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48小时吃喝指南
过去的2021年累并充实着,由于疫情和升学压力基本没有好好放松,躺平了两个月,等一切琐事结束心血来潮想去潮汕好友家玩,凌晨到达潮汕站,朋友哥哥带我们去吃宵夜,终于有那么一丝“我到啦”的喜悦。虽然题为“吃喝指南”,但短短两天根本还没“吃透”。相比于隔壁名气更大的汕头,位于韩江中下游的潮州显得有些不起眼,尽管如此,潮州历史上却一直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物古迹众多,底蕴丰富,当然最最不能忽略的还是各式地道美食。
吃在潮州


粿条,潮汕地区大街小巷最受欢迎的美食,由大米磨成粉,加水制成浆后,再蒸煮成薄片,最后切成条状即成 。粿条做法多样,常见的有炒(干粿)和水煮(湿粿,即粿条汤),之前一直以为粿条就是河粉,但实际上粿条更粗更厚也更弹,很好吃。去到店铺店家会问你要加什么(猪肉、牛肉、海鲜、青菜......都非常新鲜),10块以下就能吃得心满意足(在美食性价比这块实名羡慕潮汕人民了)。第一次吃干粿,拌的是花生酱和沙茶酱,酱香浓郁,口感极好,太想念了......

朋友妈妈做的家常菜。最上面是卤鹅,也是潮汕特色,鹅掌和鹅翅最好吃!下面白色的分别是萝卜糕和油豆腐,中间那一盘白白的小鱼实在记不起叫什么,咸口的,挺独特。




潮汕人会吃,我们平时总是会打趣朋友“嘴太刁了”,一些我们觉得尚可的食物到她那儿便索然无味,来到潮州才知道她的美食优越感从何而来。这趟来最大的心愿还是吃牛肉,手打牛肉丸太Q弹了(吃完想拉黑学校附近所有挂着“正宗”旗号的潮汕外卖店),牛肉火锅简直是梦中情锅,听说必须要吃现杀的牛肉,上午的牛下午吃便是过期了,分量很实在也超级新鲜(再次想拉黑某底捞等火锅店,轻飘飘的几片牛肉一点都吃不过瘾,麻烦商家们都向潮汕看齐好吗)。吃牛肉火锅也是一门学问,牛肉分很多种:匙仁、匙柄、吊龙、三花、五花、雪花、胸口油......蘸一蘸沙茶酱、普宁豆瓣酱,简直太爽口了。


除了最有名的牛肉和粿条之外,潮州还有很多本土美食令人流连忘返。














人文气息
潮州城很小,分湘桥区、潮安区、枫溪区和饶平县,历史悠久,是广东文物荟萃之地。韩愈曾贬于此,任职期间造福百姓,潮州很多地方都有他的痕迹。“来广不来潮,白白走一遭”,潮州市内有“新八景”和“旧八景”,这次来也转悠了一些地方。
广济桥&广济楼





牌坊街
牌坊街是潮州最著名的景点,聚集了几乎所有当地小吃,但更吸引我的不是商店,而是牌坊街附近那些游客稀少的小街小巷,很安静,市井气十足,有些房子年代古老,斑驳的外墙上绘就一幅幅民俗画,尽管大门紧锁仍能感受到时代的魅力,好喜欢逛广东这边的老城区。







潮州西湖
潮州西湖就是人民公园,人不算多,晴天时湖面波光粼粼,很舒服。我们也返璞归真一波去坐了小船,打打闹闹,出来玩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潮州是一座“不可貌相”的小城,以往对它没有什么印象,最大的感受便是这边的同学都很会读书hhh。潮州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孕育出了国学大师饶宗颐、爱国侨领陈伟南等名人,还影响着一代代年轻人,潮州人民都很朴实勤勉,兢兢业业。由于我们实在学不来潮汕话,和同学爸妈交流时完全处于两个世界,但离开时行李箱里还是被塞得满满当当,太感动了,多次嘱咐朋友向他爸妈亲戚表示感激。这大半年来,被家庭、升学、实习、论文和最终夭折的交换计划所困扰,很久没有安安静静地写文章了,今天木在电脑前竟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很感谢所有陪伴在身边的人,感谢旅行、电影、文学和音乐等一切支撑我走下去的东西。2022年还是要努力学习&工作,远离焦虑,到更多的地方去。
(明天就去把冰箱里的牛肉丸解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