。


不过我最喜欢的Masefield的诗却出自Salt Water Ballads之后的第二本诗集。Cargoes看上去表达了更宏大的主题,货船随着时空变迁,文明在构筑,生活在崩塌。如今大航海时代早已过去,货运比从前任何时代都要发达,然而货物这个概念却变得前所未有地单调、抽象。多年前我曾在南方某港口城市从事物流,回想起那段整日与货物打交道的时光,我的记忆里首先浮现的总是集装箱码头那些印着几大海运公司标识的大大小小的灰色长方体,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个看上去都一样,都是其他箱子的复制品,俨然就像现代人标准化、同质化的生活,隔着100年的时空呼应着Masefield诗歌的结尾——
货 物
(试译)
尼尼微人的五列战船从遥远的俄斐返航
划向阳光灿烂的巴勒斯坦,故乡的港。
载着象牙、猿猴和孔雀、檀香木、香柏木,还有香甜的白葡萄酒。
*
威武的西班牙大帆船从地峡驶来,
沿着碧绿的棕榈海岸,探进热带。
载了一船钻石,
祖母绿、紫水晶。
黄玉和肉桂,还有金灿灿的莫艾多尔。
*
肮脏的不列颠贸易船,高耸的烟囱盐渍斑斑。
在疯狂的三月天闯过英吉利海峡。
货舱里装满泰恩河的煤炭。
路轨、铅锭。
木材和铁器,还有廉价的锡盘。
Cargoes
Quinquireme of Nineveh from distant Ophir
Rowing home to haven in sunny Palestine,
With a cargo of ivory, And apes and peacocks, Sandalwood, cedarwood, and sweet white wine.
*
Stately Spanish galleon coming from the Isthmus,
Dipping through the Tropics by the palm-green shores,
With a cargo of diamonds,
Emeralds, amethysts,
Topazes, and cinnamon, and gold moidores.
*
Dirty British coaster with a salt-caked smoke stack,
Butting through the Channel in the mad March days,
With a cargo of Tyne coal,
Road-rails, pig-lead,
Firewood, iron-ware, and cheap tin tr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