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缺失主义
我能记得的很多的小事都与浪漫有关,反而大多和爱情也没什么关系。
比如,在某个圣诞节在剑桥和一位独自散步的奶奶交谈甚欢,然后被她邀请到家里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放起了Queen的专辑。
比如,在凌晨的伦敦,我和朋友给了要下班的卖唱艺人塞了几个硬币,大家一起唱起了Don‘t look back in anger。
比如,我们一起冲进雨里,听着Can't stop the rain,一边坐着泰晤士河上的缆车俯瞰整个城市。
比如,我可以在想见某个人的时候穿越几千公里的距离。
比如,我只是迷失在某个陌生城市的落叶里,然后在脑袋里给它剪了一段电影。
比如,乐手在台上蹲下,说:这么美好的夜晚怎么能哭呢。
比如,在末班车的地铁站,几个陌生人突然拽着手一起在空旷的站台开起了火车。
比如,隔着时差的朋友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距离:等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在折中的距离见面吧。——哈萨克斯坦或者俄罗斯,开车或走路。
比如,我在下雪的马路上突然停下,生怕放走稍纵即逝的灵感而用最后的电量写下这段话。恰好朋友发来短信:我们就像是水晶球里的小人。
浪漫的人应该和浪漫的人相遇的。
相遇,在一起,或者别离。
故事的开头和结束,完全靠直觉和疯狂指引。然后无数的故事拼凑成这莫名其妙,光芒四射,看似神经病却又了不起的人生。
只是,人生中遇到的大部分人是没有这种浪漫的,甚至,有些人会高声反对这种浪漫。
他们用的理由千奇百怪,可能最熟悉的说法是,成年人要成熟一点,要放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过浪漫的人最大的优点是绝不听从别人的声音,就像世界上,你找不到任何循规蹈矩的艺术家。
其实浪漫和年龄倒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今天的Bob Dylan依旧站在浪漫的尖儿上,反而你观察周围的年轻人,大多数根本没有享受和爱上生活的天赋,也没有去挑战所谓权威和经验的冲动。也许吧——保守倒是能够平平淡淡索然无味的过一生,如果及格的过完一生便是追求的话,倒也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
曾经遗憾过,这世界上能接受浪漫电波的人实在太少了。
可突然有一天顿悟,在宇宙中巡航的我们如果时常可以遇到同一波频的生物,这听上去就无聊至极。反而是在漫漫黑夜里突然似乎看到了一束光,才是惊,才会有喜。
所以相比去记录所有痛苦或者抑郁的话题,我反而更希望留在笔下的都是那些擦肩而过,陪我听完一首歌的人。
前几天,长辈问我什么时候能够放下幼稚,要想一想怎么去像同龄人一样开始稳定且不让人担心的生活。
我想了想,大概我八十岁的时候还会保持这个幼稚。小时候以为大人都会慢慢变得理智和成熟,后来发现只有无聊的小孩才会在几十年后假装自己稳重。在大多数人都勉强成熟的星球上,幼稚反而成了无比珍贵的光芒。那些拥抱着想象力的人,把这些虚幻的美妙创造成各种艺术,发射向全宇宙。可只有少部分同样拥有同频浪漫的人,才能接收到这无比斑斓且美妙的梦。
新的一年好像我也没有太多更现实的愿望了。
只想如果在某个街头与这些浪漫遇见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紧紧相拥。
张尼德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不会只做粉丝了,我要做我的艺术家。 (8人喜欢)
- 困住女性的永远不是年龄,也不是性别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