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No.17 《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12
★ 斯拉夫VS法兰西:民族乐派
☆ 斯拉夫音乐
斯拉夫音乐惯常取材于民歌,旋律性强,易于传唱,有民歌特色。其音乐的优美旋律拥有大线条,传达出「荡漾」及「摇曳」的感受,具备深重的悲情色彩(善感、忧郁、悲伤、惆怅、悲痛、悲壮)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斯美塔那: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他的音乐强调民族性,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第2段《伏尔塔瓦河》最为著名。斯美塔那还开了民族乐派歌剧之先河,创作出了用捷克语演唱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德沃夏克:不仅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同时还带领捷克民族音乐真正地走向了世界乐坛。他创作了带有强烈斯拉夫民族风格的钢琴二重奏《八首斯拉夫舞曲》,代表作为《e小调第九交响曲》(即《自新大陆》),此外,《幽默曲》《妈妈教我的歌》都流传甚广。
☆ 冬风VS鬼火
肖邦 李斯特
《玛祖卡舞曲》《波兰舞曲》 《匈牙利狂想曲》
忧郁 精致的钢琴诗人 超绝的钢琴演奏技巧
《练习曲第十一首“冬风”》 《超技练习曲第五首“鬼火”》
流淌式 众星捧月地围绕大旋律展开 相对固定的音型 在平稳不变的范围内来回变化
更为「灵动」 讲求巧妙 多变 对比 更「硬」 讲求速度 力度 跨度

☆ 俄罗斯音乐
东正教「为天下人受难」,给人以深重、苦难、宿命论的宗教感受 → 俄罗斯音乐中充满深沉、恢宏与悲壮战斗感
格林卡:俄罗斯音乐中的沙皇,俄国歌剧的开创者。《伊凡·苏萨宁》融入俄罗斯民谣风格旋律,展现出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集中体现了格林卡的音乐特点:旋律性极强便于传唱,带有悲情、豪迈的俄罗斯特色,将音乐重心往低音倾斜,制造出雄浑有力的音响效果。
「强力五人团」:使俄罗斯音乐形成了强大的自我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俄罗斯音乐热衷于探究、描绘异域风情和神话故事的特色。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的最高峰,他在旋律上的天赋,民族乐派音乐家中似无人能出其右。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中的段落,还有《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一众小品,都是脍炙人口的绝顶佳作。在他的音乐中,能听到贝多芬般的抵抗和斗争,也能听到莫扎特般的宿命论情结。
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大师,音乐中充满着电影音乐的画面感,他偏爱低音,在《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开头,用钢琴的最低音区模仿了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特有的钟声;其《第二交响曲》更是经久不衰的传世杰作。拉赫玛尼诺夫还是一位顶级的钢琴演奏家,在李斯特之后,他将钢琴演奏的想象力又推上了新的高峰。
由于整体文化进程落后于西欧,直到19世纪,俄罗斯才在文化艺术方面有了全面的发展,但俄罗斯追赶神速,到20世纪直至苏联时期,俄罗斯音乐已颇具全球影响力,其背后重要原因是学院的迅速普及以及音乐教育的成熟。
☆ 法兰西音乐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艺术总体是以王权为核心,法国大革命推翻了王权统治,有了开放自由的社会基础 → 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世界性的艺术舞台,吸引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到巴黎发展。
德彪西:19世纪后半叶诞生的一位奇才作曲家,他打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框架,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音乐创作体系。代表作管弦乐《大海》
拉莫体系(传统作曲理论) 德彪西体系(印象主义音乐)
和声如工具箱里的不同工具 和声是调色盘上的不同色彩
模式-调式-选择「主音」 无「主音」/双调式
如降E大调豪迈/a小调婉约 听觉上相对抵触 产生新奇效果
叙事性 故事性 在时间线上依次排开 充满浓烈的画面感

19世纪后半叶,到巴黎发展的世界各地优秀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在寻求艺术上的创新,他们不满足于在传统艺术规则之下创造熟练的作品,而是要改变艺术的规则,创造新的审美观。法国的艺术是不拘一格、推陈出新、不断探索全新可能性的艺术,这种探索和创新精神将带领世界进入艺术创造的全新纪元。
☆ 北欧与南欧
格里格:创作题材很自由,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芭蕾舞剧《培尔·金特》,他的抒情小品多采用挪威民间曲调,并无斯拉夫民族音乐中常见的忧伤情绪,而是侧重表达挪威的恬静与淳朴。
西贝柳斯:是一位典型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他音乐总体给人以悲愤中崛起的力量感,音乐中能感受到较强的「耳压」,这种听感和北欧神话的价值体系有着一致性,代表作《芬兰颂》。
埃尔加:创作风格深沉稳健,带有强烈的「雾都气息」,他的《威仪堂堂进行曲第一号》被誉为英国的「第二国歌」
沃恩·威廉斯:深入挖掘了英国的民间音乐,写出了具有英国民族特色的优美作品,象征着英国民间的诗意与亲和。他同时是一位电影配乐大师,《第七交响曲》就是改编自他为电影《南极的斯科特》所作的配乐。
与周边主流国家迥异的历史发展和复杂的文化背景让西班牙艺术拥有独特气质,西班牙音乐体裁偏短小,即便是规模较庞大的作品,也多以组曲形式出现,如阿尔贝尼兹的《伊比利亚组曲》;最能代表西班牙音乐特色的乐器是古典吉他,罗德里格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几乎是古典吉他最重要的作品,其中第二乐章的主旋律已成为西班牙风情的代名词。

塔雷加:被誉为「吉他上的肖邦」,他挖掘了大量的吉他演奏技巧,譬如吉他的八度泛音。代表作《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拉伯风格奇想曲》。
-
豆友WLYJbMffXQ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31 19: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