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日子》(2020),导演/编剧:蔡明亮。
1、身体是时间的容器,再具体一些,脸是时间的容器。置换到电影,影像是时间的容器。身体/脸/影像,都是为了让时间显象,让不可见的时间呈现出可见的形象,既与时间为敌,又与时间作伴。这是电影的根本。如何在电影中表现时间、再造时间、是导演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如果换个人文抒情的说法,可以将时间换成岁月,也就是日子/DAYS。词语的不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评判品读的方式。用时间,就可以在形而上的维度上讨论影像与时间的关系。用岁月,就可以在形而下的具象中体会万千种的福祸相倚、悲喜交加。
2、《日子》中的长镜头。长镜头与时间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是摄像机本身的机械性最完美的体现,理论上是可以无休止地与时间同步,制造出过剩的影像。《日子》中的长镜头,是具有独特气质的存在。片头,李康生独坐在窗前发呆。窗外风雨交加。风声、雨声、摇动的树影,饱满地填充着这个长达5分钟的镜头内。人空洞地望向风景,风景自然而然地发生又消去,人与风景是隔离着的关系。风景又好像在人的头脑中的上演一般,毕竟这些影像都是以投影的形式出现的。在大脑中下了一场大雨,如此简洁又如此狂暴。能将生活流与意识流混合在一起的长镜头,魅力大增。重要的是,李康生还在表演,还在用脸上的微小运动,以及呼吸传递出情绪。本片中大部分的长镜头都是生活流,生火做饭、治病、街头行走、按摩、二人吃饭等等。最后一个长镜头,亚侬弘尚希在街头的车站前停留,听音乐盒,离开。作为素人演员,导演给了一个远景镜头,而缺少了表演,这个长镜头相较于开片,就少了太多的味道。好在放在了最后,这一来一停留一去,轻巧地将影片做了个结尾。
3、什么是情绪?看电影,总会期待透过影像感受到情绪的波澜起伏、排山倒海,也就是所谓的颅内高潮。但在《日子》这部清汤寡水的影片中,情绪被极力地压抑着,能否感受到影片的情绪似乎是件随缘的事情。有人在市井平常中见到熟悉的人间烟火气,有人在无表情的发呆的脸上看到了无所安放的空洞和无聊,有人在静默的人与天地无情的风景之间体会到人的无力感,有人在相遇的身体按摩中触碰到欲望的炽烈,有人匆匆而过只瞥见了芸芸众生的忙碌与漂泊无根的寂寞,……影像是会自行生长的,它种到了眼睛里,在大脑与思想中被个人的情绪与经验所浇灌和培养,最终生成什么模样,会在何时产生出果实,这就是导演无法预知的了。对于观众而言,万千影像都会成为消散的影子,但还是会留下些什么。或许,留下来的东西,就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