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记之租房篇
从18岁来北京读大学开始,我的生活就和群居两个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前四年凭借学生的身份优势,只需一年花费680元,就能在北京西三环的黄金地段拥有一张自己的床铺。
大学时,我还延续高考后刻苦奋斗的美德,整天朴素的穿梭于宿舍、图书馆、食堂、教室之间,在羡慕周围女同学每天都打扮漂亮出现在校园里时,又惊讶于她们是如何在六人间狭小逼仄的空间里,始终能把自己收拾得如此光鲜亮丽。直到毕业后,我开始租房住,看了一间间租金高昂但拥挤破旧的屋子后,才明白在北京,和住得体面相比,把自己打扮得体面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毕业后租的第一间屋子,是和两个女生合租,地址在北二环鼓楼大街附近,地段极佳,房子极破。一个四十平不到的大通间,包含一个暗厕、一个小厨房和一个大通间,刚好能容纳三张床和三个柜子,以及三个北漂女孩。
房子是被其中一个女孩租下来的,她已经毕业两年,也在这住了两年。当初和她一起租这个房子的同学已经回了老家。出于分摊租金的需要,她又把房子挂到了闲鱼上,最终我和另一位博士刚毕业的女孩一起住了进来。博士女孩整整比我大了8岁,她在附近的医院工作。正当我还替她惋惜——这么优秀的人才还沦落到像我一样住这种房子时,一年之后,她就和相亲认识不到半年的对象举办了婚礼,开始过上了北京有房的生活。另一位室友,在我们合住期间,就筹备着要和男友领证,大半年之后,也将买婚房提上了日程。
在鼓楼大街的租房生活整整持续了一年,本科毕业那年的夏天入住,当时我在这里准备考研二战,白天去附近的区图书馆看书复习,晚上经常在新街口的KFC蹭网看视频课。年后,考研成绩还没出来前,找的实习公司也恰巧在这附近,于是一直住到了8月份才离开。
之后虽然如愿重返校园,但很不幸没能继续留在北京读书。所幸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但正准备开始在济南享受三年的学生时光时,病毒来了。疫情打乱了所有规划,在家云课堂了半年后,返校无望,只能再次将实习地点锁定到了北京。
我一直对家乡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去北京前在省里某台实习了二十天,更是加深了逃离家乡的想法。确定好实习单位后,我迅速开始寻找房子,从闲鱼到58同城,从租房小程序到豆瓣租房小组,在预算只有1500左右的情况下,找女孩子合租依旧是最好的选择。
重启北漂生活后的第一个实习地是酒仙桥,经过我的反复挑选,终于确定了租住在朝阳大悦城附近。老小区,小二居,次卧一女生,主卧两张床,我和另一位女生住。依旧是位置挺好,房子挺破。由于我是个不太爱折腾的人,加上同屋的室友非常好,即使二房东违反承诺加塞人进次卧,挤占公共空间,我也一度不想搬离。甚至在实习期满后,还把求职范围锁定到了朝阳区。但是在北京,没有挤过西二旗的早高峰地铁,不足以谈人生。
在朝阳CBD待了半年,我终于还是来了海淀西北旺村。拿到offer后,搬家也提上日程。在豆瓣租房小组里同时联系了好几位找合租的,统一约在了一个周六的下午去看房。从回迁小区到自建房,附近价位1500左右的房子我都看了个遍,沙河的自建房虽然宽敞有独卫,但是周围人员流动大,我担心自己住起来不安全且孤单,因此即便是睡沙发床,也还是选择了和一位80后的姐姐合租。
住在西北旺的半年里,室友的包容和大方让我们的相处变得极为简单和舒适。加上通勤的便利,和铁厂对待实习生的高福利,这期间我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短暂的财富自由时刻。
遗憾的是,这段自由时光仅持续了3个月。 8月中旬,从铁厂离职时,我认定这将会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实习,因此郑重的给部门每位同事买了鲜花,然后转身离开了北京。(结果半年后,我又当了实习生……)
回顾自己在北京的租房生涯,每一次都挺幸运的,没有被骗钱,也没有遇上奇葩的室友,反倒认识了一些好友,见识了多种人生。
-
晴空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3-29 2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