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2 身处何方?
2022年的1月无比漫长。从1日熬夜工作+没吃晚饭,饿着肚子在木屋演不插电开始,1.3在vas演出,认识新的朋友,打卡jamc的涂鸦,和学姐闲聊,演完坐上刚回上海的秋雨的车,找加油站,直到两点才开到五角场。1.4彦淳生日,叫上了秋雨、晓鑫在家喝酒弹琴唱歌,唱了很多张悬。我愿将之评为1月最开心的一天。1月弹琴的强度非常之大,也不断在产出一些动机和灵感,在家搭建音频系统,享受好的音色。1月25日我回岛,时隔1年零5个月。然后从岛到另一个岛,过年。2月2日回到上海,写论文。
1月工作压力倒不是特别大,除了有一周在帮junior做行业研究干到12点打车回家外,没有像模像样加过班。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有天8点多还在写东西,10点半结束工作后,疲惫让我不想立刻起身。于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外放海朋森,听着《我不愿再有来生》对着黄浦江夜景发呆,甚至一度产生了“如果有个女孩儿可以说说话就好了”的念头。但还是克制了,没有找谁聊天,听完歌起身下楼打车回家。我给stone描述了这个画面,他说你以后肯定是下班回家前先在车里抽烟,抽完再上楼的那种男人。
要怎么回顾2021年呢?职业方面当然是见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三份实习、股债横跳,其实也就是在下半年才找到归宿,一直做到春节前收到offer call,也算是给这又忙碌又虚无的一年画上了句号。
“听起来不错”的offer像一块遮羞布,遮盖了我在其他方面的得过且过。我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其实啥也不会,这个岗位要求并不是那么硬核,只是我恰好来了;我和同事的差距还不小,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是,我在沉沦,几乎没有听课,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几乎没有在学校里出现几次。相较于学校,或许我更应该收到的是木屋的毕业证书。
一些反思又出现了。第一,显而易见的是,我太过自我了,而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善良但并不懂得如何接近他人,因为我也同样不想被他人接近。搜索引擎告诉我这就是ISTP的特质。我不会也不想讨人喜欢、做“规定动作”,而宁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持续沉浸,全然忘我,最好所有人都忘了我的存在。和摩根在一起的两个月里,从她的视角也让我更意识到自己这一特质。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多尝试与他人形成共情。这是她和我说的话,也确实是很好的教训。
第二,努力和内卷是两码事,应该努力而不该内卷。该努力做的事情太多了。或许我是需要被拿枪指着才能做好事情的类型,比如2019年准备考研时真心实意觉得自己不努力就会考不上,于是认真准备了一年。而在“不做好像也可以”的时候,我绝对会选择最省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然后把多出来的时间留给自己消遣——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我清楚地记得3月在无锡的酒店,和新来的实习生睡在一个房间。晚上我躺在床上,边喝酒店的酸奶边听歌。或许是我表现得过于惬意,那个实习生看了我几秒后说,你好像还挺习惯在这里的生活了。我说是的。实话说在无锡出差的那段日子不算特别辛苦,除了申报前的4、5月工作压力大一些,其他时候都还算宽松。但是在投行干了几个月,我心里的虚无感始终挥之不去。或许有人可以消解掉这种情绪(也许根本不会出现),但是我做不到。2021年可以分为1-6月、7-8月、9-12月三个阶段,我也只有在4-6月找暑期实习以及7-8月暑期实习的2个月里体验过“焦虑”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我全身心投入地去了解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设定计划、达成目标;但是过了那个阶段,达成了阶段性目标以后,我又失去了目标,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眼看时间飞快地流逝。但是在这个节点有必要自我提醒,工作需要持续学习,积累沉淀,需要有所谓,不能对所有事情都无所谓。所以还是需要自己逼自己去保持学习和减少内耗,看起来这是当前至关紧要的事情。不然很难follow on。
第三,音乐方面,摇滚是面向谁的摇滚,我有点困惑。摇滚是谁都可以欣赏和玩的吗,摇滚的门槛是什么,在无度现场打动我的是有钱小孩买的琴和效果器发出的声音,还是他们在创造新的声音的过程。直接来看当然是后者,2018年以来一直如此。但是这个声音与我们生活的环境,联结在哪呢?看起来机车男孩、戒尺和千败都在表达属于自己的声音,带着现实的关照,这很好。那pale air呢?如果我要做math rock/post rock呢?当我用复杂的效果器、复杂的节奏做出“一些声音”,而不表达任何的意义,这是有意义的吗?(甚至可以说,当我用效果器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异质空间,我所做的正是把现实推远)如果仅仅追求听觉上的愉悦(一种绝对纯粹的、近乎生理性的愉悦),am I realistic?
从13年玩指弹开始,我没有停止过弹吉他这件事。因为没有老师,所以我只好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些principle。记得大一的时候写下了几条原则,大概是“好听、自然、流畅”这种。总的来讲我只是想把琴弹得好听一点儿,最好别太复杂,因为复杂的我机能也跟不上。至于摇滚乐里承载的意义,我非常欣赏海朋森和脏手指,但是并不打算像他们那样去表达。
我成长于相当温和融洽的家庭环境,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也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万千打工人之一。我对摇滚的喜爱80%来自听觉愉悦本身,剩下20%来自对作品里创新精神的欣赏,因为相较于流行乐,摇滚和独立音乐让我体会到了更多“我要创造一些新的东西”的野心。这太吸引人了。我不觉得做摇滚是叛逆或异类的行为,因为本来就不是。祛魅是前进的第一步。Livehouse只是这样的文化:观众为我们的演出付钱。如果我们喜欢的恰好是观众喜欢的,那很好。如果能在这个行为中建立一些有趣的人际联结,就已经是预期之外的收获。18年开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喜欢摇滚,除了音乐之外唯一的解释就是独立思考,至少是表现出独立思考的姿态。
这个时候好像应该做一下展望。2022年保持学习和进步,保持开放心态,建立能力圈,建立自信;多多运动,羽毛球跑步游泳都可以;毕业前争取发一张demo集。最重要的是,早睡早起。
potato 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年回顾与展望:正宜委运去 (1人喜欢)
- 再见木屋:1124补记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