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走出的清代军机大臣,也曾抱怨当京漂太苦,连骡车都买不起
“达仁巷”,位于蒲城县政府西约三四百米的一条小巷子,几乎所有来蒲城旅游的游客都会探访这条小巷,因为,蒲城最有名的名人故居和最有价值的清代民居都集中在这里。
蒲城地处渭南,是关中平原上一座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老县城,在县城中部,以县文化广场、县博物馆为中心的方圆2平方公里的范围,属于蒲城古城的老城区。

达仁巷地处老城区的偏西北方位。从县博物馆,沿着蒲城的东西中轴大道“红旗街”往西走几百米,就能看到达仁巷的入口,巷口处一座砖瓦房的侧墙上,张贴着醒目的旅游广告牌,告知我们,走进去后,里面有蒲城县的“廉政教育基地”——王鼎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

王鼎,便是接下来要介绍的那位清代军机大臣。
// 有故事的达仁巷
虽不是公职人员,没有接受廉政教育的必要,但出于对老城历史的好奇与向往,逛完县博物馆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里,离开主街,走到了小巷深处。

我脚下这条南北方向的小巷子就是“达仁巷”,据说其原名“大人巷”,形成于清代。
它的形成还与一桩邻里纠纷有关。清道光年间,王鼎在京为官,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王氏一族成为县城的名门望族。一次,一位邻居因为庄基地和王家起了纠纷,王家人一怒之下修书一封给王鼎告状,王鼎见信后,并没有因为自己官大而给家人撑腰,而是告知家人“让他几尺”。
遵照王鼎的意思,王家人让出三尺庄基,邻居被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便形成这条达仁巷。
走过新修的停车场,即将抵达王鼎纪念馆时,在两条巷子的交叉口,坐落着王鼎家祠,家祠靠近巷子一边的墙角处,还能看到一块长方形的石刻,上面刻着10个字:“墙外余地三尺,栽树五株。”

家祠,是旧时一个家族为祭祀祖先而修建的祠堂。王鼎家祠是清代建筑,为蒲城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从外观看,青砖花瓦,比一般的民居庄严气派得多。但因为现在里面还住着王氏后人,属于私宅,所以并不作为旅游单位对外开放。

从达仁巷王鼎家祠处向左(西)转,六七十米处,便是王鼎纪念馆。
// 走近清代军机大臣
王鼎(1768-1842),字定九,号省厓、槐荫山人。
嘉庆元年(1796),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后历任工、吏、礼、刑、户各部侍郎、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兼顺天府尹、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

从资料来看,王鼎是一位典型的旧时官吏,忠君爱国,品行高洁,政绩突出。
他一生最主要的事迹有4项:一是道光七年,新疆张格尔在英国支持下叛乱,时任户部尚书的王鼎出色完成保障军需的任务,有力支持了平叛成功,被加封太子太保,绘像于紫光阁。二是有效整顿天津长芦盐务,两淮盐政,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三是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70多岁的高龄赴河南治理决口的黄河,被加封太子太师。四是支持林则徐禁烟,并因此付出了生命。
支持林则徐禁烟阶段,是王鼎的生命绝响。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朝堂之上,主战派和主和派针锋相对,在英国军舰的持续攻击下,道光皇帝最终倒向主和派,而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发配。
对英和议在即,割地赔款条约将要签订,王鼎屡屡劝说道光帝抗战,引起“上怒”,万般无奈,他决心以死相谏。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初八,王鼎写下遗书,在圆明园寓所自缢而死。遗书写着“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穆”指穆彰阿,“林”指林则徐)。
可惜,这封遗书最终也没被道光帝看见,而是被主和派穆彰阿的亲信从王鼎儿子手中以威逼利诱的手段获得。被道光帝以为“暴病而亡”的王鼎被追赠太保,谥文恪,入祀贤良祠。
// 曾买不起骡车的王鼎
蒲城达仁巷的王鼎纪念馆据说是王鼎的出生地,是1997年由王鼎第六代后人、王菊人之女捐赠给国家,用来开办王鼎纪念馆的。

走进去后,可以发现这处纪念馆应该是翻新的仿古建筑,前后三进院,里面陈列了许多与王鼎有关的文物资料,包括其家谱、写给家人的书信等,王氏家族的墓志、墓碑,朝廷的谕赐祭文碑,王鼎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晋赠诰封碑,道光皇帝亲自为王鼎书写的寿匾等等。







纪念馆里有王鼎的雕像,一个非常严肃的老头形象,身着官服,身形瘦削,一手背后,一手按案,眉头深锁,目光投向我们看不到的远方,似乎还在为大清揪着心。

走进展馆,玻璃柜里老家谱引起了我的注意,“始祖讳信,字好古,其先太原人,官宜君县教谕,因宋南渡,家于蒲城尚义里。”原来其祖上是山西太原王氏,难怪有资料说王鼎与韩城的那位状元王杰是同族,王杰祖籍也是山西太原。

现在再看古人,总会觉得他们的形象遥远而呆板,可是王鼎早期的一封书信让我看到他普通人的一面,这是他中进士后初到翰林院供职时期写给家中小弟的一封信,那时,王鼎还年轻,信里,他苦恼于京城高昂的物价,抱怨生活困窘到连一辆骡车都买不起:
“兄自去岁病后,精神总觉单弱不振。若另买一牲口(他曾咬牙买过一辆骡车,可不久后居然被盗),总得七八十金,大非易事。且京况太苦,养车费力,不如其无。现在兄出入拜客总是步行,上馆上衙门则雇一小驴车而已。”

买不起车,养不起车,这境况好像我们这些苦逼的现代人啊。好在他后来步步高升,直至位极人臣。
但他去世时,仍是家无余财,以清正廉洁享誉一时。一个曾帮皇帝管理“钱袋子”的人,能做到这个程度,他的品质和操守真的不一般。
顺便说一句,蒲城号称“龙脉福地,将相故里”,“相”指的就是王鼎。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
Quo Vad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1-25 16:50:46
黄小黄走陕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西安周末去溜达!这条冷门徒步线路,拿捏了临潼6000年历史 (5人喜欢)
- 解锁大巴山深处神秘小城!一脚踏陕川两省,古“荔枝道”途经 (11人喜欢)
- 西安被低估的出游宝藏地,拥有两个“世界吉尼斯记录”,在西郊! (4人喜欢)
- 来就对了!红墙琉璃瓦,中式审美古建之神!西安半小时直达 (9人喜欢)
- 在宝鸡逛小城,无意间被一个村子惊艳到了!连村名都有戏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