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脉杂钞(478)
章学诚为邵晋涵弟子,见钱泳《履园文集》抄本。
杨文荪也是孙星衍弟子,见焦桂美《孙星衍研究》。又孙星衍尝执教诂经精舍,杨氏为精舍弟子。
长洲沈清瑞为沈可培弟子,在山东时曾从学,见《泺源答问》所附之《沈山长讲学记》,沈清瑞撰。沈可培曾掌教济南泺源书院。冯浩《安肃县知县沈君可培传略》 :“君讳可培,字蒙泉,号向斋,姓沈氏,嘉兴人,世居里仁乡竹林里,耕读递传,潜德弗耀。……自幼沈静向学,八岁听塾师论乾坤卦,即以二卦阴阳不杂为文质,师惊异之。年长诵诸经,咸通其义,而尤邃于易,析理测数,雪亮冰融,为文出手英爽,造诣日深,根柢理窟,沈著宏畅。……历主书院,以山左泺源为大……”段松苓辑《益都先正诗抄》中云:“沈向斋先生主讲云门未期年而归,余自江南来,相值兰山道上,先生握手歌蔓草,出留别青州诗及郡人士和作以示,即于道旁次韵为别,怆然久之。”
又周永年曾入学泺源书院,从学太仓沈起元(1685—1763)。今人有尹承、申斌《周林汲先生年谱》(载《珞珈史苑》(2012年卷)。又尹承《周林汲先生年谱补正》,载《珞珈史苑》,2017年)。
周永年同年进士鲁九皋(1732-1784),原名鲁仕骥,江西人,庄存与门生。《鲁山木先生文集》卷十二《祭庄座主文》曰:“九皋得出夫子(少宗伯庄老夫子)门下,于今十九年。始以文字相知,继以传经相属。夫子之于九皋期许特深,而九皋之受知于夫子也,非犹夫寻常之知已。前年尚奉手书,谓平生于诸经疑义,皆有训释。今得归田,将订正成书,命九皋进与校字之役。顾九皋以老母多疾,未克遄趋函丈,朝夕请业。”
鲁九皋曾为任基振《尔雅注疏笺补》三卷作序,见《鲁山木先生文集》卷五。案该序,任基振曾从鲁九皋游越中。姚鼐撰有《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并序》。陈用光为鲁九皋外甥。
又鲁九皋与邵晋涵曾有往来,邵晋涵撰《尔雅正义》,颇受鲁氏重视。见《鲁山木先生文集》卷四《答邵二云书》。
钱泳撰《写经楼金石目》十六卷,未刻。褚逢椿为钱泳门人,撰有《公羊测义》,未刻。
张廷济与赵魏的往来见张廷济《桂馨堂集》之《顺安诗草》卷八《赵晋斋竹崦庵图宋芝山画石门蔡鹿宾载福寄来索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90册)曰:“乾隆六十年乙卯,余与仁和赵晋斋魏定交于杭州试寓……自是后来,款余竹田里门,皆不下数十次,来必信信宿宿而后返,盖深相契也。晋斋年愈永,晤叙亦更久。住宝祐坊宝祐桥,家贫,而金石文字三千卷,则甲于东南也。”
沈兆奎《无梦盦遗稿》有1963年仪征张氏默园排印本,卷首有卢弼1963年撰《沈君羹梅事略》,时卢弼八十八岁。其《事略》曰:“沈君羹梅,讳兆奎,世为吴江望族,清谥文定。讳桂芬,世称贤相国者,君伯祖也。历官湖北宜昌、郧阳、德安三府。讳文煇,世称贤太守者,君考也。君以名公子从名师陈苍虬游,学益进,名益盛。名法家沈家本荐其才,入法曹掌文书,擢参事。治学不辍。方舆、典礼、音声、训诂,无不各造其极。尤精于簿录,与当时名流考核精详。膺北京、河北诸大学聘主讲席,遭时多难,不恒其业,南北转徙,颠沛流离。以乙未秋逝于上海,春秋七十有一。”
又有1961年卢弼序曰:“余迁居天津,沈君羹梅饯余北海公园静心斋,且假余沈家本著冯梦祯刊本《三国志校勘记》。沈记极精覈,余全录入拙著《三国志集解》中。原稿钞写讹夺满目,余校正数十百条。后携稿还羹梅,不获良晤。交傅沅叔转至。羹梅南归,音问杳然。越二十余年,羹梅弟子张重威持羹梅《无梦盦遗稿》乞序。余喜戚交并。喜者,遗稿犹存,重威谋流布。戚者,恨古人不复见也。……”
又有荼陵谭光序,其中曰:“羹叟为吴江文定公从孙,娶吾湘汪颂年先生之女。颂丈出先文勤公门下,复与先君及诸父结昆弟之好。以光孤露,特荷偏怜,故平生奉若父师。初识羹叟即于丈许尔后于役圜府。偶诣北京,重觏黄君纬座上。抗倭战起,同走蜀渝,过从稍密。尝来松阴山居剪烛夜话,搜奇说故,彻夜不休。……羹叟学淹百家,邃于考订,尤精校雠之学,诗文则其余绪。……”
案:谭光(1902-1977),字仲辉。湖南茶陵人,九岁丧父(其父为谭恩闿),由伯父谭延闿、叔父谭泽闿抚养成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中学、复旦大学。民国十四年(1925)任湘军总部秘书,十七年(1928)任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秘书,二十一年(1932)后历任孔祥熙随从秘书、中央银行秘书处处长、行政院参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
汪诒书(1865-1940),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颂年,晚号闲止老人。光绪十八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西提学使、山西提学使、山西布政使、广西学政、湖南省长沙关监督。
先文勤公即谭钟麟(1822-1905),字文卿,谥文勤。湖南茶陵人。咸丰进士。谭延闿、谭泽闿、谭恩闿之父。入翰林院任编修。同治年间外放,历任多职。同治十年(1871年),因左宗棠疏荐,出任陕西布政使,不久代理陕西巡抚。由于他保证了左宗棠进军新疆期间的粮草供应,为平定阿古柏之乱做出了贡献,光绪元年(1875年)被实授陕西巡抚一职。光绪五年(1879年),谭调任浙江巡抚,在任期间整修了文澜阁,有政绩。光绪七年(1881年),谭升任陕甘总督。
谭钟麟四子中,谭延闿尤为中国现代史之风云人物,名位鼎隆,文治武功,诗词书法,少有人及;居官风范,美食甘饴,尤具特色。1903年,谭延闿受胡元倓之邀董理明德学堂。1904年参加甲辰科会试,以第一名中式贡士,填补了湖南有清一代二百余年无会元的空白;应殿试,列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朝考为一等第一名,选庶吉士入词馆。散馆授官翰林院编修。今有《谭延闿年谱长编》、《谭延闿集》、《谭延闿文集·论稿》和《谭延闿日记》、《谭延闿大传》等。
又谭延闿曾为龙璋《小學蒐逸》作序。

鲁鸿(1722-1789),字怀远,号厚畲,江西新城人。鲁九皋是其族侄和学生。师事朱仕琇,为文研求数十年。乾隆癸未(1763)进士,任河南孟县、沈邱、荣泽等知县。著有《厚畲初稿》4卷。
吴煊(1748-?),号退庵,南城人。乾隆已酉(1789)恩科举人,授国子监典薄。师事鲁鸿,受古文法。仕途失意,诗多愤世悲凉之音。
吴照(1754-?),字照南,号白庵,南城人,煊弟。为鲁鸿高第弟子,主讲紫阳书院。乾隆乙酉(1789)拔贡,只当过永新、宁都、大余教谕,后弃官归。著有《听雨斋诗集》、《说文字源考略》、《说文偏旁考》、《老子略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