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木心理】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的三条建议

这两天一直有家长约我给孩子做咨询。
一个是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父母跟孩子没法沟通,拿了孩子的手机,要不然就是不吃饭,要不然就是要死要活,父母真的没办法;
一个孩子是不学习,从放假以来就是没看到动过作业,问有没有作业,回答说没有,父母不相信,孩子就发飙说你想做作业那就你做,反正我没有;
还有一个孩子是在家天天不出门,也不跟父母沟通,一整天就在自己的卧室里,除了上厕所出去一下,吃饭都是把饭放到门口,敲敲门,自己拿进去,吃完了再放回门口。
父母真的很崩溃。
找我想通过咨询“解决”孩子当下的迷惑行为。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
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
法国不少资深育儿界专家一起,给父母们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01
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你在那里。
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独处是情商的最核心能力。一个人的成功关键是看情商。美国哈佛大学情商之父、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情商由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种特征组成。前四种特征即自我意识、控制(自我)情绪、自我激励都是属于自己认识自己、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最后一种特征是认识他人和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能力。由此可见,自己认识自己、解决自身问题在情商中极为重要。
一是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不要影响她独立思考。孩子喧闹没有了对象,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独处的时候,是一个人思想最明晰,内心最活跃的时候。也是这个时候,孩子会冷静思考自己这样做好不好,有什么后果;也是这个时候,他才是自由的,他才能完全地成为他自己,那将是他最好的时刻;也是这个时候,她才会思考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善后,自己需要什么,也会自己给子找一个台阶。
二是给孩子一个独处的时间,不要急于安抚逆反的情绪。当独处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便静下来了,世界也变得安静了,她可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陪同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谈话的确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能力。认清最真实的自己,探索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的她,应该是最清醒,最明白的。不要急于求成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灵魂生活”常态化,让灵魂不断成长。
三是给孩子自己的人生,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思维做事。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应该有更多自己的空间、时间。孩子迟早是要飞的,迟早会去建立他自己的人生,留给我们的,还是夫妻两人的世界。当你有了这种感觉的时候,对教育的问题也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洒脱。
02
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
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
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萨勒对一些年龄都是4岁的孩子们说:“桌上每人有2块糖,要是你们能坚持20分钟,等待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属于你了。但你要是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到一块糖,并且现在就可以得一块!”这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去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煎熬20分钟,而要是想立刻吃到嘴里,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显示如下:约有2/3的孩子选择等待20分钟以得到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分钟!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分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过12年左右的追踪,大多数能够熬过20分钟的孩子(16岁),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确定,信心十足,处理问题与麻烦的能力强,坚强,勇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16岁),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心、忌妒、焦虑、无故生事、随意,无法承受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03
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就是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
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
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
另外说“不”的时候,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
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
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
边界就是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边界就是让孩子知道当情绪不好时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话好好说,不与他人起冲突。边界就是让孩子从小知道长幼有序,不是自己的东西关系再密切也不可随意据为己有。边界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不可以推到别人身上。
边界比规矩更为严格,边界一旦设立,就是行为底线,不可以退让。一个从小就有边界意识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发展出良好的社会属性,既自律又适度灵活,有边界才有自由。有边界的孩子,其人生如同安上了刹车装置,而没有边界的孩子,其人生就如同失去了刹车装置,随时有失控的危险。我们为孩子设立边界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有底线,以及一个人可以守护底线时那种超越本能的力量感。
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为您推荐
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打卡训练的方式,获得情绪管理能力的《情绪管理训练营》:
让孩子学会稳定情绪,自信满满,懂得感恩,知道学习的青少年团体:
提升在职场、人际、家庭中的地位,做一个人见人爱的高情商的人的读书会:
找到问题所在,梳理焦虑抑郁情绪,让你更爱自己的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