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效应及反效应
《产业漫谈》产业链发展趋势是产业群的不断拉长。这是由于世界制造业的分工的强化。也是创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链的不断拉长的同时又集聚为产业群,用以较少运输成本和交流成本。产业群的聚聚,造成城市的扩大。扩大的城市,人口集聚,居住高楼林立,向空间延伸。城市内交通运输的系统相应发达,从地上向低下延伸。人才成为城市创业发展的领军。城市之间开展人才的争夺战。
沿海的城市,可以通过一个港口通往世界各个港口。可以大吨位低成本运输。形成沿海城市优势。这导致世界城市向沿海发展。福州发展就是如此。
但是产业链的集中的同时,又带来集中成本的增加。包括市内交通拥堵成本、人员生活提高成本、还有有限土地的成本的增加。这让制造业大城市规模受到成本限制。这也催生城市群的出现了。许多特色的制造业小城市围绕一个服务各个制造业的大城市。小城市更加适应产业的变化河专业化。核心大城市,适应给小城市提供多种服务,科技和研发的服务、人才和专业劳动力服务,高端新技术的服务等。
产业集中城市的竞争,到城市规模竞争,再过渡到到城市群的竞争。
城市群竞争的背后是拥有的市场的竞争。拥有的市场越大,城市群越发达。市场,也就是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是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基础。
越大的市场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由于人口聚集产生的创新的优势。创新的种类多,而且有实验创新成败的市场。大的市场,需求多样化程度高,大大减低了创新的失败率。
城市依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占领属于自己的市场,区域的市场,全国的市场,乃至世界的市场。
各国的竞争,集中到产业群的竞争。
以上的分析运用到中国,中国明显的优势就是人口和土地基数大,带来的城市多,城市群多。可以形成的城市群多,可以容纳的产业链多。加上中国劳动力相对廉价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直接带来中国产业链的齐全。中国自然形成世界产业链最齐全最完整的国家。
产业链的齐全加上科技的配套,形成产业链的升级优势。中国产业链很快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高新技术反过来武装中低端创业。
世界各国的产业在变革的产业浪潮中在跨国公司的带动下发生跨国的转移。投资国外发展还需要政局的稳定、政策的优惠、产业的配套、员工的素质、金融的服务、汇率和政治的稳定等,这些条件中国都具备。因此中国自然成为世界产业转移及吸收外资理想的国家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的制造业迅速集中到最具有优势的区域。这个区域唯有中国最适合。 2020年中国制造比重已经占全世界3成。2035年将占一半,成为不可替代的世界制造中心。
从全国的视角转到福建。福建的区位处于长三角、大湾区和台湾中间。长三角制造中心不可能生产所有产品,需要配套。大湾区和台湾也一样。福建省可以生产配套产品,尤其生产这三个区的共同的配套产品。有共同的配套,具有优势。
福耀玻璃是世界汽车的配套产品。福建已经有37个中国冠军产品。需要加强和规划的是为三个制造中心配套的共同产品。
中国便利的交通,正在打破配套的限制。福建的创业不限于配套,配套不应当局限这三个区域。也不局限于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